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问题。形式上,僵死的文体模式限制了内容的表达;内容上,忽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自身的关怀,忽視悟性培养和灵性的启迪。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探索,就“立体式感悟式”作文教学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 全面有序,立体化训练体系
学生作文训练要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想写、能写、会写。写作,首先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写作的动机,那写出的文章枯燥乏味。这种动机,需要外因或内因的激发,或是职责上的要求,不得不写;或是内心情感的驱使,不吐不快。唯有此,才能有写作的动机。其次,是要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素材,作文就容易了,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再次是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想写了,有东西可写了,却不会写。
写作动机、写作材料、表达能力,依次构成了作文训练的三个层次。这三者如何有机的结合,是作文立体化训练要解决的问题。作文立体化训练体系,解决这三者矛盾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作文和阅读联结、作文和生活联结。
1.作文和阅读联结。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例如:
① 读后的感想和意见(评价、鉴定);
② 读后的联想和想象;
③ 续写,把课文中的故事接续下去;
④ 抄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象;
⑤ 仿写;
⑥ 以主人公或作者为对象写信;
⑦ 对课文说明、评价的事情进行质疑。
此外,还有直接反映课文内容的练习,如摘录,写提要,改写等。
2.作文和生活联系。指导学生观察和调查是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重要的的问题是把学生放到一种能够激发写作动机的情景中。例如,玉山有旅游胜地三清山,就让学生为外地来的游客写三清山导游书;夏天高温发生水灾,就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然后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书;其他如关于方言,网络文学,人名变迁,社会热点、焦点的追踪报道的评述等,这种真实的情境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提供丰实的写作素材。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写作活动和实用性很强的文体样式,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实际需要的
二 陶冶情怀,创设感悟作文
“情”作为人类心灵的一翼,是十分重要的,可现在的学生,却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在作文教学中,提倡“作文”先“做人”,“做人”和“作文”紧密联系起来。
1.“东方时空课”,让作文与生活零距离接触。高中学生,因为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视野狭窄,且由于封闭式的学习,与外界隔离,与生活隔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让学生收看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子午书简”“百家讲坛”。让他们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雨,心系天下苍生。
2.品读当代文学精品,让作文找到泉源。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文学性、趣味性大为增强,课文中引进了许多现当代名家名篇,但限于篇幅及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代文学精品量少面窄。为此,我开设当代精品文学赏析课,让学生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徘徊,汲取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去感受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去领悟那既执著又超脱的人生哲理;在余华先生的《活着》中感悟生命的本质,去思索活着的意义,把“读死书”变为“谈活书”。
例如,选学了周国平先生的《性爱五题》一文,班上便掀起了“纸上谈爱”的写作热潮。黎明同学《爱情近视眼》一文,表达了由衷的感受:“幸好有了这个教材,才使我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现实困扰中摆脱出来,重新审视这个爱情世界”。杨眉同学《理智与情感》一文,得出冷静的思考:“爱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它却往往是一时的冲动,并非不可战胜,只要用理智去控制它,把爱的种子在心中深深地埋下,到得成熟季节,必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这些文章,角度不一,手法各异,但其良心的苏醒和图报之真诚,却是一致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作文,是学生心灵净化的感悟之作.
事实证明,这种文学审美题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更在于他们在审美中获得灵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一中)
责任编辑:一 觉
一 全面有序,立体化训练体系
学生作文训练要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想写、能写、会写。写作,首先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写作的动机,那写出的文章枯燥乏味。这种动机,需要外因或内因的激发,或是职责上的要求,不得不写;或是内心情感的驱使,不吐不快。唯有此,才能有写作的动机。其次,是要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素材,作文就容易了,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再次是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想写了,有东西可写了,却不会写。
写作动机、写作材料、表达能力,依次构成了作文训练的三个层次。这三者如何有机的结合,是作文立体化训练要解决的问题。作文立体化训练体系,解决这三者矛盾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作文和阅读联结、作文和生活联结。
1.作文和阅读联结。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例如:
① 读后的感想和意见(评价、鉴定);
② 读后的联想和想象;
③ 续写,把课文中的故事接续下去;
④ 抄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象;
⑤ 仿写;
⑥ 以主人公或作者为对象写信;
⑦ 对课文说明、评价的事情进行质疑。
此外,还有直接反映课文内容的练习,如摘录,写提要,改写等。
2.作文和生活联系。指导学生观察和调查是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重要的的问题是把学生放到一种能够激发写作动机的情景中。例如,玉山有旅游胜地三清山,就让学生为外地来的游客写三清山导游书;夏天高温发生水灾,就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然后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书;其他如关于方言,网络文学,人名变迁,社会热点、焦点的追踪报道的评述等,这种真实的情境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提供丰实的写作素材。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写作活动和实用性很强的文体样式,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实际需要的
二 陶冶情怀,创设感悟作文
“情”作为人类心灵的一翼,是十分重要的,可现在的学生,却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在作文教学中,提倡“作文”先“做人”,“做人”和“作文”紧密联系起来。
1.“东方时空课”,让作文与生活零距离接触。高中学生,因为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视野狭窄,且由于封闭式的学习,与外界隔离,与生活隔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让学生收看央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子午书简”“百家讲坛”。让他们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雨,心系天下苍生。
2.品读当代文学精品,让作文找到泉源。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文学性、趣味性大为增强,课文中引进了许多现当代名家名篇,但限于篇幅及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代文学精品量少面窄。为此,我开设当代精品文学赏析课,让学生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徘徊,汲取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去感受那绚烂儒雅幽默的文学语言;在周国平先生的《守望的距离》中沉思,去领悟那既执著又超脱的人生哲理;在余华先生的《活着》中感悟生命的本质,去思索活着的意义,把“读死书”变为“谈活书”。
例如,选学了周国平先生的《性爱五题》一文,班上便掀起了“纸上谈爱”的写作热潮。黎明同学《爱情近视眼》一文,表达了由衷的感受:“幸好有了这个教材,才使我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现实困扰中摆脱出来,重新审视这个爱情世界”。杨眉同学《理智与情感》一文,得出冷静的思考:“爱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它却往往是一时的冲动,并非不可战胜,只要用理智去控制它,把爱的种子在心中深深地埋下,到得成熟季节,必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这些文章,角度不一,手法各异,但其良心的苏醒和图报之真诚,却是一致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作文,是学生心灵净化的感悟之作.
事实证明,这种文学审美题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更在于他们在审美中获得灵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实现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再创造。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一中)
责任编辑: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