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课改明确要求小学数学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情境创设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经验,以五年级为例,重点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有效应用,以期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助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學;五年级
  众所周知,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够成熟,正处在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开展数学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实际生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拉近其与数学这门课程的联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了在小学五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应用.
  一、加强与教材的结合,设置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材,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创设情境的作用[1].
  例如,教师在“小数乘法”的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和特征,为学生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喜欢风筝吗?今天天气比较好,跟着教师一起去放风筝吧.”从表面来看新课的引入好像与本堂课学习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的风筝图像,同时教师并在每支风筝的下面标明价格,如,蝴蝶风筝5.6元.之后教师问学生:“今天我们需要购买6只蝴蝶风筝,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间构建联系.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实质上,数学知识是对常识问题的一种升华.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思维发展还够不成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具象思维开始过渡到抽象阶段.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最大化的调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2].
  比如,教师在“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中,由于几何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为很多学生都不太理解面积这个概念,对此教师可以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入手,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解决对面积的疑惑:“同学们,学校要修建一个塑胶跑道,需要在操场上铺多少草坪呢?”又或是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室窗户上安装的玻璃尺寸多大的呢?学校要给我们所在的教学楼换新玻璃,请问学校需于购买多少玻璃?”另外,教师还必须告知学生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以及平方米厘米等标准.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面积大小这个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讲解,通过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知识,促使其了解和掌握面积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告知学生一块蛋糕是70平方厘米,教室中我们所使用的课桌为10平方分米.一个教室大概有40平方米,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能了解并区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以便于更好地让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引用游戏和故事,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进而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图形的变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开展折纸游戏,进而让学生通过折叠图形了解或是掌握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或者哪些图形通过旋转或是平移后能对称,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如,教师在“分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引入三人分苹果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概念和分数知识原理,有效将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促使其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四、结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培養,应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相应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对文字敏感、对数字敏感的良好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立足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从定义上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数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使小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挖掘生活化的素材、组织生活化的实践等几个方面入手,笔者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第一条,从原来的“双基”扩展到“四基”,其中增加的就有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和儿童新知的生长和建构密切相关,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在参与游戏中总结经验,在画图表征中发展经验,在观察对比中提炼经验,在回归生活中应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儿童;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少一些虚浮的“花哨”,多一些实在的“简单”;少一些无关紧要的“零碎”,多一些沟通新旧的整体把握;少一些拘囿在自留地的“封闭”,多一些建立在“延伸点”上的“开放”,以此打造理想的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有效;简单;整体;开放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
【摘要】在高考中,数学科目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科目也往往是学生分数拉开差距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数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才更有利于每一位考生叩开理想大学的校门.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高考为导向,实施针对高考的数学教学策略,最终提升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就尤为重要.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浙江省高考试题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展开详细探讨.  【关键词】浙江省;高考数学;数学教师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经历,感悟,发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问题,这也是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很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更重要的是极具思考性,更有利于真正践行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思考;教师反思;关注  2002年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载着儿时的梦想,走向梦寐的三尺讲台.适逢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传统教育教学下长大的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新课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的碰撞,不断的磨合,现将13年来的所
【摘要】在“互联网 ”下,为了创建高效课堂,高中的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教师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当前的思维能力,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数学的模块化教学,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本文基于高效课堂的视域,研究了“互联网 ”下高中数学的模块化教学行为,为促进高中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数学;模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再加上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造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高中数学总体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走出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目的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为了走出高中数学教学的误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兴
【摘要】数学是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基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仅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数学学科拓展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数学学科拓展实践课程教学措施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  【关键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成了近几年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探究在这一课程背景下利用以形助数模式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举措,希望能对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以形助数;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教学实践  以形助数是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受教师关注的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