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学生观的树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新旧学生观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在反思传统学生观的基础之上,重塑新时代的学生观。
  一、对传统学生观的反思
  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学生的生命特性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个体。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我认为最起码的就该把学生真正当作人来看待。学生不是物。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对待。然而现实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被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讽刺、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教学看来也是为"成绩"而战,师生都在为分数而活。为了提高升学率,课堂竟成了知识的"印刷厂",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的"储存罐"。"分分分"
  2.忽视学生的发展特性
  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著作的一本书叫做:《自己就是一座宝藏》。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着巨大的潜能。或许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而已。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的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的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的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应该知道,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学生回不经意间犯一些在成人看来是荒唐可笑的错误。这时的教育者们动辙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斥责为幼稚、顽皮,轻则教训几句,重者大声呵斥,更有甚者还会体罚或变相体罚。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3.忽视学生的差异特性
  学生不仅是具有生命个体的人,发展中的人,也是一个独特的人。这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重塑
  基于传统学生观的缺陷与不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了以下三种新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的发展构成了人的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
  在教育领域中,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应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其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2.视学生为独特的人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结构,不管考虑得多么巧妙和周密,都代替不了教育事业中的个性……"独特性也就意味着完整性和差异性,即每个学生都具有完整的心理世界,在兴趣、爱好、动机、性格和智能方面具有各不相同的独特性格。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只有摒弃传统的小大人的观念,承认并正视学生的群体特征,认真研究现代学生的特点,采取积极引导措施,教育者才能有效地和学生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配合,从而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
  简言之,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学生群体同样具有内在的独特性,我们应立足于这一事实,在思想上真正懂得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从而培养出独具个性的人才。
  三.视学生为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学生在低年级时,学生在品德认识上具有表面性,对品德本质还不能有比较抽象的、深刻的体验,辨别是非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评价方面常常有依赖性,缺乏独立性,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品德常以教师、家长、成人的评价为转移。而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的品德认识水平逐渐提高,评价他人和自己的品德时,逐渐向着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和全面性发展,而且品德的信念也有了认识上的飞跃,再不受教师思想的左右。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只能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备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客观条件和内在需求,才能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发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颠覆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并提倡了学生的积极的自主学习。学生有自己聪慧的大脑,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自主的学习,他们可以自己去感知、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老师要做的就是进行引导,为他们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首先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影响是不能内化为 学生的知、情和对知识的理解。
  3.学生是责权主体
  从法律和伦理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切权利又承担一定责任的法律和伦理意义上的责权主体。如:学生有生存的权利,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受尊重的权利;学生也有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义务。因此,从维护学生权利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白天鹅"。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拥抱、赞美他,为他而感到自豪"。做老师的,又何尝不应这样呢?我们赞同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财务报表与会计资料是公路施工企业在资质就位(年检)和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一项重要资料,如何发挥财会在企业资质就位及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在资质就位及招投标工作中发挥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践阐述。  【关键词】财务报表 资质就位(年检) 工程招投标 作用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各行各业的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特别在近几年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掀起的公路建设工程热中,各施
期刊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教育模式角度上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因为创新教育培养的是人类本质最高体现的创新素质。所以,当前要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把重点放在创新教育上,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内容、要求和方法,以促进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推进素质教育,创新高效的课堂模式,就
期刊
《改造我们的学校—— 一个中学校长的思考与行动》是山东省诸城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全国知名中学校长,教育改革家李庆平博士的一部力作。该书2011年5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全国知名丛书——"摆渡者教师书架"丛书之一。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为该书作序,称赞"初读一遍,我就觉得这是一部见解独到且极具思想锋芒、极富启示性的力作""这是李庆平撰写的又一部全面反映他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及实践的教育专著"
期刊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学习起来也较快乐,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后续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期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失意者:经营失败、恋爱中断、病魔缠身、失去亲人……他们忧心忡忡,茶饭无味,枯坐终日,长吁短叹,少数人甚至想"了此残生",以彻底摆脱失意的痛苦。作为青少年的学生更经不起心理上的打击。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