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台州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源地之一。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证明,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充分调动农民的经济性,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完全可以保证百姓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关键词]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16-02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是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我国现行农业生产组织格局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其生产的分散性,控制起来尤其困难。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对浙江省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考察,感觉他们的经验有推广的价值。
一、专业合作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台州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源地之一。台州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包括柑橘、蔬菜、畜禽、瓜果等20多个特色产品。台州农产品因质量品质好,行销海内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组织起来的农民深深懂得,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做到农产品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体系方面。台州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商标,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造了一个制度平台。
1 统一生产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临海市上盘西兰花产业合作社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经验十分典型。这个合作社种植无公害西兰花达5.5万亩,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制定了西兰花质量安全生产守则。按照守则标准,组织对3200名社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开展了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合作社采取了三条生产措施:一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制定统一的生产规程和用药标准,并抓好农户的技术培训。建立产品档案,社员记好“种植日记”。西兰花包装箱的标签上不仅有产地和日期,有些还有种植者的照片,责任落实到农户和田块。二是实行“三定三记录”。“三定”是限定农药使用品种,只能使用11种符合专业和进口国要求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限定农药购买地点。社员只能在指定的供应点购买农药;限定施放和防治时间。“三记录”是向社员发放《农资购货卡》,由营业员填写购货记录;社员要填写用药记录;供应点要有电脑档案保存记录。三是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并在社员之间建立产品的监督机制。将社员按照8-10户按田块划分为一个作业区,每个作业区设植保员两名。社员之间签订联保责任状,互相监督。植保员随时随地检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对违规社员经社员大会决议给予退社处分,如果有一人违规操作,整个作业区的西兰花都要被合作社拒收。
2 农产品质量认证。通过认证确保农产品的信誉。在保证消费者安心安全消费的同时,为生产者创建品牌,拓展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申报质量认证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3 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商标。台州市农业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创立农产品品牌。如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针对市场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依靠科技提高产品品质,在社内实行种植、检验、包装和流通销售的四统一。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注册了“玉麟”牌西瓜。三是建立市场销售网络,在台州市、杭州市、上海市开展销售。“玉麟”牌西瓜因品质优、信誉高,享誉国内市场,连续5年获得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拥有全市农户1/3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台州市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质量和品牌赢得了先机。
二、农业产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台州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农业产业协会是以合作社和加工企业为基本组成单位、以产业为纽带、以销售为目的组织的产业协会。协会组织会员实施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支持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产品销售;共同拓展市场,树立品牌;通过产业协会与外部建立各种联结关系,组成贸易和利益共同体,在大中城市设立台州农产品推广窗口,把台州农产品推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1 由政府直接推动和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把推动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与产业协会的联系制度,加强与产业协会负责人的沟通,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产业协会制定全年计划和目标,明确政府、企业、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定位,大力支持产业协会和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种活动,如产品推介、标准化生产等,确立产业协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的地位。
2 政府充分放权给产业协会。如台州市农业局和台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台州出境西兰花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台农[2006]99号),明确规定在台州境内出口西兰花由协会建立种植基地备案管理,未经协会认可西兰花生产者一律不准出口。生产期间协会对投入品管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统一回收包装物,做到服务到位,建档齐全。
三、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的启示
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体系,实行了“五统一”,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项经营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从前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农民自愿参加,产权清晰,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高度统一。专业合作社使农户实现了单干向产业化的转化,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对资金、科技、管理、土地和劳力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了产业竞争力,保证了农产品安全、优质、低成本和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第二,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化开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的农业资源——土地。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既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问题,又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第三,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台州各级政府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它摆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政府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并研究制定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注册登记、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意见和具体操作办法,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效空间。
为了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化水平,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各类产业组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获取新信息,保持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了扶持农副产品创牌工作,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专门抽调人员,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开展调研,掌握详实资料,因地制宜制定了扶持、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将有特色并具一定发展前途的农产品列入重点培育对象,进行分类指导。
台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完全可以保证百姓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责任编辑 沉 香
[关键词]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16-02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是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我国现行农业生产组织格局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其生产的分散性,控制起来尤其困难。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对浙江省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考察,感觉他们的经验有推广的价值。
一、专业合作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台州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源地之一。台州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包括柑橘、蔬菜、畜禽、瓜果等20多个特色产品。台州农产品因质量品质好,行销海内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组织起来的农民深深懂得,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做到农产品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体系方面。台州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商标,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造了一个制度平台。
1 统一生产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临海市上盘西兰花产业合作社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经验十分典型。这个合作社种植无公害西兰花达5.5万亩,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制定了西兰花质量安全生产守则。按照守则标准,组织对3200名社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开展了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合作社采取了三条生产措施:一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制定统一的生产规程和用药标准,并抓好农户的技术培训。建立产品档案,社员记好“种植日记”。西兰花包装箱的标签上不仅有产地和日期,有些还有种植者的照片,责任落实到农户和田块。二是实行“三定三记录”。“三定”是限定农药使用品种,只能使用11种符合专业和进口国要求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限定农药购买地点。社员只能在指定的供应点购买农药;限定施放和防治时间。“三记录”是向社员发放《农资购货卡》,由营业员填写购货记录;社员要填写用药记录;供应点要有电脑档案保存记录。三是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并在社员之间建立产品的监督机制。将社员按照8-10户按田块划分为一个作业区,每个作业区设植保员两名。社员之间签订联保责任状,互相监督。植保员随时随地检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对违规社员经社员大会决议给予退社处分,如果有一人违规操作,整个作业区的西兰花都要被合作社拒收。
2 农产品质量认证。通过认证确保农产品的信誉。在保证消费者安心安全消费的同时,为生产者创建品牌,拓展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申报质量认证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3 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商标。台州市农业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创立农产品品牌。如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针对市场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依靠科技提高产品品质,在社内实行种植、检验、包装和流通销售的四统一。二是实施品牌战略,注册了“玉麟”牌西瓜。三是建立市场销售网络,在台州市、杭州市、上海市开展销售。“玉麟”牌西瓜因品质优、信誉高,享誉国内市场,连续5年获得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拥有全市农户1/3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台州市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质量和品牌赢得了先机。
二、农业产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台州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农业产业协会是以合作社和加工企业为基本组成单位、以产业为纽带、以销售为目的组织的产业协会。协会组织会员实施标准化生产,引导和支持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产品销售;共同拓展市场,树立品牌;通过产业协会与外部建立各种联结关系,组成贸易和利益共同体,在大中城市设立台州农产品推广窗口,把台州农产品推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1 由政府直接推动和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把推动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与产业协会的联系制度,加强与产业协会负责人的沟通,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产业协会制定全年计划和目标,明确政府、企业、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定位,大力支持产业协会和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种活动,如产品推介、标准化生产等,确立产业协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中的地位。
2 政府充分放权给产业协会。如台州市农业局和台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台州出境西兰花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台农[2006]99号),明确规定在台州境内出口西兰花由协会建立种植基地备案管理,未经协会认可西兰花生产者一律不准出口。生产期间协会对投入品管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统一回收包装物,做到服务到位,建档齐全。
三、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的启示
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体系,实行了“五统一”,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项经营制度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从前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农民自愿参加,产权清晰,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高度统一。专业合作社使农户实现了单干向产业化的转化,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专业合作社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对资金、科技、管理、土地和劳力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了产业竞争力,保证了农产品安全、优质、低成本和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第二,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化开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的农业资源——土地。土地流转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既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问题,又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第三,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台州各级政府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它摆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政府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并研究制定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注册登记、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意见和具体操作办法,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效空间。
为了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化水平,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各类产业组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获取新信息,保持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了扶持农副产品创牌工作,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专门抽调人员,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开展调研,掌握详实资料,因地制宜制定了扶持、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将有特色并具一定发展前途的农产品列入重点培育对象,进行分类指导。
台州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完全可以保证百姓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责任编辑 沉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