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使其在中学教育乃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诸多对课程不宜的想法和意识使得许多学生失去积极性,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这是一种赞扬,作为教师,我们感到自豪;如果这是一种要求,我们感到沉重。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材和学生构成一个运动的平面。教师的“教”始终贯彻着“教师教材学生”的轨迹,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再把教材的内涵传递给学生,至于其它的各种辅助教材手段只不过是这个轨迹的点缀而已。学生的“学”则始终遵循着“学生教师教材”的途径,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导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材的丰富内涵所引起。
  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这样的平面上运动,往复,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倦怠。小则身心不利,大则教育凝滞。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频繁使用,无异于背道而驰美其或曰“人性化”“科学化”实际上是隔靴搔痒,避重就轻。因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思维的形成,而不是感官的娱乐。让我们放宽心胸,让我们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更加深刻,更加审慎的观点和态度去认识我们教师“人”的意义,去理解教材丰富的内涵,去尊重学生发展的要求吧。
  一、教学要素的立体化
  教师,教材和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对这三者的深刻性认识是教学过程和教育意义不断前进的基本动力。
  (一)教师的立体化
  多年来,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放不开手脚,代替学生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在我们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待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于个体的不同,方法就不一样,教师必须承认差异的存在,所以我决定在我的课堂上,变灌输为指导式教学,创设教育情景,教会我的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概括、评价。教师不是片面的知识储备的载体,完整意义上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符号”,更是一种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坚强的意志,热烈的情感,健康的心理相互融合的完美有机体。这不仅是学生发展只要求,也是教育神圣之所在。真正的教师必须也只能为此载体,去建立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求得“教师教材学生”这种平面运动的丰富和深刻。
  (二)教材的立体化
  书本的知识是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更为重要。而且,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越来越强调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联系的能力。“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材所记录的不仅仅是这种智慧的结果,透过各种抽象的文字和符号教师所应看到并能传递给学生的还有这种智慧所由产生,发展、斗争所体现的磅礴的世界演绎、坚定、豁达,积极并由此得到思想和人格的提升也许才是教材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
  (三)学生的立体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更是个人生命的拥有者,体验着,承担着,在社会要求和国家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关心学生个体思维,能力,情感,意志和心理的发展,并始终以帮助学生谋求生命的幸福和愉悦为己任,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应有之意吗?
  當然,在实际上,把教学要素片面化的罪归于教师个人,并不是事实求是。但是任何一个教师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去努力认识,理解并贯彻这种教学要素立体化的要求,那么,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悲哀,也是教育的耻辱。
  二、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根据上述的认识,并能坚持贯彻上述认识,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应发生质的飞跃。
  当然,由传统的单纯强调知识灌输的教学演化成强调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似乎也是一种飞跃。但是究其本质,还只是始终以知识为中心,只不过是范围上的拓展而已。我们并不反对这样的拓展,并且也坚信这种拓展的必要,但是,我们始终是把知识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除了培养知识,我们所应真正去关注,去培养的是’人”,是一个正在经历生命、承担生命、拓展生命的人,尽一切可能引导并帮助学生个体生命获得幸福感,可能者教育的真正内容,树立并信仰这样的教育观,我们的教学内容才会迸射出持久的热情和展现如下丰富多彩的内涵。
  第一层科学知识的转移和传承。
  第二层科学思维的转移和传承。
  第三层生活能力的转移和传承。
  第四层丰富情感的转移和传承。
  第五层坚强意志的转移和传承。
  第六层健康心理的转移和传承。
  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我们相信这也是一个和学生生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对学生生命而言,也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过程。
  一切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始终信仰真,秉持,追求美的思想,一切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塑造一种心灵,一种始终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心灵。始终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奉献,为之心甘情愿承担一切艰难的教育只能是为了人关注人,培养人的教育,让我们在这样的信仰旗帜下大步向前吧!
其他文献
一般的课堂教学老师都会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这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文章从小学课堂实践出发,经过深入的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问题,对于如何让课堂提问达到最高效进行了深入了解。结合教学实际效果即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可行的方法,来促进老师和學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又能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以及更好地支撑科学技术领域,就要着重培养数学后备力量,加强数学教育。这样,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数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课堂教学基本是一个很固定的模式,一般程序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者是先勾勒出一些数学知识重点,然后再逐渐一步步的解释,通过不断练习来巩固和加强,然后
【摘 要】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再加之正确的引导,优美的语言就会出自他们的心中,精彩的文字就会出自他们的笔下。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低年级 写话 起步  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怎样使他们喜欢写话,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呢?《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失败教育只能使教育失败,只有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 目前我们所教授的体育课中,一般都把重点放在技术传授指导和体质训练上,体质和技术上是有了机械式的增强,但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方便和情感方面确实一种完全的忽视,体育思想方面的教育方法几乎没有被重视。而且还有就是都重视教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完全被忽略。根本上的原因就是体育观念没有转变,还是被功利价值观和传统教育观
针对视频系统对时钟多样性的要求,基于DDPS(直接数字周期综合)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路结构,采用分组交叉寄存控制的方武,对800ps和50ps相位分别进行粗选和细选,加以小数部分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强大的生产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要更好的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该在传统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革,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而不是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青年大学生是追求潮流追求新事物的主要群体,根据全世界追求流行元素状况来看,思想政治也可以利用移动电话、短信、微
讨论了定点ⅡR滤波器在CSR8670平台上的高精度实现问题.定点DSP芯片由于低成本和低功耗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ⅡR滤波器作为基本的信号处理模块,被广泛应用于各
【摘 要】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的训练 读熟 精思 方法科学  一、读书读书,贵在读熟  书声琅琅是古老的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试想一下,一个人开始读的书,吞吞吐吐,犹犹豫豫,它可以心领神会的文字内容,但怎么讲出来呢。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左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