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本文着重对中职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标准,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类型,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理答技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
  一、中职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无效、不良和失误提问的现象。出现提问的缺失:过多与过快的发问;过于机械式的发问;设问过大且空洞。或者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出现直白的课堂提问,这样就不能更好地发挥提问的功能。或者只重视对认知性记忆性的问题进行提问,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标准
  近几年,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数学基础更是薄弱,而且出现了知识断层。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应该发挥以下积极的作用:不仅能让优等生发言,更要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有话可说。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被动地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借助源于古印度的一个故事设置题目,可以以讲故事的口吻对学生叙述: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接着让学生计算出需要多少粒麦子才能将这64个格子放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所学专业的联系
  新一轮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注重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师在讲解《指数函数》这一节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探究:我市政府招标建一个大型回收站,甲单位中标且在2013年投入使用,已知2013年该回收站要收回垃圾1000吨,且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八,至少使用到2018年,问该回收站的设计规模至少为多大?学生在思考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而非很多学生心中的“中职数学无用论”。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人脑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决策的动态活动过程。它是获取知识来求解问题的根本途径。例如,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继续学习《对数函数》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请大家回忆指数函数学习的步骤,概括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对数函数的?这样学生在学习对数函数时就会有意识地与指数函数相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完成对数函数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完善已形成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除此以外,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还需要,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本节知识点的困难所在;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及探究意识的形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增进友谊等。
  三、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是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以下两种分类情况。
  1.按课堂提问的问题分类
  按问题思考水平的高低,可以把问题分成三类:
  (1)记忆性问题
  学生凭借记忆得到问题的答案。在学习过《解三角形》这一章后,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余弦定理的三个公式是什么?”“正弦定理中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凭记住的信息把公式默写出来。这类问题主要是为了再现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但思考水平较低。
  (2)思考性问题
  学生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学生学习了椭圆,继续学习双曲线时,很容易对它们的标准方程与性质产生混淆,如能适时提出问题:“比较一下,双曲线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有哪些异同?”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由椭圆标准方程中的加号变成减号,分母中a,b以及c的关系与椭圆不同,具体不同时……”这样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既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又巩固了旧知。
  (3)探索性问题
  这里所说的数学探索性问题指的是从问题所给定的一些题设条件进行探究,得到相应的结论以后再进行证明。如“你能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想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吗?”,在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给出一些必要的条件后可以这样提问:由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试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样一类问题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同时要留出比较充足的时间,适时地进行提示、引导、评价。特别是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探索过程中,得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结论,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肯定。研究表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课堂提问的形式分类
  (1)设问型
  就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学生,它的特点是将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自问自答。比如:在复习《函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在这一章学习了哪几种函数?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造成悬念。
  (2)追问型
  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比如教师给定一个具体的椭圆方程,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提出这样一组问题:“该椭圆的焦点坐标在哪个坐标轴上?a,b,c分别是多少?焦点坐标是什么?焦距是多少?”追问时教师的语气较急促,问题与问题之间间隔时间较短,恰到好处的追问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有意注意,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处于最佳听课状态,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开拓型
  中职数学课堂的开拓型提问用于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原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具体可分为三种:
  ①方法性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教会他们总结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探取新知识的效率。
  ②规律性提问。目的是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比较和整理归类,学会发现知识规律。
  ③创造性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除此之外,中职数学课堂提问还有以下几种形式:互问型、顺问型、曲问型、比较型、急问型、平问型等。
  四、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理答技巧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作答后的处理。在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进行作答时,教师要注意倾听,给予鼓励,必要的时候作适当引导,不宜简单地终止学生回答。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给出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在对这些答案进行反馈的时候应该避免开始就直接评价:即直接评价正确答案,表扬和鼓励;直接纠正错误答案,批评或指出错误。否则会打击学生作答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路,导致课堂沉闷。可以先归纳出每位学生答案中的合理部分,对不合理部分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有必要研究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使中职数学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真正成为专业学习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陈琪,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2]高林军.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其他文献
植物体内Rubisco(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含量约占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一半,量大但效率却很低,Rubisco只有当处于活化态时,才能催化CO2的固定。磷酸糖类如RuBP易与Rubisco结合形成钝化态复合体,造成Rubisco构象改变且处于失活态。Rubisco活化酶(RCA)是一种核编码的可溶性叶绿体蛋白,具有ATPase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逐步由原来的不适应转变为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课本的局限性。笔者结合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在使用教材素材中提倡使用自主探究性素材;善于开拓约束性学习素材;重视使用情景性欢快素材;设计流动性有机素材。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材;加工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109  新一轮基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在自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受益终身。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自学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能力 探究学习活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从教学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本文在综述了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理论意义的基础上,将这一生命科学中的热门学科的方法运用于对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牧草——羊草的研究,旨在揭示其结实率低的生殖原因,提高其种子产量,以满足畜牧业生产和沙漠化治理中的需要。主要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先进技术对羊草的生殖过程进行探讨,观测了羊草的雌雄配子体结构与发育过程、花粉生活力和寿命、柱头可授时间和花粉流密度分布等指标,并综合分析了这些因素与羊草结实率
摘 要: 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之一,情境创设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广泛参与等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在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并具体
摘 要: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次要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跨越性和精密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
摘 要: 高中数学因其严密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引入新的方式,体验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对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应用体验式教学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1.引言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脱离传统的死板讲授课本知识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体验的方式学习知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验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抗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自身抗体,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性改变时,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相关性。同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