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岭南文化浸润学生品格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中的地理题材比较多,涉及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这些地理题材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国家,形成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目的设计的。但是这些地理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品德教师在“地理题材”课程中实效性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地方特色、社团活动、家庭教育三方面对《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思考。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品德地理题材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效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以下思考。
  基于地方特色的课外活动资源开发利用
  番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还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品德地理题材的课外活动上,有着丰富的资源等着我们开发与利用。
  在《走进美丽的家乡》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中,笔者选择番禺有特色的地方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设计以下四个活动,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风光,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活动一:小组互动——夸家乡美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录像,以宝墨园、沙湾古镇、莲花山等等学生熟悉的家乡番禺风光,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引发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赞美。
  活动二:各显身手——展家乡美景。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关注活动过程,重视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笔者让六个小组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汇报番禺风景名胜古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极为丰富:唱、画、说、写、游、赏、拍等等。如第一小组学生展示番禺大学新城的模型;第二小组学生展示自己探究后的沙湾留耕堂;第三小组学生以绘画的形式介绍长隆旅游区;第四小组学生展示宝墨园的图册;第五小组学生以说快板的形式《赞大夫山森林公园》;第六小组学生以书法和图片的方式介绍番禺莲花山的莲峰观海。笔者根据学生展示的番禺民风民俗和风景名胜相关内容,穿针引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遍家乡的角角落落,做生活的有心人。
  活动三:猜家乡景点——品文化内涵。在这一版块中,笔者活用番禺当地的教学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首先笔者出示课件,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猜番禺当地景点并重点定格于番禺博物馆和余荫山房两个重要景点。由此引出了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并一起和学生哼唱了他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学生在猜家乡景点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家乡的美景已在心中化作浓浓的爱乡之情。
  活动四:赏家乡风光——抒爱乡之情。这里笔者运用课件播放了事前准备好的番禺风光片,将家乡美的外延加以拓展,以家乡形象的美唤醒学生心中对家乡的爱。然后笔者把课件画面定格在广东音乐、舞狮、鳌鱼舞、姜撞奶,顺势问学生:“你们发现这些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此刻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情深自然意切。此时,学生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愿望已成为一种迫不及待的期盼!最后通过笔者的总结,学生发出内心最真诚的赞美:番禺,我的家乡,我爱你!整节课达到了高潮,教学目标得到了最有效的落实。学生在探究家乡美景中尽情地抒发心中的爱乡之情。
  在这个主题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把眼光放在教科书上,那是很枯燥无趣的。品德课程不能只围绕教科书学习,依托教材中的“地理题材”,笔者让学生走进了番禺各个角落,让家乡番禺的各个地方都成为课程资源。因此,开发利用番禺地区独有的美丽风景和生活特色,汲取岭南文化,能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
  基于社团活动的课外活动资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小社团蓬勃发展,为笔者开展品德地理题材的课外活动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笔者在设计地理题材课外活动时,着眼社区环境资源,与社区居委会、社会各界进行联系和协商,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多个亲近大自然、了解中华文明的“德育基地”。
  笔者所执教的正贤小社团,结合《土地养育着我们》这个主题,我们来到了从化溪头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到达目的地后自己动手生火煮饭,采干草、洗菜、切菜、拿碗筷,大家都体会到劳动的酸甜苦辣;然后是自制竹杯和弓箭,学生更是觉得新奇刺激,纷纷在父母的指导下,拿起锯子锯竹子,一把用汗水换来的竹杯和弓箭就这样做好了。最后是徒步定向,学生了解了“指北针”和地图的用法后,就迫不及待地“疯跑”到溪头村的每个角落,寻找六个“藏宝点”。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团结协助,而且还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在溪头村感受到城市所没有的朴素,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吗?
  基于家庭教育的课外活动资源开发利用
  家庭是学生生活锻炼的主阵地,品德地理题材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更应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调动家长的智慧和力量,把抽象的地理题材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有趣的知识。
  笔者在上《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时,把学生分为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等六个小组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熟悉任务的要求后,组长各自分派任务给组员,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完成探究任务。在探究期间,每个小组都找了知识丰富的父母们协助,比如首都北京组的学生,利用假期,让父母带领自己亲自去北京游览,学生负责记录拍照,回到番禺后便和组员分享制作材料汇报;祖国行政区划组的学生,则组织组员和父母一起做行政区划拼图,父母描画,学生剪裁拼凑,其乐融融;祖国的地势、地形组的组员,则请到了一名组员的家长讲师,负责寻找制作地势地形图;国土面积和海域组的学生,请父母一起搜集资料,制作中国地图和海域面积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家庭间的互动,把抽象的地理题材变成形象生动的、可探索的活动,并与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几周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在成果展示汇报中,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领土、疆域是国家的标志,守护国土疆域、守护海域、保护领土完整等等。这些《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所带来的教育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品德地理题材如一片沃土,只要我们品德教师能恰当整合利用开发地方、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需要,恰当引入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定能使学生在地理题材的品德浸润下,成为自立于世界的中国人。
  基金项目:“地理题材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校本研究”(项目编号:sxp2017084)
其他文献
2010年是江平先生八十整寿,陈夏红君预先谋划、多方联络、奔走采访、两易寒暑,终于在江先生寿庆之时整理出一部四十余万言的“口述自传”,凡五卷三十三章,讲述了江先生八十年人生的“沉浮与枯荣”。从幼时的似水年华,留苏时的意气风发,到反右时打入另册、婚变身残,“文革”中忍辱偷生,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重膺大任,九十年代归隐学界,为法治呐喊,江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深受戕害,又极享尊荣,浓缩了知识分子在政权更
所谓自由意识,笔者以为,应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自由价值的认同;二是对于自由的内心追求。法国人民的自由意识在大革命前后经历了一段异乎寻常的变化过程,可谓其衰也速,其兴也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并未使法国人民真正获得自由,在笔者看来,自由意识的普遍缺失乃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旧制度下人们的自由意识是如何丧失的?    斯塔尔夫人有一句名言:“自由是古老的,专制是近代的。”大革命前“旧制度”的形
浙江定海县普陀山为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  史载普陀山的宗教活动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相传秦代安期生、汉代梅福、晋代葛洪等神仙道家人物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为梵文音译的简称,完整称呼为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华严经》载:在南方有座山名补怛洛迦,该山有位菩萨名观自在,善财童子来此参拜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
美术界人士都知道,吴冠中先生没有握管挥毫的能力,这不能怪他。吴先生小时候没有练过书法,后来出国留学又是学西洋画,对西方绘画的色彩、造型,尤其是“形式美”颇有感觉。得力于东方人的气质与文化基因,吴先生画出了水墨意境的油画,令油画本店的西洋人刮目相看。后来吴先生又照这种路子画中国画,弄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取得了极大成功,但也暴露了弱点。有人批评吴先生这些画没有笔墨(意思就是用笔不过关),不耐看,吴先
《〈史记〉新论》一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中央党校的演讲录。后经整理,于1981年9月由求实出版社出版,后分别收录于各种文集之中。  《〈史记〉新论》(以下称《新论》)是作者白寿彝先生史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具有视野恢宏、议论深入、通俗易懂的鲜明特点,是《史记》研究的一个新的标志,对近几十年来的《史记》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1〕。  一、恢宏的器识  《新论》是一本部帙不大的书,
1938年,大半个中国已经陷于日军的铁蹄践踏之下,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在时任校长的竺可桢先生率领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成为当时国内著名大学之一,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梅光迪彼时任教于浙江大学,后又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随学校一起颠簸流离,对于这一时期的生活,他在书信和日记中均有生动详尽的记录,此处且说说他对国学大师马一浮和柳诒徵的印象。  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梅光迪
在2008年韩国中国学研讨会闭幕后的晚宴上,我遇到了三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性。她们都是研究语言学的在读博士生,来韩国已经有些年头了。其中,两位容貌姣好者嫁给了韩国人。谈到爱情和婚姻时,已为韩国媳妇的两位显得颇为淡定,反复强调自己认识对方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未觅得韩国郎君的那位则流露出明显的失败感。我问她为什么不嫁给中国人,没想到她竟借着酒劲抛出一句让我震惊的话:“中国男人不行!”  “中国男人不行”
陈毅,世称“儒帅”,是一位极富文人气质的开国元勋。1945年,柳亚子曾有诗“兼资文武此全才”加以盛赞。长久以来,陈毅与新、老知识分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任职上海市市长期间“敷扬文教”,团结了大批被认为有历史问题的文化人,安排他们进入文史馆、参事室、博物馆等机构。调到中央后,他与周恩来一起负责知识分子工作,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拥戴,如1961年与平杰三谈论右派问题,认为失之过左,应从宽处理;在1962年3
赣东北的上饶,未必知名,尽管它曾经是行署所在,作为地级市也存在十多年了。但说到赣东北苏区的创建人方志敏,以及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项目的三清山,则不知者,或不多。方志敏是上饶弋阳人,三清山则在上饶之肘腋的玉山。  1970年代,南昌铁路局党校就设在距离省会二百四十九公里的上饶。  1975年的一个秋日,我自赣西的宜春火车站被派往上饶路局党校学习,为时一个月许。此年,我二十岁,却已经有三四年铁路工人
一  从法国回来后,李健吾在北平盘桓了一段时间。期间,他与卞之琳交往甚多,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朱光潜家的“读诗会”,一起到“太太的客厅”听林徽因的如珠妙语,一起编辑《文学季刊》和《水星》。  1935年夏天,郑振铎就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聘李健吾为外文系法国文学教授。于是,李健吾来到了上海。然而,迎接他的却更多的是疑忌和鄙薄!这很正常,毕竟他是一个仅仅二十八岁的北方青年,虽然曾留学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