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航班71例确诊,上海一刻也不松懈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澍在引导旅客通过测温通道。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里是全国最繁忙的空港口岸。疫情发生前,每天从此进出境的旅客超10万人次;疫情暴发后,人数也一直维持在1万人左右。
  随着3月26日中国民航局调减了国际客运航班,浦东国际机场到达的境外航班数(客机)骤降至十几班,入境人数只占到原来的20%左右。
  但在口岸一线,海关、疾控、边检等相关部门在防疫情输入的环节实际上一个都没有少,相反流程经过调整后,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更加细密了。
  上海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措施,既把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又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社区管控。
  截至4月18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296例,在院治疗111例(其中1例危重),待排查的疑似病例19例;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9例,在院治疗1例(重症),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确诊71人的SU208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有位旅客高烧到39℃以上,神情萎靡,几乎已无法自主站立。
  “这个旅客需要‘插队’,先送120转运!”一位海关负责人说。
  “对,我马上安排!”宓铭回应道。
  宓铭是上海市疾控中心驻机场工作组组长、副主任医师。4月10日,他和同事汪正園医师一起在浦东机场工作。
  根据前一晚得到的10日入境航班预测表显示,T2只有4班航班,合计266人入境,其中一班是来自俄罗斯的SU208,旅客72名;另外三班都来自中国台湾。从经验来看,SU208虽然是重点航班,但旅客数量不多,应该不会造成疑似病例的转运压力。
  因此,两人原本是抱着轻松的心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岂料,当天上午11时左右,SU208的旅客开始进入了候机楼。宓铭和汪正园按照工作流程和海关衔接工作。途经旅客流调区时,两人就感到旅客人数比较多。带着一丝诧异,两人踏进了海关办公室。一进门,海关负责送医信息汇总的关员一脸凝重地说道:”这个航班有170名旅客!”
  旅客人数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宓铭和汪正园对视了一眼,立刻和海关关员一起核实情况。经查,多出来的旅客原本是准备在4月14日飞太原的,得知10日有飞上海的航班后临时改签了。两人核验着已经完成的部分旅客的流调表,发现有症状的旅客不少。
  发热38.3℃、干咳、咳痰、有确诊病例接触史……经过排查,一会儿工夫,已经有5名旅客需要送医。汪正园赶紧全副武装准备送医的相关工作,宓铭则继续在现场调查着情况。
  对SU208航班的旅客流调后,宓铭发现,不仅有症状的旅客多,且有不少人自述有莫斯科柳布利诺和萨达沃市场接触史。此前,上述市场内已有不少人出现明显症状。
  宓铭的心揪紧了,“这些人是聚集性疫情中的密切接触者,而且其中很可能已有确诊病例”。他和现场海关关员一致认为,今天需送医的人恐怕要超过一半,将要创造单次航班送医量的最高纪录。
  果不其然。测温、流调、采鼻咽拭子、采血、送样、通知边检办手续、通知120派车,现场忙得不可开交。不远处的旅客筛查现场,不时传来旅客的咳嗽声。13个、18个、25个……筛查出来的需要送医的旅客数量在快速增加。
  “快!要快!按原来的速度不行!”宓铭凭借长期处置应急事件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若按照120的常规运能,这班飞机上的乘客没有十几个小时很难走出机场,而其中不少人根本无法再坚持这么长时间。
  一方面,这些旅客已经经历了10多天的心理折磨,心力交瘁,再加上长时间的等待恐有情绪失控的风险;另一方面,有一些旅客戴的是有气门阀的口罩,这种口罩保护自己不保护他人,如果长时间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很高。
宓铭和汪正园在浦东国际机场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

  宓铭当机立断向市新冠防控指挥部报告了现场的严重情况,要求全力增派救护车,以最快速度将旅客转运走,并请定点医院做好接收大量疑似病患的准备。在120指挥中心调度下,多辆救护车从全市各个地区迅速赶赴机场。同时,他通报市疾控中心准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送医这么多天了,救护车排得像出租车候客的场面还真罕见。”前所未有的送医密度,让汪正园的精神高度集中,手头的任务多头并进,必须做到“一个也不能错,一个也不能少”。
  除了准确精密,还要尽量做到人性化。
  比如,碰到夫妻、情侣或一家人,没有分在同一辆车的情况,汪正园会耐心地和他们解释:“我们是按照过海关时候的顺码分配车辆的,为了保证送医的精准无误,相关信息海关、疾控、120、医院等各部门各有一份。如果临时更换车辆,我们需要重新调整信息并通知相关单位,容易出错不说,还会耽误同车旅客送医。如果确有困难,我们也很乐意帮助大家。”
  绝大多数旅客听到这里都表示理解。
  转运的旅客中有一对兄弟给汪正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哥哥是弱视,送医路上都是弟弟扶着哥哥,引导哥哥往前走。分组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并未发现这个情况,把他们俩分到不同的救护车上了。弟弟急切地恳请帮忙调换到同一辆车。
  由于情况确实很特殊,汪正园立刻多方沟通。哥哥听到后主动说:“医生不用麻烦了,我眼前看得到光,请同车旅客帮帮忙,没有大问题,不需要换车了。”所幸的是,兄弟俩虽然不在同一辆救护车上,但送往的是同一家医院。   5个多小时,经过口岸一线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80个经筛查需送医的旅客均被转运至定点医院。与此同时,市疾控中心的大批流调队员已经从单位出发。
  脱下防护服后,宓铭、汪正园啃了两个小面包,喝罐牛奶,又再次穿上防护服,立即投入到下一个航班的处置中……
  据通报,4月10日俄航SU208航班抵沪后,上海海关即实施登临检疫。疾控部门第一时间对海关排查发现的染疫嫌疑人开展核酸检测,检出5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4月13日通报新增9例,4月15日通报新增4例,4月16日通报新增2例,4月19日通报新增3例,4月20日通报新增2例,截至目前共71例确诊病例。

既严格,又暖心


  “这些巧克力是一点点心意,你们工作很辛苦,但也要记得自己的身体。巧克力很甜,就像你们带给我的温暖,愿庚子春来花开时,神州大地病魔除。”近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旅检通道,在做入境人员疫情排查时,现场海关关员收到了一封来自归国留学生手写的信和巧克力。
  守护国门,服务入境人员,上海海关24小时坚守。他们每天要在茫茫入境旅客中“侦查”出个别“可疑人员”。海关关员说,每当他们精疲力竭时,旅客所释放的善意,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既严格,又暖心,这样温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副处长张澍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根据相关防控政策,从飞机落地到出检测结果需要在8小时内完成,“我们值机处的同事先对航班进行登临检疫,在第一时间对有明显症状的旅客进行120转诊,其余旅客在进入通道后,会经过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申明卡审核环节”。
  目前,上海海关对所有入境人员实施100%健康申明卡审核,对海关总署规定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开展100%流行病学调查,最大限度挖掘有症状或高风险的人员。
  “暂时没有问题的旅客会分批依次下到机坪上的采样点,开展100%核酸检测。有风险的旅客则会进行更为详细的二次流调,进行医学排查。”张澍介绍道,之后海关流调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旅客是120转诊,还是按正常流程进入机坪集中采样。
  機坪上,三辆大巴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正有序地对入境旅客进行采样。每满90份样本,海关关员就会立即将它们送往海关保健中心进行检测。而完成采样的旅客则会在二次测温和收取健康申明卡之后,由地方部门送往指定的集中隔离点隔离。
  事实上,按照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署,海关总署和上海对境外疫情的及时研判,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岸的防控措施始终是动态调整的。每次新政一出,张澍都是第一时间学习。大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合理地安排路径,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小到健康申明卡上打什么提示风险的标记,张澍都会详细记录并写进操作流程,把海关总署与地方的规定融合起来,落到业务现场每个细节。
  根据最新的防控政策措施,上海自3月31日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进行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根据流程调整,我们在现场及时增配了足量的打印机,给旅客打试管标签用。旅客在这里拿到采样管之后,就会通过专用的通道下到机坪进行采样。过程中,不会与前道的旅客发生接触,最大限度降低了航站楼内的交叉感染。”张澍表示。
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上海已经形成了从“ 落地到隔离”,不与社会公众接触的闭环式管理。
上海海关张贴“欢迎回家”宣传画,营造温馨通关氛围。

  记者看到,海关关员的工位上都放着写有“欢迎回家”的台卡,而他们的臂上也都贴着“欢迎回家”的贴纸。
  “希望他们一下飞机,就能看到祖国对他们的欢迎和热情,知道自己回家了,就可以安心了。”张澍告诉记者,“现在仍然是留学生归国高峰,我们对留学生一方面要体现出海关的专业,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大家可以看到现场还用了一些漫画的形式,主要就是为了缓解小朋友们长途旅行的紧张情绪和疲劳的状态,环境上营造出比较温馨的氛围。”
  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上海已经形成了从“落地到隔离”,不与社会公众接触的闭环式管理。

另一条战线——水路国门


  事实上,机场之外,还有另外一条抗“疫”战线——在我国广泛的沿江沿海线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船舶从世界各地而来,上海水路、港口疫情输入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
  3月1日至今,从水路靠泊上海港口的境外船舶累计超过500艘。上海市公安局港航公安局作为上海水路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在上海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依托市海防办架构体系,多管齐下、联防联控,会同边防、海警、海事、海关、边检、地方防疫以及码头单位共同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共享防疫信息,深度融入全市疫情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经水路、港口输入的疑似或确诊病例。
  4月8日上午10时,在宝山区罗泾货运港区,一艘名为“润富3号(run fu 3)”的巴拿马籍货轮正在轮换船员,民警及海关关员均在现场开展下船人员的个人信息核对工作。
  据了解,此艘货轮3月初从泰国起锚,4月5日抵达上海罗泾港。4月7日边检、海关已上船为准备下船轮换的船员做好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公安民警也从船代处录入船员信息。
  当天,8名船员下船后,身穿隔离服的民警再次对下船的船员(海员证等)信息进行逐一核实,确保登记信息无误后,将其护送至宝山集中隔离点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港航公安局罗泾港区派出所叶建明所长告诉记者:“港航公安在水路防疫体系中,主要承担串联作用,联动各部门,保障防疫方面各流程安全无误,确保掌握船只、人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强化做好水路防疫闭环管理。”
  记者了解到,入境船舶靠港后有船员需要下船上岸换班,整个流程大致为:首先,海关关员会登船对换班船员进行核酸检测,同时,港航公安民警向船代方了解船员交接换班的具体工作计划和时间,以便按照计划启动预案,根据疫情管控要求开展防疫工作;其次,换班船员核酸检测通过后,卫健部门会为他们指定隔离点。确定下船时间后,民警在码头现场设置隔离警戒区进行现场秩序维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对下船船员的信息进行登记掌握;最后,海关和边检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船员全部上专车,港航公安派警车全程护送专车离开现场前往卫健部门指定的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
  港航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靠泊上海港口的船舶及人员采取严格管控,每日汇总辖区各港区靠泊船舶和船员的动态信息并进行综合研判后,能够对入境船舶动态信息和船员基本信息的实时动态掌握,“境外来沪船舶在上海港靠泊作业期间,船员原则上不得下船登陆,特殊情况下必须登陆的,应在指定地点严格实施14天集中隔离”。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港航公安局也积极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复产。一方面要求登临船舶作业须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发生船岸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在防护好的前提下做好船检、物料运输、装卸等各方面的保障,确保国际货运畅通。
  “当然,我们会及时与边防、边检、海关、海事、海警等部门沟通信息,做好疫情防控预案,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配合当地防疫部门做好转运、治疗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得到有效控制。”港航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其他文献
这两周,“森友土地门”继续发酵,已严重影响日本政局发展,并威胁到安倍政权稳定。据朝日新闻3月17、18日两日调查,安倍内阁支持率已降至31%,是第二次安倍内阁以来最低点,而不支持率则升至48%。82%的人认为,安倍晋三首相在篡改向森友学园出售国有土地文件问题上,负有“很大责任”或“某种程度责任”。  该事件的核心,是安倍及其夫人是否介入将国有土地以超低价贱卖给森友学园。此前有大量文件、报道说,安倍
姚谦  与修复老师陈佩玉约,我带了一件刚刚在拍卖会上购得的17世纪作品,请她帮忙整理和稳定这年事已高的艺术品。她告诉我为了这件作品,她做了许多阅读工作,因为这位艺术家以绘画静物出名,为了修复的准备也让她对于“静物”观念重新思考。  当她分享给我一个可以让我咀嚼再三的美术思考时,我也想起,在我的艺术品收藏分类里,静物一直是多数的,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当代。我好奇过自己对于静物的偏好,有否我不清楚的
上图:冠军获得者孙卓汉是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  11月10日晚,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决赛,在贺绿汀音乐厅拉开帷幕——11位选手从报名参赛的627人中脱颖而出,竞逐最高奖项——最终,决赛冠军花落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孙卓汉,他演唱的曲目《玫瑰三愿》和《桥》,打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和观众。  “中国艺术歌曲无疑是中国音乐体系中重要的领域。从世界声乐的发展历史来看,艺术歌曲是重要的
7月14日,文旅部发布重磅通知,恢复国内跨省团队旅游,同时将景区限量由最大承载量的30%上调至50%。在此之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机构的国内旅游团队业务和“机票 酒店”服务已经停止170多天。  通知发布后,国内已经有三十多个省市出台恢复跨省团队游相关政策。在家“憋”了大半年的中国游客终于开始走出家门长途旅行,如今,跨省游恢复已有月余,各地跨省游恢复满月成绩单如何?4000多家旅行社复苏  截至8月
上海徐匯滨江。  上海徐汇滨江,有一个透气灵动的名字——西岸。这里曾花了十年时间,从“铁锈地带”转型成最具都市生活气息的公共滨水岸线,同时以科技为主导向岸线腹地延伸,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布局,成为黄浦江这条“项链”上最夺目的“钻石”。  截至目前,西岸已经建成8.4公里长、50万平方米滨江开放空间,布局成亚洲最大规模艺术集聚区:这里不仅有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高水准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央视
2月25日,工作人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P3实验室传递窗口接收刚刚从浙江省疾控中心运抵的疫苗生产用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这是疫苗研发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疫苗研发竞赛。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率先初步控制疫情的中国,正在有序复工复产。无论是疫情焦灼的国家还是中国,所有人都期盼着特效药和疫苗的出现,因为只有特效药和疫苗才是最终阻断传染病发展的武器。特别是疫苗
2月13日9点06分00秒,杜宝林驾驶运20飞机,排在第三位,稳稳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跑道上。这位运20首装师师长和他的战友们,将88位医护人员和7.5吨物资,米秒不差送抵抗疫最前线。  杜宝林后来说,我们把这次抗疫之战任务当作最重要的任务来执行,必须考100分。  杜宝林的部队是中国最令人瞩目的部队之一。2013年1月26日,中国第一架起飞重量超过200吨的国产飞机飞上蓝天,这就是“鲲鹏”运20。
为什么红色起点在上海出现?中共中央为什么长期在上海?上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  11月18日,第十六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虹口区海派文化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海派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浦东作家协会副主席朱少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钱乃荣等专家学者到场发言,多方面多角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上海是
市民读书会第七期“葡萄美酒夜光杯”——纪念夜光杯创刊70周年专场,2016年9月9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一座城,一份报。如果说一份报纸的气度在于对时事要闻的时时关注,温度在于对民生万事的事事关心,那么,一份报纸的格调,往往体现在它的副刊——“新民晚报,夜饭吃饱,看好晚报,早点困觉”——回顾晚报90载,它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巨变,也在无数老百姓心里留下了一盏荧荧闪光的“酒杯”:夜光杯。夜光杯:三分
经年累月,新藏线上那一串珍珠般的小兵站,沉淀下不少故事。每次上山,无论在哪个兵站投宿,我都喜欢找站里的同志聊天,哪怕时间再晚,也要收集一点素材。  2001年11月下旬,我和某边防团团长同行,上山看望执行任务的部队。早就听说该团有个传奇人物,几年前在天文点边防连执勤时,驾驶东风240牵引车去冰湖里拉生活用水,不料车陷冰湖。为了救车,他竟然在冰天雪地中把车大卸八块,将零部件一件一件抬出,然后又组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