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业教育中,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学好专业课比较困难,尤其是汽修专业更具有特性:其课堂教学内容广泛,知识面涉及比较广,学生难以理解,厌学情绪严重。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创设一些汽车故障的情境,把枯燥、刻板的汽车构造原理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当笔者要讲解汽车的点火系统时,找来汽车点火系统的有关零部件,把点火线路接好。在讲课前,笔者先做火花塞点火现象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察火花塞点火现象中产生兴趣和疑问,然后根据这些现象,一步一步向学生阐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连接线路及如何维修点火系统。又如:在解释液压单向阀的功用时,笔者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例子: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活塞腔内压缩空气压力大,能顶开气门芯胶皮管,气体就被压进车胎内;若气筒活塞腔内的空气压力小于车胎内压力,气门孔被胶皮管压紧堵死,胎内气体就跑不出,车胎内压力越大,气门孔会堵得越紧,就像单向阀的原理一样。
二、利用电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因其“动”与“静”、“视”与“听”结合的特色,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符合学生具体思维的直观性、喜新好奇的形象性、爱好活动的活泼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在讲汽车构造课时,笔者利用FLASH作了一些化油器、汽油泵等零部件的动画课件,将各个零部件及工作原理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动画演示和教师讲解的配合下,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三、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汽修专业的专业术语较多,如果满堂使用专业术语去解释专业术语,其结果是教师唱独脚戏,学生不知所云,索然无味。众所周知,职教的学生基础差,好动、厌学的心理较重。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在讲课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课。比如:在讲《汽车构造》课的整体构造时,为了调动对这门课的兴趣,笔者运用人与汽车做对比:发动机相当于人的心脏,底盘相当于人的骨骼,电气设备相当于人的血液,配气机构相当于人的呼吸系统,排气歧管相当于排泄系统。运用类比使学生易于理解。又如:在《汽车修理》课中讲气门间隙时,笔者根据气门的调整原则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点火正时要找准,作功顺序应知道,双排不进要记牢,调整两边不要忘”——既帮助了学生记忆,又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形象具体、稳实可靠的把握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的效果。
四、分析实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理论,然后再进行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而中等职业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弱,学生很难听得好、记得牢。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到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以“汽车被水浸,发动机缸体进水后的维修”的实例作为载体,引出与发动机相关的各系统构造、工作原理和处理发动机进水后维修的相应技能,便于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发动机的拆卸、总装、各系统的清洗等专业理论和技能。这种打破传统顺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实习,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对表面现象的兴趣,还必须引导他们能够对真正所学知识有所理解、灵活运用,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实习内容,除了使学生及时消化、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外,教师还要多提供一些与实践联系密切的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例如:笔者讲完汽油泵构造后,首先实物分解提问学生,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当堂让他们练习拆装,巩固拆装要点,并个别讲解辅导。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笔者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操作任务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在检验自己的同时体验自我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完成对汽车化油器结构原理及修理调整相关的知识教学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对安装在发动机上有故障的化油器进行调整维修。另外,可成立汽车兴趣小组,在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故障汽车进行维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教育中心)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创设一些汽车故障的情境,把枯燥、刻板的汽车构造原理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当笔者要讲解汽车的点火系统时,找来汽车点火系统的有关零部件,把点火线路接好。在讲课前,笔者先做火花塞点火现象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察火花塞点火现象中产生兴趣和疑问,然后根据这些现象,一步一步向学生阐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连接线路及如何维修点火系统。又如:在解释液压单向阀的功用时,笔者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例子: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活塞腔内压缩空气压力大,能顶开气门芯胶皮管,气体就被压进车胎内;若气筒活塞腔内的空气压力小于车胎内压力,气门孔被胶皮管压紧堵死,胎内气体就跑不出,车胎内压力越大,气门孔会堵得越紧,就像单向阀的原理一样。
二、利用电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因其“动”与“静”、“视”与“听”结合的特色,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符合学生具体思维的直观性、喜新好奇的形象性、爱好活动的活泼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在讲汽车构造课时,笔者利用FLASH作了一些化油器、汽油泵等零部件的动画课件,将各个零部件及工作原理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动画演示和教师讲解的配合下,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三、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汽修专业的专业术语较多,如果满堂使用专业术语去解释专业术语,其结果是教师唱独脚戏,学生不知所云,索然无味。众所周知,职教的学生基础差,好动、厌学的心理较重。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在讲课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课。比如:在讲《汽车构造》课的整体构造时,为了调动对这门课的兴趣,笔者运用人与汽车做对比:发动机相当于人的心脏,底盘相当于人的骨骼,电气设备相当于人的血液,配气机构相当于人的呼吸系统,排气歧管相当于排泄系统。运用类比使学生易于理解。又如:在《汽车修理》课中讲气门间隙时,笔者根据气门的调整原则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点火正时要找准,作功顺序应知道,双排不进要记牢,调整两边不要忘”——既帮助了学生记忆,又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形象具体、稳实可靠的把握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的效果。
四、分析实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理论,然后再进行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而中等职业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弱,学生很难听得好、记得牢。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到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以“汽车被水浸,发动机缸体进水后的维修”的实例作为载体,引出与发动机相关的各系统构造、工作原理和处理发动机进水后维修的相应技能,便于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发动机的拆卸、总装、各系统的清洗等专业理论和技能。这种打破传统顺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设计实习,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对表面现象的兴趣,还必须引导他们能够对真正所学知识有所理解、灵活运用,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实习内容,除了使学生及时消化、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外,教师还要多提供一些与实践联系密切的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例如:笔者讲完汽油泵构造后,首先实物分解提问学生,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当堂让他们练习拆装,巩固拆装要点,并个别讲解辅导。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笔者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操作任务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在检验自己的同时体验自我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完成对汽车化油器结构原理及修理调整相关的知识教学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对安装在发动机上有故障的化油器进行调整维修。另外,可成立汽车兴趣小组,在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些故障汽车进行维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工作经验,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