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李和他老婆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复兴,作家,北京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理论集一百余部。近著《肖复兴文集》十卷,《肖复兴散文精粹》六卷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多种。
  知青一代已经彻底老了,却依旧顽强地回忆着在北大荒度过的短暂时光,无尽地缅怀自己青春的点点滴滴,可已经很少想起曾经和我们一起在荒原上艰苦度日的那些老乡,甚至无可救药地连他们的名字都已经忘记。
  离开北大荒快五十年了,不知道为什么,荒原上那片荒草常会不请自入,闯进我的记忆里。我顽固而仔细地一遍遍在回忆,在琢磨,那些萋萋荒草中,我能够叫得出名字的有哪些?
  没错,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字,就像那里的老乡,很多我叫不出名字一样,我们二队的大老李和他的老婆,我就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大老李只知道姓李,他老婆姓什么,真的惭愧得很,说不出来了。
  但是,我常常想起他们两口子,尤其是大老李他老婆。
  北大荒虽然也算是乡村,但和地道的乡村不尽相同,由于它地处僻远,四周被一片荒原包围,人员又都为开垦荒原,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聚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少有传统意义上乡村代代相传下来的固有规矩与习俗,便更多了一些如荒原一样的狂野和自由,甚至還有一些肆无忌惮却不以为然的热情和放荡。记得那时候夏天我们到菜地摘西红柿,缀满叶间的西红柿,红得透透的,涨得鼓鼓的,真的是鲜艳欲滴,只要一碰就会汁水四溢。当时我给当地报纸写稿,写了这样一句:那些熟透的西红柿,红得鲜艳欲滴,压在架子上,又摇又晃,就像队上那些小娘们儿般的妖冶。可惜,文章发表时被删掉了。
  那些小娘们儿,说的不是女知青,而是村里年轻的女人。她们一般是复员军人和山东支边人的家属,还有的是盲流的家属。前者,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后两者多是来自山东。她们虽然早早就结婚生子,但很多人都很年轻,比我们从北京来的知青大不了几岁。一下子,陆陆续续从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大城市来了那么多的知青,男男女女,又都是处于青春期,按捺不住的爱情,在队上的白天黑夜和角角落落里泛滥,还有女知青从城里带来的香皂、雪花膏、发卡和乳罩,不可能对那些小娘们儿没有触动和刺激,让她们想起自己的恋爱季节,或后悔,或羡慕,或暗潮涌动,潜流隐起。
  在这群妖冶甚至放荡的小娘们儿中,大老李的老婆不在其中,倒不是她的年龄比她们大几岁,不属于她们的圈子,而是她性情温和,不善言辞,除了偶尔下地干活儿,就是回家照看孩子,收拾屋子做饭。在我的记忆里,我是从来没有听见过她说话,什么时候见到她,只见她温和的笑,那笑里带着她对任何人的友善和低眉顺气的谦卑,是乡间那种典型的良家妇女。
  这性格,和她的丈夫大老李十分相似。大老李是康拜因(指联合收割机,编者注)手,山东人,长得高大魁梧,应该说是条英俊的汉子,在我那时的印象中,和水浒里好汉武松的形象吻合。从长相来说,他老婆和他很相似,可以说也是属于俊俏的小娘们儿,而且,和他一样个头儿很高,虽然身材有点儿发福,但健壮得像熟透的水蜜桃,更有一种成熟女人的美,尤其是白皙的脸蛋上,长着一双丹凤眼,比大老李还要让人想多瞅上几眼。想想那时候,她和大老李都是三十出头的样子,正是徐娘正好,风韵犹存的年华。
  大老李不苟言笑,干活儿很投入,他那台红色的东风康拜因,被他伺弄得干干净净,即使是开春埋汰雪或夏天暴雨过后,干了一天活儿的康拜因跟个泥猴似的,他也会把它收拾得光可鉴人,好像是时刻准备待嫁的闺女。队上的人,谁经过那里,都会夸完了康拜因,夸大老李。这一点,他老婆和他也很相似,爱干净。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刚上小学,一个还满地爬,都是正淘的年龄,但家里家外,包括她自己和孩子,只要是出门,什么时候都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大老李一身整洁的行头,人们都夸赞是他老婆的功劳。
  在我们二队,这是一对夫唱妇随的夫妻,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夫妻,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的夫妻。当然,除了羡慕,也有人嫉妒,甚至馋涎欲滴,不过,表现出来的都是羡慕和赞扬,而把后者藏在心里,或背地里悄悄地议论,或喝醉酒后发发呓语。据说,也有个别的坏小子,趁着大老李不在家的时候,半开玩笑,半心怀叵测地故意挑逗过她,都被她呵斥,像撵狗一样给撵出院子。一个不怎么说话的女人,一旦说起话发起狠来,谁都害怕。那几个坏小子背后恶毒地说她是不叫唤的母狗——更凶!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对模范夫妻,居然出事了。所谓出事,我们队上人们称做是乱搞。男女关系的事情,是人们最热衷关心的,也是疯传得最快的,可以说是偏远寂寥荒原上的调味剂和娱乐节目。在偌大的荒原上,乱搞的人,不止大老李老婆一人,可人们对她最为关心,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津津乐道不已,这在于她和谁乱搞不成,非要和我们二队新来的队长乱搞!那个队长,人长得又矮又胖,跟个大冬瓜一样,和大老李一比,就像武松和武大郎一比,差得不是一个节气。为什么大老李老婆要跟这么一个老冬瓜乱搞在一起呢?这是让大家愤愤不平的事情。
  一时间,这件事在我们二队传得沸沸扬扬。说老实话,起初,我是不大相信的。我觉得是这些人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在作祟,故意编排人家大老李的老婆。这在北大荒,无风起浪,是常有的事。
  但是,这样一件事情发生过后,我不得不信,这件事是真的。
  那一年冬天的夜里,大老李把他老婆浑身衣服扒光,一通狠打,然后五花大绑,把她给扔到院子里。是数九寒天的严冬呀,北大荒夜里朔风凛冽,有零下二三十度,不是一般的冷,而是如同熊瞎子的手掌拍过来一样的厉害呀!大老李一身腱子肉,壮得跟牛犊子似的,他老婆怎么禁得住这样一通暴打!如果他老婆和队长的事不是真的,而且已经让大老李手拿把掐地坐实,平素里那样温和笑眉笑眼的大老李,怎么可能气昏了头,出此狠手?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人们发出感叹之后,也就都原谅了大老李的粗暴,而把屎盆子理所当然扣在了他老婆的头上,说这个女人属于蔫萝卜辣心的主儿,风骚劲儿暗涌,比队上那帮表面放荡的小娘们儿厉害多了。一时间,流言恶语泛滥,她简直成了我们二队的“潘金莲”。   我同情大老李,但凡是个男人,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脑袋上顶一个绿帽子。但是,我同时也埋怨大老李,你真有能耐,有火气,冲新来的队长发去呀!干嘛就会冲自己的老婆发!老太太吃柿子,专找软的捏!
  这样大半夜里把老婆的衣服脱光,像剔光了鱼鳞的鱼一样,光溜溜地扔进院子里的事情,虽然只是發生了有数的几次,但是,很快就传遍了全队。有几次都是邻居听见他老婆惨淡而柔弱的呼叫,开始以为是狼崽子叫,闯进自家的鸡窝呢,跑出屋,发现是她,赶紧跑进大老李的院子,抱着冻僵的她进屋,一个劲儿地埋怨大老李:这样做要冻死人的,可不敢再这样了!大老李不说话,站在一旁,还在生气,肚子一起一伏,像拉风箱。两个孩子都被惊醒,挤在炕头,钻进被窝。不敢看,不敢吱声。
  几乎我们队上所有的人都觉得,大老李和他老婆的日子快到头了。大老李也觉得日子该到头了。好几次,借着酒劲儿,他这样说过,时刻准备离婚,就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更有好多次,在收割麦子的麦海里,他开着开着康拜因,康拜因突然莫明其妙地憋了火。他也不去修理,只是从康拜因上跳下来,蹲在地头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大老李变了一个人似的,像霜打的草,蔫了下来,曾经那么干净利落的一身衣服和同样干净利落的康拜因,都无心打理,变得脏兮兮的了。一家子的日子,过的常常是清锅冷灶,少了生气。屋顶上的炊烟,也变得稀薄,没有以前的袅袅娜娜,带着灶火的香味。
  我也觉得这一家子快要散伙了。谁想到,任凭大老李怎么骂,怎么甩脸子,甚至怎么动手打她,他老婆从来不提离婚的事,更不提挨打剥光丢在院子的事,照样每天早早起来做早饭,照样伺候两个孩子和大老李。当然,她也不提和队长的事,见了队长,远远就绕道躲着走。队上那些好事的人,也都黑不提白不提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无论像是一个香梦,还是像一个臭屁,都已经在荒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时候,我确实是太年轻,实在弄不懂这个女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大老李这一通超乎寻常的暴打,打得她痛改前非?还是打是疼骂是爱,越打越是和大老李难舍难分?或者,和队长不过只是露水之情,水过地皮湿,早就干了,没有了一点儿痕迹?
  只有大老李没有像她这样超脱,大老李一直处在这件事的阴影里,怎么走都难以走出来。我和大老李的老婆不熟,和大老李关系可以,趁着喝酒的机会,曾将我的疑问悄悄地问过他。他不好意思和我探讨这样的问题,只是说:谁知道呢!老娘们儿的心,你永远猜不透!
  大老李继续开他的康拜因。大老李的老婆继续每天伺候他和孩子。
  庸常百姓,寻常人家,居家过日子,都是这样过过来的,即便有时会平地起雷,闹得天翻地覆,但是,再怎么样的惊心动魄,过了那一段最紧张的时刻和冷战阶段,渐渐地也就恢复了平静,就像暴风雨吹折了树木,吹翻了房屋,风雨过后,总会平静下来,即便是短暂的平静,也是平静,再闹,也得等着下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打打闹闹一辈子的一家子,在这个世上有的是。
  不过,锔过的饭盆,毕竟不像以前那样光鲜照人了。大老李的老婆又恢复以前的样子,低眉顺眼,小心谨慎,伺候一家子头头是道。大老李却像是吹落的树叶子,回不到以前的枝头上了。没事的时候还好,酒喝多了,就控制不住自己,特别是喝醉了以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让你根本不认识的人,不管不顾,扒光老婆,痛打一顿,然后扔到院子的事情,又发生过几次。过去的事情,结不成一块疤,却长起了一个瘤,而且,在大老李的心头越长越大。
  大老李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了。
  那时,队上很多人劝过大老李,没有什么效果,只是和他一起一次次地喝醉了酒。我也想劝劝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劝,便常常想,既然这样,还不如离婚算了,一了百了,这不是钝刀子割肉吗,多难受。但是,离婚这个词儿,大老李从来不提,他老婆也不提。
  那时,我确实年轻,世事未谙,弄不懂人间好多的事情,简直就像瞎老婆织的破渔网,这个网眼和那个网眼,交错在一起,无法数清,也无法说清。
  我离开北大荒大约十多年之后,忽然传来了消息,说是大老李的身体不行了,有一天收工,从康拜因上走下来,没走几步,突然一个跟头栽倒。开始,没有当回事,以为是干活儿累了,歇息几天就缓过来了。谁想,没过多久,竟然瘫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我真是难以相信,那时候,他的年纪应该也就四十多岁呀,平常身体那么强壮,把庞然大物的康拜因调教得跟一个儿童玩具、把他的老婆像扔枕头一样轻而易举就扔到院子的一个人,怎么说倒就倒下了呢?
  听说,每天吃喝拉撒睡,都是他老婆一个人忙乎。他的两个儿子大了,却都不愿意和他们住在一起,宁肯到外面干活儿,也不回家。如果去医院看病,也是他老婆把他从屋子里背到院子外面,一直把他背到牛车上。很难想象,一个已经那么瘦弱的女人,怎么背得动大老李那样一个大块头儿!
  就这样,他老婆伺候了他三年多。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老婆却日复一日地伺候了他三年多。
  大老李的生活已经无法自理,连洗脸洗脚洗澡,都要老婆帮忙。我曾经这样庸俗甚至不怀好意地猜想过,洗澡的时候,当他的老婆脱光了他的衣服,是否想过当年被他扒光了衣服扔到冰天雪地的院子里的情景?她就从来没有想过报复他一下?或者也羞辱他一下吗?
  我不知道。或许,那只是我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她根本没有想过要这样做。人这一辈子,谁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谁都有软弱无助的时候。这种时候,大老李已经弱不禁风,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报复。过去无尽情感上的恩怨,已经赶不上有限生命的珍贵了。
  但是,我相信,他老婆是不会忘记以前的事情的。那不仅是她最无助的时候,还是她最羞辱的时候。在我们二队所有那些大小娘们儿里,只有她一个人被扒光抛到冰天雪地里受此羞辱。
  我也不知道那个队长后来怎么样了。只知道,他早就从我们二队调走,至今还是光棍儿一条,住在跑腿的窝棚里。而她呢,从来不对任何人提起过一句他。关于那个队长和她的事,不仅是我,我们二队所有的人,包括大老李在内,都不清楚当初她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做老婆,她是一碗清水,看得到底;做女人,却像大老李曾经说过的,是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
  插图:唐小米
  编辑:耿耿凤
其他文献
苦楝树  深褐色的树干,披针形的浓绿的叶子,四五月份开淡紫色的花,圆锥花序,秋天结黄色的果子,山核桃大小,小孩子生蛔虫、闹肚子痛,炒熟了泡水喝很灵验……  我说的是我们村的这棵苦楝树。听老一辈的人说,清水河两岸,原来有一排百年老苦楝树。早年大旱,地里的水田干裂成一块一块的,到处都是螺蛳、泥鳅的尸体,清水河也断流了,人畜饮水得上山去挑。其他的苦楝树一天天地枝枯叶败,唯独这一棵,树干的颜色日渐深了,树
期刊
雪夜  倾覆而下的是一支曲子  沙沙声和寂静包抄着黑夜  弹钢琴的人 将他的小屋  顺便埋在厚厚的雪中  门前有麋鹿的蹄子  一截松鼠的尾巴呆呆地露出枝头  三只松鸡  轻轻从白色中走过  钢琴教室  午后 钢琴声包裹天空  变成建筑的  另一层装饰  我接近它  它亦将我更新  生活安静下来  让我们深嗅着空气  在万物之上  除了神 还有倾听和  暂忘  我铁了心信你  茫茫沙海  只剩下树木
期刊
老家有雪  老家下雪了  友人寄来一片风景  我不敢说  那是你不经意间  塑造的美丽  雪正下着  我听不到那里的风  感受不到冷冷的寒意  只有雪,静静地  静静地飘落  还记得那样一场大雪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  有一个叫多伦的地方  我单薄的身子  裹着一件女人的衣裳  那时雪花覆盖了我的额头  我视线模糊  前路茫茫  那时我连梦也没有  我不知道我的抵达  我不知道凄冷的黑与凄凉的夜  
期刊
你比君子兰更像一名君子  在阳光的簇拥下  你化身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在客厅、阳台、穿衣镜前旋转、逗留  唱着小情歌,仿佛情人就在身边  这是无数个假日中的一个  你轻拭尘埃  把装饰画、杯盏、老虎、乌龟、套娃、假花  统统爱抚一遍。像在做祷告  更像在替它们赎身  你给墨兰、鸭掌木、竹芋、绿萝施薄肥  像伺弄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儿女  你的心,清明如镜  镜里呈现的皆心爱之物  坐在它们的旁边,与
期刊
小学时的友情,纯真得像婴儿的眼泪一样透明,像一支烟花只有瞬间的光亮明艳。  玻璃糖纸  小洁是个很小的小姑娘,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她的爸爸妈妈都在部队上,离北京很远的边疆,一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小洁一直住在我们大院里她奶奶家。那时候,我们大院的小孩子,没有送幼儿园的,都是老人带。小洁的奶奶忙得很,因为家里的孩子多,光给一家人做饭,就够老太太忙乎的。小洁太小,和我们这些就要上中
期刊
<正>一、引言教师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不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更是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体力量.因此,高素养的教师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发展起着十分
小巷  曦光最先挤进来时  小巷的黑才刚刚退去  做烧饼的人,在巷口支起炉子  香味儿趟着光,一点点走向深处  那里,小菜,鱼和鸡鸭站满路边  冬色铺陈的樟树  摇落一片叶子  落在买菜人的发梢  像喊出的价格,又像是烧饼  从打开的窗户飘来  吸引篮子的目光  阳台  无论风从南边来,北边来  合上身后的门  阳台只剩下我的人间烟火  夏天热,冬天冷,雨打芭蕉  都不算理由。天空孤独寂寞  需要
期刊
刘向东,当代诗人,一级作家,河北文学馆馆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出版有诗文集《母亲的灯》《落叶飞鸟》《白纸黑字》《诗与思》《沉默集》以及英文版《刘向东短诗选》和塞尔维亚文版《刘向东的诗》等多部。作品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文学精华·诗歌卷》《新诗百年百首》等两百多个选本,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波兰、捷克等多国文字。  叶赛宁,天生就是一个自然的使者,最合适不过的田园诗人。  狗之歌  早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