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射击训练因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保证学生安全,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这样很容易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射击技能。文章从学生的思维定式、教师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学习射击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提高射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射击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射击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学校都在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新生军训时能够参加射击训练,普通学生也因此有了实际接触枪支弹药的机会。然而,射击作为一项有一定危险的训练内容,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射击教员为严防事故发生,普遍采取了严管的教学手段。教师上课严格管理,学生训练畏首畏尾,这种“笔画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对射击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限。如何培养学生在射击训练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射击技能是射击教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射击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新能力是人类进步的必备素质,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甚至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射击训练中,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枪支弹药的畏惧感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
基于枪支弹药的杀伤性能,如操作不当有可能会发生自伤、误伤等现象,因此,道听途说的枪伤事故使学生倍感压力,训练时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一枪误崩了自己或同学,训练时大脑基本停滞,手脚处在半机械的状态,一次课下来能完成练习任务已经不错,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了。
(二)“笔画式”教学模式下过于严格的纪律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不可否认,严格的纪律对射击训练是必要的,它是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过于严格的纪律则约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只能一味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练习,稍有差池则招来教员的训斥甚至处罚,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当然也就没什么创新可言。
(三)训练条件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般的国防教育射击训练,课时量和子弹量都比较少,国防教育射击训练一般10课时左右,实弹射击10-20发子弹。学生学习时间和训练内容有限,客观上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创新心理准备不足
首先是畏惧心理,学生因为害怕发生枪伤事故, 早早自我打消探索精神,不敢发挥想象力,被动依赖教师灌输知识。其次是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胆量, 害怕出差错挨批评,害怕弄坏枪械承担责任,在训练时缩手缩脚, 推一下动一下。再次是创新意识薄弱,有些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习惯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思想保守,安于现状。 最后是意志脆弱,有些同学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缺乏足够坚韧的意志品质,在求知的过程中, 一旦自己的创新遇到挫折、困难和压力, 就很快失去信心并很快放弃。
(五)创新的知识储备不足
创新的实现,必须具备坚实丰富的知识储备。由于大部分学生接触枪支弹药的机会很少,对射击训练的相关知识匮乏或知识结构欠佳,不具备为学习创新提供正确指导的理论知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学生如果一直在紧张的状态下参加射击训练,其主动思维的能力就会下降,对射击技能的掌握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有限的训练条件下,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射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武器的恐惧感
教师在给学生练习前,先通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介绍枪械知识、性能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枪械知识,让学生明白在安全操作的情况下枪械不会对人造成危险,学生在恐惧感消除之后,大脑才能放松,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活跃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顺利理解、掌握和创新。
(二)推行新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创新。同时,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得到体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新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射击教学中体现为激发学生探索提高射击技能的兴趣。在射击训练中,学生对实弹射击很感兴趣,但对训练过程却不舍得下工夫,因此,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具有趣味性和适当的惊险性,以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适当难度。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攻坚克难的欲望,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再次,培养创新思维,要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宽容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向学生表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好奇心培养,鼓励质疑,在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有问题的存在才需要问题的解决,而问题解决便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因此,在射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不要因为学生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就认为学生在捣乱而训斥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部分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激发了全班的创新意识,并在不断地比较和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它是创新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师规范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便于展开联想,丰富的联想则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四)完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学愈博则思愈远。”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是向创新发起挑战的前提性要件。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过程,学生要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发明,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必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积极性,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既是一种内在的、常规性的活动结果,同时又带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射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想做”,鼓励学生“敢做”,培养学生“会做”“台阶式”地一步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进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巩固提高学生的射击技能。
【参考文献】
[1]卢喜梅. 谈体育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江泽民.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关键词】射击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射击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学校都在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新生军训时能够参加射击训练,普通学生也因此有了实际接触枪支弹药的机会。然而,射击作为一项有一定危险的训练内容,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射击教员为严防事故发生,普遍采取了严管的教学手段。教师上课严格管理,学生训练畏首畏尾,这种“笔画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对射击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限。如何培养学生在射击训练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射击技能是射击教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射击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新能力是人类进步的必备素质,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甚至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射击训练中,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枪支弹药的畏惧感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
基于枪支弹药的杀伤性能,如操作不当有可能会发生自伤、误伤等现象,因此,道听途说的枪伤事故使学生倍感压力,训练时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一枪误崩了自己或同学,训练时大脑基本停滞,手脚处在半机械的状态,一次课下来能完成练习任务已经不错,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了。
(二)“笔画式”教学模式下过于严格的纪律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不可否认,严格的纪律对射击训练是必要的,它是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过于严格的纪律则约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只能一味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练习,稍有差池则招来教员的训斥甚至处罚,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当然也就没什么创新可言。
(三)训练条件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般的国防教育射击训练,课时量和子弹量都比较少,国防教育射击训练一般10课时左右,实弹射击10-20发子弹。学生学习时间和训练内容有限,客观上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创新心理准备不足
首先是畏惧心理,学生因为害怕发生枪伤事故, 早早自我打消探索精神,不敢发挥想象力,被动依赖教师灌输知识。其次是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胆量, 害怕出差错挨批评,害怕弄坏枪械承担责任,在训练时缩手缩脚, 推一下动一下。再次是创新意识薄弱,有些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习惯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思想保守,安于现状。 最后是意志脆弱,有些同学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缺乏足够坚韧的意志品质,在求知的过程中, 一旦自己的创新遇到挫折、困难和压力, 就很快失去信心并很快放弃。
(五)创新的知识储备不足
创新的实现,必须具备坚实丰富的知识储备。由于大部分学生接触枪支弹药的机会很少,对射击训练的相关知识匮乏或知识结构欠佳,不具备为学习创新提供正确指导的理论知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学生如果一直在紧张的状态下参加射击训练,其主动思维的能力就会下降,对射击技能的掌握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有限的训练条件下,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射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武器的恐惧感
教师在给学生练习前,先通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介绍枪械知识、性能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枪械知识,让学生明白在安全操作的情况下枪械不会对人造成危险,学生在恐惧感消除之后,大脑才能放松,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活跃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顺利理解、掌握和创新。
(二)推行新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创新。同时,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得到体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新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射击教学中体现为激发学生探索提高射击技能的兴趣。在射击训练中,学生对实弹射击很感兴趣,但对训练过程却不舍得下工夫,因此,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使之具有趣味性和适当的惊险性,以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适当难度。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攻坚克难的欲望,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再次,培养创新思维,要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宽容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向学生表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好奇心培养,鼓励质疑,在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有问题的存在才需要问题的解决,而问题解决便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因此,在射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不要因为学生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就认为学生在捣乱而训斥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部分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激发了全班的创新意识,并在不断地比较和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它是创新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师规范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便于展开联想,丰富的联想则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四)完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学愈博则思愈远。”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是向创新发起挑战的前提性要件。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过程,学生要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发明,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必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积极性,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既是一种内在的、常规性的活动结果,同时又带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射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想做”,鼓励学生“敢做”,培养学生“会做”“台阶式”地一步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进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巩固提高学生的射击技能。
【参考文献】
[1]卢喜梅. 谈体育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江泽民.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