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的布置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就目前高中英语课后作业出现的无效性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作业;高中英语;无效性
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从提高课堂效益入手,而是耗时间,靠题海战术来实现,这样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导致课后作业的无效或低效性。
细读了肖成全老师的《有效教学》之后,惊奇地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教学效果最好的模式是“学生教别人”(记忆率95%);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教授学生”的记忆率只有5%,这恰恰证明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无效的环节,甚至有时候的教育方式是南辕北辙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有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有理想的教学效益,达到积极而进步的教学目的。
一、课后作业的盲点
【案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这句话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广为流传。每当说起这句话时,我们条件反射性的想到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积极活跃的动脑思考问题,不会活学活用等等。但是,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句话“看懂了,学会了,但一做还错”,这样进行换位思考之后,会觉得可能导致“一做就错”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教师可能在布置作业环节上出现盲点和漏洞。
反思:“一做就错”,我们忽视了什么?
首先,忽视了知识的输入转化为输出需要一个过程。“看懂了,学会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输入,而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我们会通过做作业的形式进行输出。而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转化需要时间和智力的付出。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层次性。比如,先设计作业巩固课本知识,下次再设计一些有深度的作业。
其次,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好比演员。作为导演,要对自己的演员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如鱼得水,运用自如。作为教师也是一样的。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布置的作业,才能发挥作业的检测和巩固功能,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学的知识通过作业练习的形式学得更多,更好,更深。例如:很多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么简单的题学生怎么错这么多呀!!!”“为什么一做就错”,这都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一种体现。
最后,忽视了对课后作业进行反思。“学生一做就错”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我们重视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和整理,可能情况就有所改善了。我们所说的课后反思不仅仅要对整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的反思,还要对一些我们很容易疏忽的环节——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反思。经常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反思,有利于把握好“量”和“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根据学情不断地调整、丰富、优化课后反思,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改进措施:
(一)明确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深化课内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测验学生。所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相关,不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无限的延伸,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懂了,学会了,作业还能对,实现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例如:我们讲过方位词locate, situate与介词in, on, to的搭配,就可以布置巩固方位词方面的作业。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单选或是填空的形式出现。但是为了使作业更有效,我们还可以优化一下作业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呈现一幅连云港及三各县区的地形图,让学生利用方位词locate, situate, lie等自己选择地区进行描述练习。这样既优化了作业设计,呈现了不一样的视觉效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实现了布置作业的目的——巩固知识,真正实现了“看懂了,学会了,做对了”。
(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每一届学生不同,班与班的学生能力也有差异,班里的每个学生也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和帮助都有区别。所以,把握好课后作业的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作业已成为负担的代名词
无效的课后作业会既劳民又伤财,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时间+汗水”、“日光+灯光”,是学生学习的写照。无针对性的“广练”、“狂练”,挤占课外时间,甚至作业量过大会导致虚假作业的“训练”。此外,不能通过练习形式呈现的知识点就第二天默写、听写,争取“天天清”。这种无效作业苦不堪言…
【案例】
英语作业类型1:背单词和词组,并抄写3遍,明天上课听写,学生反应:数量多,体力活,无挑战性。
英语作业类型2:做语法反馈题——状语从句(40个相关高考题)学生反应:太难,无成就感。
英语作业类型3:改错,把卷子上划“”处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反应:厌烦,“X”使他们有挫败感。
反思:如何能既“减负”又“增效”?
改进措施:
(一)课后作业既要有挑战性还要有成就感——难度适中
(1)课后作业要有挑战性。机械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感到作业索然无味,负担加重,因而会产生厌腻感。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不需要智力付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作业谁会感兴趣?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内在动机,从而达到的目的是他们能更大精力的投入和智力的付出。
改进方案:
英语作业:“巧记单词——智力大比拼”,总结单词记忆规律,编成顺口溜,趣味小故事。在上课时,共享自己的智慧。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布置作业背单词,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背呀”,这样的作业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会产生厌腻感。但是如果我们把作业布置成这样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一定会踊跃完成作业遍,证明自己的才能。这样既让学生有兴趣,还能高效的记忆单词。 (2)课后作业要有成就感。现在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做高考题,把握高考的脉络。但是我们现在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高考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必做和选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分层作业设计”。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积淀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甜头,尖子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中等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后进生的积极性受到鼓励。我们也可以采取“趣味性作业设计”。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做好的老师,“百学趣当先”,浓厚的兴趣就是强有力的学习动力。通过让学生设计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当然,也可以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作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有创造性对作业进行设计,勇于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
改进方案:
分层作业设计:仍以背单词为例
1) 针对中上层学生:利用hunger, poverty, development, measure, goal, educate, figure, household, homeless, charity,写一段小段文,发挥你想象的空间,施展你的才气。
2) 针对中下层学生:找出hunger, poverty, development, measure, goal, educate, figure, household, homeless, charity在课本上的相应句子,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仿写,相信你会写出很优秀的句子来。
趣味性作业设计:
以语法作业为例,除了布置单选题之外,也可以用填空或造句的形式来巩固练习。Although接龙练习作业 如:Although we made efforts, yet we failed. Although we failed, we are confident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lthough the difficulties are so many, we still determine to attain our goal.
(二)避免挫败感——巧妙运用作业评语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习惯用“V”和“X”来表示正误。有时候的“X”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巧妙运用作业评语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业评语能传递期待,激励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心理教育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亲其师,则信其道”,实现有效作业。我想,当学生想到老师会在自己的作业上写下“心语”时,他们完成作业的高效性就会体现出来。
改进方案:
把“X”替代成“Use your head”或是“think it over again”;我们也可以用到网络上的一些表情符号来调节学生的心情;还可以在试卷上注上这样的评语:“Pick up your confidence.”; “Wear your smiles forever whatever difficulty you met with”等等
结语:经过对无效教学的研究,深知其危害。希望能给同仁提供一些思路,共同努力把无效教学转化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肖成全.有效教学[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翔 (1974—),男,汉族,江苏连云港,文学士,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中一,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
关键词:作业;高中英语;无效性
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从提高课堂效益入手,而是耗时间,靠题海战术来实现,这样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导致课后作业的无效或低效性。
细读了肖成全老师的《有效教学》之后,惊奇地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教学效果最好的模式是“学生教别人”(记忆率95%);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教授学生”的记忆率只有5%,这恰恰证明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无效的环节,甚至有时候的教育方式是南辕北辙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有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有理想的教学效益,达到积极而进步的教学目的。
一、课后作业的盲点
【案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这句话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广为流传。每当说起这句话时,我们条件反射性的想到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没有积极活跃的动脑思考问题,不会活学活用等等。但是,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句话“看懂了,学会了,但一做还错”,这样进行换位思考之后,会觉得可能导致“一做就错”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教师可能在布置作业环节上出现盲点和漏洞。
反思:“一做就错”,我们忽视了什么?
首先,忽视了知识的输入转化为输出需要一个过程。“看懂了,学会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输入,而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我们会通过做作业的形式进行输出。而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转化需要时间和智力的付出。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层次性。比如,先设计作业巩固课本知识,下次再设计一些有深度的作业。
其次,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好比演员。作为导演,要对自己的演员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如鱼得水,运用自如。作为教师也是一样的。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布置的作业,才能发挥作业的检测和巩固功能,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学的知识通过作业练习的形式学得更多,更好,更深。例如:很多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么简单的题学生怎么错这么多呀!!!”“为什么一做就错”,这都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一种体现。
最后,忽视了对课后作业进行反思。“学生一做就错”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我们重视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和整理,可能情况就有所改善了。我们所说的课后反思不仅仅要对整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的反思,还要对一些我们很容易疏忽的环节——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反思。经常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反思,有利于把握好“量”和“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根据学情不断地调整、丰富、优化课后反思,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改进措施:
(一)明确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深化课内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测验学生。所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相关,不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无限的延伸,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懂了,学会了,作业还能对,实现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例如:我们讲过方位词locate, situate与介词in, on, to的搭配,就可以布置巩固方位词方面的作业。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单选或是填空的形式出现。但是为了使作业更有效,我们还可以优化一下作业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呈现一幅连云港及三各县区的地形图,让学生利用方位词locate, situate, lie等自己选择地区进行描述练习。这样既优化了作业设计,呈现了不一样的视觉效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实现了布置作业的目的——巩固知识,真正实现了“看懂了,学会了,做对了”。
(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每一届学生不同,班与班的学生能力也有差异,班里的每个学生也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和帮助都有区别。所以,把握好课后作业的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作业已成为负担的代名词
无效的课后作业会既劳民又伤财,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时间+汗水”、“日光+灯光”,是学生学习的写照。无针对性的“广练”、“狂练”,挤占课外时间,甚至作业量过大会导致虚假作业的“训练”。此外,不能通过练习形式呈现的知识点就第二天默写、听写,争取“天天清”。这种无效作业苦不堪言…
【案例】
英语作业类型1:背单词和词组,并抄写3遍,明天上课听写,学生反应:数量多,体力活,无挑战性。
英语作业类型2:做语法反馈题——状语从句(40个相关高考题)学生反应:太难,无成就感。
英语作业类型3:改错,把卷子上划“”处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反应:厌烦,“X”使他们有挫败感。
反思:如何能既“减负”又“增效”?
改进措施:
(一)课后作业既要有挑战性还要有成就感——难度适中
(1)课后作业要有挑战性。机械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感到作业索然无味,负担加重,因而会产生厌腻感。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不需要智力付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作业谁会感兴趣?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内在动机,从而达到的目的是他们能更大精力的投入和智力的付出。
改进方案:
英语作业:“巧记单词——智力大比拼”,总结单词记忆规律,编成顺口溜,趣味小故事。在上课时,共享自己的智慧。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布置作业背单词,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背呀”,这样的作业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会产生厌腻感。但是如果我们把作业布置成这样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一定会踊跃完成作业遍,证明自己的才能。这样既让学生有兴趣,还能高效的记忆单词。 (2)课后作业要有成就感。现在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做高考题,把握高考的脉络。但是我们现在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高考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必做和选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分层作业设计”。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积淀不相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甜头,尖子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中等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后进生的积极性受到鼓励。我们也可以采取“趣味性作业设计”。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做好的老师,“百学趣当先”,浓厚的兴趣就是强有力的学习动力。通过让学生设计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当然,也可以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作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有创造性对作业进行设计,勇于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
改进方案:
分层作业设计:仍以背单词为例
1) 针对中上层学生:利用hunger, poverty, development, measure, goal, educate, figure, household, homeless, charity,写一段小段文,发挥你想象的空间,施展你的才气。
2) 针对中下层学生:找出hunger, poverty, development, measure, goal, educate, figure, household, homeless, charity在课本上的相应句子,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仿写,相信你会写出很优秀的句子来。
趣味性作业设计:
以语法作业为例,除了布置单选题之外,也可以用填空或造句的形式来巩固练习。Although接龙练习作业 如:Although we made efforts, yet we failed. Although we failed, we are confident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lthough the difficulties are so many, we still determine to attain our goal.
(二)避免挫败感——巧妙运用作业评语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习惯用“V”和“X”来表示正误。有时候的“X”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巧妙运用作业评语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业评语能传递期待,激励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心理教育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亲其师,则信其道”,实现有效作业。我想,当学生想到老师会在自己的作业上写下“心语”时,他们完成作业的高效性就会体现出来。
改进方案:
把“X”替代成“Use your head”或是“think it over again”;我们也可以用到网络上的一些表情符号来调节学生的心情;还可以在试卷上注上这样的评语:“Pick up your confidence.”; “Wear your smiles forever whatever difficulty you met with”等等
结语:经过对无效教学的研究,深知其危害。希望能给同仁提供一些思路,共同努力把无效教学转化为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肖成全.有效教学[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翔 (1974—),男,汉族,江苏连云港,文学士,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中一,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