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游从之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比起乘风破浪,我更喜欢且越来越喜欢溯游从之。
  學工之前要选课的时候,我并不太在意,想着回家再报也来得及。但看将近放学时,大家都十分兴奋,我也不想浪费这大好气氛,便加入了左顾右盼甚至叽哇乱叫的抢课大军。我一开始想报影视课,幸亏下手及时,不然只能去建筑或者农业“江海寄余生”了。虽然事后证明,哪里都有风景,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以前逛知乎的时候,我很喜欢看对电影的解读分析,惊讶于镜头之下的百转千回、高低明暗皆有情,一个回眸就足以改变一切轨迹,曲尽其妙。有些东西,是值得深入解读的。《论语》与《红楼梦》直至今天还在被反复传颂,能拥有这样一部作品是一种骄傲,能够无限回味一部作品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二十多人的小团体要在四天内制作出一部七八分钟的微电影,有些东西就是要上手就会,摄影、剪辑,一直到“杀青”,很匆忙也很投入,一条片子要“NG”很多次才过。一半留给屏幕,剩下的,留给花絮,留给自己。从前在荧幕上看的种种惊心动魄的场景,如今亲身来演,怕是很难一直保持热忱。看的时候舒心,拍的时候堵心。看剧的时候可以春花秋月地活过主角的一生,拍剧时却要一次性活完所有“春天”。其乏味可想而知。
  以前我常常在想,人生是不是就意味着要从许多姹紫嫣红的可能中选择一个,不能更换,不能后悔。
  就像人类,不管对远方拥有多么五光十色的憧憬,只能选择在一个地方降生。
  选择了南方的小桥流水,就意味着放弃了北方的放荡疏狂,放弃了地中海的温柔轻风,放弃了多瑙河的神秘波光,如何能不后悔?
  只能选择一个人度过余生,就意味着放弃了过去的和未来的所有人,如何能不厌倦?
  学工只有一次,对一切都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我们只能选一门课程学四天,只能放弃香甜诱人的家政课,放弃灵性飞扬的服装设计……放弃很多很多。可是,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如此。选择了以后,我们只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这个多么好,多么值得,其余的因为没有体验过,所以不会挂心。
  我相信,拥有了白月光之后,在发现白月光“米粒”一面的同时,也会发现它济世救人的一面,它为自己徘徊等待的一面,发现它在天在水在手的亲近的一面。
  至于红玫瑰,正抱着一抹红色与自己渐行渐远,埋葬在满是白月光的记忆中。
  再普通的人,也会有一个深爱他的人。
  外人看起来再无聊不过甚至满是苦涩的人生,也有人活得风生水起,甘之如饴。
  拓展课很有趣,对我来说很深刻。其中有一个“按逻辑给图片排序”的项目,图片之间有大小包含关系,大家互相描述自己的图,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的图片是内容最小的,以至于只有两个毫无形状的色块布满全图。最开始我的图上下拿反了,形状很诡异。我当时并不知道,极抽象地描述过之后,大家都很懵。后来老师看了一眼我的图,缓缓地把图颠倒过来,说:“孩子,换个角度看世界。”我在一瞬间恍然大悟,此时图片的形状恰好是一个人在拉弓,恰好在一位射箭的同学之后,恰好成为了最小的一张图片。可能我在这里学到最重要的,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
  生活,时时都充满着惊喜,充满了未知。或许只有溯游从之,从容而不强求,随遇而安,不斤斤计较,且歌且行,才会发现它“宛在水中央”。哦,前提是“从之”而不是原地打转。
  (编辑:王莹)
  评点:李凤成
  文章由《诗经·蒹葭》中的句子开篇,立场鲜明。作者依托选课之事,夹叙夹议,在若即若离之中将内容推向深刻。在知乎上读电影解析、尝试拍摄微电影等插叙内容的添加紧承第二段末句,既印证了前文所提的观点,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形式美与可读性。在结构上,文章注意首尾的回应,体现了作者注重文章结构完整的敏锐意识,行文的老练由此可见一斑。不足之处在于部分语句表意不明,在遣词造句上还应追求明晰。
其他文献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增强美育熏陶”“增强文化理解”。美育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灵活动,是人类围绕着对美的感知、鉴赏与创造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升月落、草木枯荣中感受时间的律动,在蝉嘶蛙鸣、风吹叶动中聆听自然的和谐,在衣食住行、日用伦常中把握社会的脉搏,这
这是一个本来就不容易被公众和社会所知的特殊的领域,基于数学难题保障其安全性的现代密码学是1976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一种先进的密码被设计出来后,要破解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设计一种新的密码大约需要8年的时间。密码学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设谜”与“猜谜”过程的创立和破解中发展的。许多年来,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两大密码,是由美国标准技术局颁布的基于哈希函数的MD5和SHA-1。这两种算法的厉害之处
唐朝诗人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不仅会写,而且似乎能打。  比如李白,一写自己的青春期,就是“經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到处呼朋引伴,仿佛弟兄好几个,排成一排横着走,把人行道都堵上。所谓“奋烈自有时”,大概就是动辄一句“你瞅啥”,治安事件随时就要发生。  李白这样的诗不少,什么“千里不留行”“深藏功与名”,都是他说的。要是有谁得罪了他,那么“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花掉
韩愈说:“推陈出新。”他提出只有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  埃·哈伯德说:“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他认为模仿永远比不上独创。  可是,如果没有陈,新的基础何在?如果一味出新,脱离了规则怎么办?  村上春树告诉我们:“所谓独创,不是别的,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仿。”写出个性,写出自我,固然精彩。可是,如果我们没有经历长时间积淀,如果我们仍然缺乏
假如你有880万元存款,却身染重病、来日无多,剩下的时光你会怎么度过?  弥补遗憾?及时行乐?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选择。而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孩子已经自立了。他选择将8809446元积蓄全部捐出,无偿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看到盧永根用颤巍巍的手掏出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叠存折时,忍不住热泪
学者崔卫平曾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行走的名片,以个人价值,嵌国家宏图,方可助力骁腾之国。  且以个人之独特,展国家之内涵。  一个有内涵的国家,就应包涵多种声音。80后们为中国加入WTO而欢呼,世界正向中国走来。90后们为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而骄傲,中国的成就令世界惊叹。00后们早已习惯了G20峰会里灿烂的烟火,世界变成了一根网线的距离。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性,
中国人最忌讳的数字是4,因为谐音是“死”,最喜欢的数字是9,因为谐音是“久”,生命长长久久,幸福久久长长。而《生命里》,却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纪录片。  这部由吴海鹰导演、万茜解说的纪录片,从临终关怀的角度,耗时6000多个小时拍摄,真实记录了四十多位临终者的温暖故事。拍摄中,他们摒弃了推拉摇移的渲染方式,基本都是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不想因为机器去干扰他们的情绪,打扰他们的生活,或者去刻意渲染面
从仝卓到陈玉钰,从陈春秀到王丽丽……教育公平不容侵蚀,高考信仰不容冒犯,  必须给作恶者应有惩戒,以彰显法治立场与公平态度  5月22日,因电视节目《声入人心》出名的歌手仝卓在直播中的一次“自曝”,瞬间让“直播现场”变成“车祸现场”:在讲自己的高考故事时,一不小心把当年为了考取心仪的学校,“通过一些手段”将往届生身份修改成应届生的违规操作“抖”了出来,“哈哈哈。最后还是没考上……我就上了中戏。”谈
时代五句话  1.时代的河流再一次从每一个人身上冲刷而过,无论你富有或贫穷,昂然或卑微,笑着或哭着,征服了一座山峰亦或被一座大山所压倒,都无人能将自己置身这喧嚣汹涌兀自奔腾的河流之外。  越是宏大的时代与历史段落,越需要一个个的个体去讲述。新闻的真相不只一种,也不只一面。就像每个人也有每个人追求的真理,人们在这路途中改写自己,完成自己,回归对生命原本的热情和感受。  ——《北京青年报》:每个生命都
战则存,牺牲在我;国有殇,幸而有你。所以,山河已无恙。  逝水东去,浪花淘尽英雄。你的名字,多半已被战火抹去,但那股豪迈的英雄气却依然驰骋于人间,永远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你,是为中国而战的英雄。  当异族铁骑在中国大地上横行的时候,中国人民仍然有生存的希望,祖国的大好河山里,每座山、每条河都在呼唤着你的旗帜——那面沾满了入侵者与你自己的鲜血的旗帜。多少个你,献身疆场,才换来今日中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