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所反映的现象得出贫困生学习分化严重,并总结分析得硬性环境与软性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并分别从硬性环境的提高和软性环境的改善两方面提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 贫困;受助学生;影响因子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开始,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大学生数量大量增长,同样也给了寒门学子更多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多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进入大学,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迅速增加,随着国家对于高校扶贫工作的不断重视,对于高校贫困生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在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得到逐步改善的同时,关于贫困生学习状况的似乎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一、贫困生学习情况趋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通过对西安科技大学被认定上贫困生(特别是受资助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看,贫困生学习成绩呈两极分化态势发展,有些家庭境遇并不宽裕的学生成绩非常优秀;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部分贫困生成绩都处在60-70分之间。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现象,高校贫困生的两极分化严重,但是贫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人数却较多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的贫困生成绩是位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我们的普遍思想中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穷志不穷”的意识在现实中却并不受用,本质问题依旧是影响思想和精神的“志”。总结调查结果来看,影响贫困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无非分为两个:硬性环境与软性环境。但是软性环境的影响远大于硬性环境的影响,硬性环境的影响包括自身学习环境,生源地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身在大学之前的知识储备;软性环境包括学习动机与目标,学习毅力与意志,学习心态及思想认识。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影响学习贫困生学习因素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优秀的贫困生学习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
(1)目标明确,志向远大,对于自己的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划,有的从进入大学来就立志考研改变命运,有的明确要求自己拿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以分担家庭负担。
(2)自信开朗,能正视自身物质上的贫困,并不以此而自卑,在与人交流中并不表露自己的是贫困生标签,心态平和。
(3)将家庭的贫困与自身的奋斗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动力激发自己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主动,工作积极,做到真正的“人穷志不穷”,调查中一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生直接表明“家庭困难所带来的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家庭的贫困只会让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用以回报父母”。
(二)学习成绩较差的贫困生学习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
(1)自身学习环境不佳,自身周围的同学或舍友对于学习采取一种浑浑噩噩的方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同学很容易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学习成绩。
(2)贫困生一部分来自与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地区,生源地教学质量不佳,高考中榜本身就是很困难,导致思想封闭,高中一心一意搞学习甚至是被逼着学习,突然在大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如脱笼之鹄般解脱,对于自我克制能力不强和不会自我规划目标的学生便会渐渐在彷徨与空虚中迷失自我,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又失去信心,继而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较差水平。
(3)有一定的自卑感,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愿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调查中来看很多人对于贫困生并没有特别的异样看法,从生活中也能感受得到,没有多少人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贫困生这一类人,但是从调查反映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内心多少还是有点自卑感,对于家境富裕的同学不愿多交往,继而内心产生一种微微的孤独感,对于自身家庭的情况的思考会产生一些负性情绪由此背上精神包袱,学习效率低下。
(4)意志力不强,没有一种坚强的精神毅力,对于面对困难没有一种缺乏一种坚韧的性格,大学课程少了老师的监督,更多了几分的艰深难懂,心态不正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做法,调查来看,由于学习上得不到精神上的成就感便会沉溺于网络,调查中沉溺于网络与游戏中的贫困学生比例近20%,其中成绩查询的占60%以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作业也不完成,仅仅追求不挂科的低层次学习目标,缺乏追求成功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二、对于贫困生成绩帮扶的对策探讨
从调查问卷中分析可得,影响贫困生成绩的因素分为硬性现实环境的影响和软性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其次因素也有硬性环境的不良影响到软性思想观念的变化继而影响到学习情况,所以,对于贫困生的扶持应该从现实环境与思想观念两方面出发,资金上的援助只能解决短期性的表面问题,只有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并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学习成绩问题,综合调查问卷结果及对于现实现状的分析,对于改善措施也是针对性的总结了硬性环境的提高和软性环境的改善的具体措施。
(一)硬性环境的改善的措施有:
(1)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部分贫困生来自于偏远山区省份,学习基础薄弱,入学以来本身的就存在差距,加之身边的同学或舍友的颓废,对于意志力不强的贫困生,很容易会随波逐流的颓废,因此对于贫困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尽量给予见多的照顾,可以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寝室使之处在一个较佳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2)完善勤工俭学制度和助学金的发放制度。对于贫困生物质上的资助不仅仅是发放助学金就能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一种自立自强,坚韧勤奋,努力奋斗,靠自己能力改变现状的精神,是要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而且工作时间要限定的短一点,不能直接影响到学习。
(二)软性环境的改善有以下措施:
(1)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精神激励。从调查结果反映的现象来看,高校中多数贫困生的意志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心里也有一种较为隐晦的自卑心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于贫困生的心里引导与精神激励,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讲座或者演讲活动,邀请一些优秀的贫困生代表做讲坛,帮助他们重拾信仰,重建“三观”,营造出一种靠自己劳动改变现状的精神氛围,使贫困生变得努力学习,力求上进,艰苦奋斗,自立自强。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导员平时要注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积极帮助贫困生调节并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且为贫困生提供宣泄的渠道,减轻压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的激增,贫困生的学业问题理应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对于解决贫困生的学业问题的的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无论是从硬件环境的提高还是软性思想精神的转变,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帮扶体系,扶持的方面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补助,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思想上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建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勇敢的面对困境与现实,当一个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鲍宇如.高校贫困生成绩分析及“扶贫”对策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9)
[2]秦福利.陆路.高校贫困生学业成绩的现状分析与应对[J].经济与社会发展.广西工学院.2009(9)
[3]陈洁.大学贫困生基本现状及心理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西安外国语大学.2009(24)
作者简介:
刘召用(1984-),男,回族,山东兖州市人,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赵婧方(1986-),女,汉族,山西太原人,西安交通大學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学秘书,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 贫困;受助学生;影响因子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开始,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大学生数量大量增长,同样也给了寒门学子更多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多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进入大学,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迅速增加,随着国家对于高校扶贫工作的不断重视,对于高校贫困生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在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得到逐步改善的同时,关于贫困生学习状况的似乎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一、贫困生学习情况趋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通过对西安科技大学被认定上贫困生(特别是受资助的)调查问卷分析来看,贫困生学习成绩呈两极分化态势发展,有些家庭境遇并不宽裕的学生成绩非常优秀;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部分贫困生成绩都处在60-70分之间。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现象,高校贫困生的两极分化严重,但是贫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的人数却较多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的贫困生成绩是位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我们的普遍思想中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穷志不穷”的意识在现实中却并不受用,本质问题依旧是影响思想和精神的“志”。总结调查结果来看,影响贫困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无非分为两个:硬性环境与软性环境。但是软性环境的影响远大于硬性环境的影响,硬性环境的影响包括自身学习环境,生源地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身在大学之前的知识储备;软性环境包括学习动机与目标,学习毅力与意志,学习心态及思想认识。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影响学习贫困生学习因素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优秀的贫困生学习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
(1)目标明确,志向远大,对于自己的学习有着明确的规划,有的从进入大学来就立志考研改变命运,有的明确要求自己拿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以分担家庭负担。
(2)自信开朗,能正视自身物质上的贫困,并不以此而自卑,在与人交流中并不表露自己的是贫困生标签,心态平和。
(3)将家庭的贫困与自身的奋斗联系起来,以此作为动力激发自己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主动,工作积极,做到真正的“人穷志不穷”,调查中一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生直接表明“家庭困难所带来的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家庭的贫困只会让我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用以回报父母”。
(二)学习成绩较差的贫困生学习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
(1)自身学习环境不佳,自身周围的同学或舍友对于学习采取一种浑浑噩噩的方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意志力不强的同学很容易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学习成绩。
(2)贫困生一部分来自与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地区,生源地教学质量不佳,高考中榜本身就是很困难,导致思想封闭,高中一心一意搞学习甚至是被逼着学习,突然在大学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如脱笼之鹄般解脱,对于自我克制能力不强和不会自我规划目标的学生便会渐渐在彷徨与空虚中迷失自我,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又失去信心,继而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较差水平。
(3)有一定的自卑感,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愿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调查中来看很多人对于贫困生并没有特别的异样看法,从生活中也能感受得到,没有多少人会戴有色眼镜看待贫困生这一类人,但是从调查反映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内心多少还是有点自卑感,对于家境富裕的同学不愿多交往,继而内心产生一种微微的孤独感,对于自身家庭的情况的思考会产生一些负性情绪由此背上精神包袱,学习效率低下。
(4)意志力不强,没有一种坚强的精神毅力,对于面对困难没有一种缺乏一种坚韧的性格,大学课程少了老师的监督,更多了几分的艰深难懂,心态不正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做法,调查来看,由于学习上得不到精神上的成就感便会沉溺于网络,调查中沉溺于网络与游戏中的贫困学生比例近20%,其中成绩查询的占60%以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作业也不完成,仅仅追求不挂科的低层次学习目标,缺乏追求成功和实现自我的精神。
二、对于贫困生成绩帮扶的对策探讨
从调查问卷中分析可得,影响贫困生成绩的因素分为硬性现实环境的影响和软性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其次因素也有硬性环境的不良影响到软性思想观念的变化继而影响到学习情况,所以,对于贫困生的扶持应该从现实环境与思想观念两方面出发,资金上的援助只能解决短期性的表面问题,只有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并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学习成绩问题,综合调查问卷结果及对于现实现状的分析,对于改善措施也是针对性的总结了硬性环境的提高和软性环境的改善的具体措施。
(一)硬性环境的改善的措施有:
(1)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部分贫困生来自于偏远山区省份,学习基础薄弱,入学以来本身的就存在差距,加之身边的同学或舍友的颓废,对于意志力不强的贫困生,很容易会随波逐流的颓废,因此对于贫困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尽量给予见多的照顾,可以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寝室使之处在一个较佳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2)完善勤工俭学制度和助学金的发放制度。对于贫困生物质上的资助不仅仅是发放助学金就能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要培养他们一种自立自强,坚韧勤奋,努力奋斗,靠自己能力改变现状的精神,是要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而且工作时间要限定的短一点,不能直接影响到学习。
(二)软性环境的改善有以下措施:
(1)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精神激励。从调查结果反映的现象来看,高校中多数贫困生的意志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心里也有一种较为隐晦的自卑心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生活和学习,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于贫困生的心里引导与精神激励,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讲座或者演讲活动,邀请一些优秀的贫困生代表做讲坛,帮助他们重拾信仰,重建“三观”,营造出一种靠自己劳动改变现状的精神氛围,使贫困生变得努力学习,力求上进,艰苦奋斗,自立自强。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辅导员平时要注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积极帮助贫困生调节并消除心理障碍,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且为贫困生提供宣泄的渠道,减轻压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的激增,贫困生的学业问题理应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对于解决贫困生的学业问题的的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无论是从硬件环境的提高还是软性思想精神的转变,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帮扶体系,扶持的方面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补助,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思想上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建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勇敢的面对困境与现实,当一个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鲍宇如.高校贫困生成绩分析及“扶贫”对策探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9)
[2]秦福利.陆路.高校贫困生学业成绩的现状分析与应对[J].经济与社会发展.广西工学院.2009(9)
[3]陈洁.大学贫困生基本现状及心理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西安外国语大学.2009(24)
作者简介:
刘召用(1984-),男,回族,山东兖州市人,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赵婧方(1986-),女,汉族,山西太原人,西安交通大學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学秘书,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