荷兰:令人惊讶的“匠人教育”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做一个五斗柜,初中生组装了一辆自行车,75%的初中毕业生会选择职业学校成为学徒……
  2012年,我因为工作需要来到荷兰,从事中文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外联部的安排下,我住进一个环境优雅的小区。我第一次接触荷兰的“匠人”教育是因为邻居玛丽。在她的恳请下,我成了她的两个孩子——吉米和汤姆的中文老师。吉米是哥哥,14岁,正在读初中。8岁的汤姆是弟弟,刚读小学二年级。
  由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教他们中文,所以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玛丽家。一天,我刚走进玛丽家的院子,就看见吉米带着汤姆在院子里敲敲打打。只见汤姆拿着一个儿童专用的刨子在一块木头上刨着,吉米在一旁不停地指点:“沿着黑线,两只手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然后往前用力一推!”吉米像模像样地教着汤姆,就像一个老师傅。
  我问了玛丽才知道,原来吉米是在辅导弟弟的家庭作业:做一个五斗柜。我听后很吃惊,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孩就能做复杂的五斗柜?玛丽见我很惊讶,就指着院子一角的自行车说:“这辆自行车就是吉米独立完成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从未听说过一个初中生可以自己组装如此复杂的自行车!接着,玛丽又兴致勃勃地把我带到厨房,指着一个橱柜说:“这是当年吉米读小学时的杰作,那个小板凳就是汤姆上个月刚刚做好的。”
  我从玛丽那儿了解到,荷兰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体验课,比如参观消防局、警察局等,让孩子能够很直观地去了解一个职业的日常工作状态。
  学校还会定期请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来幼儿园,给孩子们介绍他们的工作,比如建筑工人会带来各种工具和模型,让孩子明白每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果孩子们对垃圾车感兴趣,学校会组织这些孩子去垃圾场,看垃圾分类的工具和操作方式。
  这种职业教育除了寓教于乐,还处处渗透着“各种职业都是平等的”“孩子的每个职业梦想都值得尊重”等观念。而这些,在荷兰的幼儿教育中是很普遍的。
  在荷兰,做匠人从来都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相反,如果被别人称为匠人,则意味着已经成为某个行业中的佼佼者。
  贯穿其中的是荷兰人独特的“学徒制”双轨制职业教育。2014年5月的一天,吉米向我请假说要去上班,马上就可以自己赚钱了。我大吃一惊:“你不是还没毕业吗?”吉米非常兴奋地对我说:“我要去读职业高中了!”
  原来,当时16岁的吉米在完成9年的义务教育后,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去读职业中学还是去上普通高中?两个选项通往不同的道路:读职业中学意味着他要找到一个学徒的岗位来半工半读,而读普通高中则是为以后继续读大学、做研究做准备。
  热爱手工的吉米选择了前者,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不用等到27岁再去工作,我可以更早地适应职场,更早地自立。”他发自内心地认可学徒制,但这条路走下来其实并不轻松。
  两个月后,吉米开始在一家家具公司当学徒,每周工作3天,其余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费全部由政府承担,而学徒的工作岗位每月还可以给他们带来700~1300欧元的薪水来支付基本的生活费用。
  這就是荷兰的“匠人教育”。
  在很多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是通向人生金字塔尖最有效的途径,但在荷兰不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同样可以拿高薪、受人尊重。在荷兰,年轻人初中毕业后,75%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学校,成为学徒。这个体系令荷兰年轻人的失业率非常低。(宗向荣)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16岁女儿“横刀夺爱”  当年我进入青春期后,母亲曾跟我谈过感情问题,说:“做女人的底线,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做小三;做女人的最高水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为难另一个女人。”  随着年龄增长,我愈加理解母亲的话。后来我也做了母亲,我跟女儿有个约定:无论你何时陷入爱河,都要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面对。  前不久的一天,我被女儿的班主任告知,我刚上高一的女儿与班里一名男生在早恋。我向女儿求证,她没有隐瞒
张老师擅长书法,她的每一幅作品都力透纸背。张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只要她站在讲台上,美丽的眼睛注视着同学们的举动,几个调皮鬼就不敢做小动作了。  一天,張老师生病了,同学们一起去看望她。病榻上,张老师仍忘我地备课。道别时,张老师殷切地说:“我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都十分感动,决心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她。(指导老师:席振娟)
问:怎样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请问,培养高考状元到底有没有诀窍呢?  吴双叶  答:俗话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这话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通过采访全国68个高考状元,我们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家长们可以学习借鉴。  1.他们热衷思考,而不是學习。  理科状元们往往热衷于逻辑与推理;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表达,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那么怎么培养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法国资深育儿专家给父母们提出了以下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同时也需要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待在安全的房间里。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
不爱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回家做作业拖拖拉拉,拒绝上学……孩子的这些表现让家长头疼不已: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偏偏自家孩子不争气呢?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习问题专家宋柯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谈谈——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缺乏内在驱动力  孙凤仪(8岁男孩的妈妈):自从我儿子上了小学,为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盯着他做作业、复习功课。但是,只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马蒂·罗斯曼历经25年研究发现,从三四岁开始做家务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更融洽,成年之后在事业上更成功。  研究发现,对小孩子来说,做家务是学习和训练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孩子们喜欢帮助他人。孩子们都乐意在公园里擦拭湿滑的滑梯,这样其他孩子就可以放心玩耍;他们可以为生病的朋友制作鼓励卡片,写点什么或者给它们上颜色;他们愿意把家里的袜子一双一
湖南衡阳籍妈妈蔡秀芬,一心想为儿子梁柯创造美好未来。2014年,她把上初中的儿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与丈夫辞职赴深圳创业。2017年,早恋的梁柯为给女友买生日礼物,入室抢劫、故意伤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服刑期间,梁柯心灰意冷,试图自杀。为拯救儿子,蔡秀芬从衡阳辗转长沙,在监狱外陪儿子服刑。她忍着丧父、失婚之痛,引导儿子改过自新……儿子犯罪撕裂妈妈的心  2017年5月9日,蔡秀芬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你
不久前,正在英国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从学校带回来一封信。信上说,学校将会请专业心理研究人士来为学生做心理压力方面的聊天测试。为帮助家长理解,信中还列举了几个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的因素,比如父母中有人去世、父母离异、孩子患重病或残疾、学习压力、处理朋友关系困难等。信中提醒家长,请根据自家情况为孩子选择其中一至两项参加测试。  对于在中国长大的我来说,对5岁的孩子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听起来有点小题大
5岁的孩子既是期盼来年入学的小不点,又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既是妈妈眼里的小宝宝,又是自己心目中的小大人……5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过渡年龄,孩子会表现出不同于此前的特征,让父母又欢喜又担忧。  宝宝为啥这么乖  【案例1】讨好妈妈的胖胖  胖胖今年5岁,是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在小区大人的印象中,胖胖是一个闲不住的孩子,只要从幼儿园回来,小区里就到处飘着他的身影,而且都是一闪而过,神龙见首不
最近给一些小朋友上了阅读、写作方面的公开课,发现一个问题:总有些家长抱怨我讲的内容不能“马上用来指导孩子,并看到效果”。请问,这是想要“速成药”吗?  追求“速成”的家长们  每次上公开课,我都会先谈谈基础的教育理念、方法框架,希望家长能够在这一层面上与我达成共识,这样当我后面再谈到具体方法的时候,就更容易沟通并达到预期。但怎么说呢,公开课、讲座最多也就是1小时,能把上述概念清楚明白地讲完,再带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