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的活动课程,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个总目标,必须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而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促进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
【关键词】关注体验;感悟;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活动课程,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个总目标,必须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而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
一、紧抓生活主线,合理使用教材
(一)活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如教学《学画平面图》一课中,教师要根据儿童道德认知水平,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活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教学内容以儿童生活为起点,目标达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再相机问学生:玩得开心吗?知道玩得开心的秘诀吗?让学生思考、讨论后,知道了游戏得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就没有意义,就不能够玩得开心。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游戏为题材,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社会,并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突出了品社学科的“生活性”和“社会性”特点,形成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互动机制,以此引起学生期望的行为反应和期望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规则,遵守规则,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着本学科的教学进程与学生的发展。要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选取儿童乐于接受的主题活动,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凸显了本学科的趣味性与创造性。
教学《我们的生活在变化》一课,先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用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工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使学生懂得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是他们用聪明智慧为人类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尊敬他们。
二、在活动中体验,在行动中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按照儿童的方式设计有利于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体亲历的活动中,获得需要、动机、感情、认知、思维等的萌发和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催促力,它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催化剂。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形象地解释为:一件事,我听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讲,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一)课前调查,在体验生活中感悟
为了让品德与社会课上得更高效,课前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如在教学《家庭合理消费》一课时,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很好,“理财”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很遥远。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理解“节俭”和“精打细算”,我在课前就布置了家庭作业:向家长了解家里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并且算算自己的支出占家庭总的支出的比例。课堂上学生纷纷积极发言,通过自己的调查,都发现和了解了父母用在自己身上的钱占了家庭生活花费中很大的比重,由此也能够理解父母的付出,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
(二)情境创设,在体验过程中感悟
正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为學生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使学生走进生活,从多个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在现有生活范围内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教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我国的强大。由歌声创设情境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了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见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融入生活
少先队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正是通过队员当家做主的丰富多彩的大、中、小队活动来进行教育,其特点是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中,以少先队活动为形式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体验活动,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且使实践活动更生动活泼,更富有童心、童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面对自然灾害》后,让学生正确认识由于人们滥砍滥伐,致使大量的树木被砍光,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我们要一致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宣传环境教育,走进学校大门一眼就能看见醒目的几个大字“捡起一片废纸,净化我们的校园”我班也开展了“一日清洁”活动,并且组织学生在家庭社会宣传环保。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实践证明,“体验犹如催化剂,能将知识经验酿制成醇香的美酒。”学生正是在体验的过程中,使感知从深刻到内化,然后获得感悟;学生也正是在对各方面的反复体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关注体验;感悟;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活动课程,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个总目标,必须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而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
一、紧抓生活主线,合理使用教材
(一)活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如教学《学画平面图》一课中,教师要根据儿童道德认知水平,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活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教学内容以儿童生活为起点,目标达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再相机问学生:玩得开心吗?知道玩得开心的秘诀吗?让学生思考、讨论后,知道了游戏得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就没有意义,就不能够玩得开心。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游戏为题材,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社会,并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突出了品社学科的“生活性”和“社会性”特点,形成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互动机制,以此引起学生期望的行为反应和期望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规则,遵守规则,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着本学科的教学进程与学生的发展。要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选取儿童乐于接受的主题活动,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凸显了本学科的趣味性与创造性。
教学《我们的生活在变化》一课,先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用品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工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使学生懂得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那些普通的劳动者,是他们用聪明智慧为人类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尊敬他们。
二、在活动中体验,在行动中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按照儿童的方式设计有利于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体亲历的活动中,获得需要、动机、感情、认知、思维等的萌发和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催促力,它是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催化剂。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形象地解释为:一件事,我听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讲,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一)课前调查,在体验生活中感悟
为了让品德与社会课上得更高效,课前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如在教学《家庭合理消费》一课时,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很好,“理财”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很遥远。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理解“节俭”和“精打细算”,我在课前就布置了家庭作业:向家长了解家里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并且算算自己的支出占家庭总的支出的比例。课堂上学生纷纷积极发言,通过自己的调查,都发现和了解了父母用在自己身上的钱占了家庭生活花费中很大的比重,由此也能够理解父母的付出,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
(二)情境创设,在体验过程中感悟
正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为學生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使学生走进生活,从多个角度获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在现有生活范围内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教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我国的强大。由歌声创设情境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了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见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融入生活
少先队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它正是通过队员当家做主的丰富多彩的大、中、小队活动来进行教育,其特点是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中,以少先队活动为形式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体验活动,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且使实践活动更生动活泼,更富有童心、童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面对自然灾害》后,让学生正确认识由于人们滥砍滥伐,致使大量的树木被砍光,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我们要一致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宣传环境教育,走进学校大门一眼就能看见醒目的几个大字“捡起一片废纸,净化我们的校园”我班也开展了“一日清洁”活动,并且组织学生在家庭社会宣传环保。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实践证明,“体验犹如催化剂,能将知识经验酿制成醇香的美酒。”学生正是在体验的过程中,使感知从深刻到内化,然后获得感悟;学生也正是在对各方面的反复体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