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阅读优化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掌握语言文字,学会交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培养高尚的道德与情感的重要手段。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效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进行改革,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的实践,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潜能,也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练习,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教师阅读教学意识落后。从本质上来说,阅读是读者通过对作品认真地阅读、仔细地揣摩、用心地品味来了解作品的主旨,从而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引起共鸣。阅读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作品来实现自我完善。然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文阅读的本质,他们大多只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大多以考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方法上,则试图通过做阅读练习题来提高他们对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多是按照课文中或者参考数以及参考答案的内容粗糙地讲解。学生也主要是配合老师为主,缺少对于作品本身审美价值的探讨和领悟。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动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初中生尽管阅读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十分丰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优美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优美动听的歌曲、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精彩的视频等来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课文的重难点在于理解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初中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强,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很难深入理解透过背影所体现出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阅读相关段落,想象并了解父亲那时的体态、衣着是什么样的,爬上月台的那些动作又能体现出什么?经过教师的适当提示和点拨,学生自然能够了解父亲尽管买橘子不容易却依然坚持去买的良苦用心,自然能够通过背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如可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自编、自导、自演课文中的某情景。如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时,就可让学生结合秦王和唐雎的对话内容编为现代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这样教学形式就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有利于解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技巧方面进行一定指导,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读物,保证读物阅读难度适中,阅读内容生动有趣,不必局限于文学类作品。
  3.指导学生多进行写作。除了要广泛阅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多做写作练习,以写带读,以写促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多读多看好文章,鼓励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生动的语句段落。其次,则是要指导学生练笔。阅读教学中的练笔的方式有多种,在学完阅读课文后,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续写、扩写、仿写等,让学生在阅读反思中由接受转向创新,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完《故乡》这一课后,就可让学生进行练笔,请学生在课上对自己的小作品进行朗读。通过练笔,学生能够逐渐实现阅读体验——精读反思——写作创新,通过借鉴和模仿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结论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时间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永梅,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其他文献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红笺小字,个个含愁”之幽会弃妇怀情之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寄情山水隐遁山林之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之感……其情真挚动人,其辞藻更是耐人挑灯夜读百般琢磨,不怪乎中国许多文学大师对传袭千年之久的
识字教育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汉字是中华民族所使用的文字,承载着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但是,这些内容不应该简单地作为口号,向学生灌输或强迫记诵,而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习识字、写字的过程中。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实施创新教
考场上,为了鼓励自己,我画了一个图案——笑脸。当看到这个作文题时,我不禁想起了我五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我真想对您说说心里话:“老师,您还好吗?”“您常常微笑吗?”  老师,您是一位勤勤恳恳、严肃认真的好老师。您把班级管理得非常好,但总是看不见您笑。我们常常私下议论:老师为什么不笑?为什么总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于是,我们都叫您“冷老师”。  老师,我想对您说:平日里您为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操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