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动机内化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外在学习动机内化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较高的自我决定感,将学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认同经验与自我调节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相关研究表明:有意义的合理理由、对冲突感的承认和选择感是三个关键的支持自我决定促进内化的发生条件;支持自我决定条件下内化的数量受促进因素的影响。由三个或两个促进因素支持自我决定的情况比与由一个或零促进因素不支持自我决定的情况相比,内化的发生数量更多。整合内化与支持自我决定的背我决定的背景相联系。理由本身增加重要性和选择感,但是由于理由与控制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当理由与促进选择感条件相联系时,能促进自我决定和参与。
  【关键词】 中学阶段 学习动机 内化
   一、研究目的
  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自我决定论,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动机观,代表着当下动机理论研究的趋向[1]。它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自我决定能力在于能够灵活地控制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潜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此它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禁锢,是一种有机辩证的动机理论;它鉴别出了人类最基本的三种心理需要,并据此推导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假设,这为深层次地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目前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突出地位已得到其它相关研究的证实;该理论把对自我决定的追求看成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并对自我决定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它把人类的动机看成是一个从外在调节到内在动机之间的动态的连续体,并依据自主的程度对动机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从满足人们基本心理需要的角度对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为此,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拓展外在动机内化领域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一)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机制的研究
  以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与认同的外部相倚对那些同样参与无趣活动中的被试产生认同经验。而且认同的程度反过来会解释在任务追求中的努力的程度。也就是说,所有的我们参与的努力理由的效果将是一个间接的、与自主支持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将会支持其个人能力,认同经验的人除了个性价值、积极性外自愿在无趣活动中追求努力。研究验证不同个体的课前认同调解倾向能够增加认同经验的决定系数,能够解释较大的变异量,明确外在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一个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会促进个体在无趣活动中对价值认同的能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影响其努力和投入程度。也就是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理由将促进被试的认同经验和兴趣;认同经验和兴趣的程度将会预测后来努力的程度的动机中介模型反映了外在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未来的研究,我们预期任何外部提供的认同相倚-不论它是一个理由、一个选择、一个行为调节、一个目标,还是一些其它的外部事件-都能帮助他人在无趣活动中调节他们的努力程度,使它能滋养高重要性和高自我决定感的复杂的心理经验。
  未来的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对整合调节的揭示。当认同完全被自我吸收时,就会变成整合调节[2]。因此,整合调节是一种比认同调节包含更多的自我决定的外部动机类型[3]。整合性动机是指把认同性动机与自我的其他方面加以整合,体现了一种高度内化的学习动机。因为它是外在动机类型中包含最多的自我决定,整合调节也是与最积极的结果相联系。现在,整合调节还没有成为研究的焦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二)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特点的研究
  自我决定论根据动机内化程度将外部动机划分为四种水平,分别以四种调节方式即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与整合调节来表示。外部调节体现了一种基本上没有内化的、主要受外部因素控制的行为动机;内摄性调节表示个体虽然通过自我调节从事某种行为,但并没有把相关观念整合为自我的一部分,在这一水平的学习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认同性调节是指个体认可了某种行为对自身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调节自己的行为,体现了一种较高内化程度的动机;整合性动机是指把认同性动机与自我的其他方面加以整合,体现了一种高度内化的学习动机[4]。外部调节和内摄性调节是具有较多控制性的外部动机形式,对于学生而言,与这两种调节相应的学习行为是非真正选择的行为,即控制-决定行为,这类行为满足的不是认知或学习的直接需要,而是对学习以外的需要如赞赏的需要、爱的需要等替代性的满足。认同性调节和整合性调节是更具自主性的外部动机形式,它使个体在更大程度上把自己的行为知觉为自我决定的或自愿的,而不是受他人奖赏或内心力量(例如内疚感或义务感)控制的[5]。自我决定论认为,由内部动机激发的行为是自我决定行为;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越高,或与自我整合的程度越高,由外部动机引发的的行为就越倾向于自我决定。本研究表明在中学阶段,控制性动机(外在调节动机、内摄调节动机)和自主性动机(认同调节动机、整合调节动机)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水平各有不同: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因果关系轨迹上外部调节水平最低,各年级认同水平都处于最高点。说明高中生的动机内化学习过程中以认同动机为主要动机类型。而每种内化水平在不同年级也具有差异,高一学生外部调节水平较低,而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在动机水平都明显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说明高一学生外在动机内化的水平最高。而高二和高三学生在动机内化发展趋势上基本相似,高二学生内摄发展水平高于高三,内在动机水平低于高三,高三年级学生内在动机水平最低。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发展趋势表明,高一年级学生动机内化程度最高,学习的动力基本源于高度内化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而初中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水平最低,内在动机水平最低,说明学生自主性动机水平处于初中阶段最低状态,究其原因,可能与初中二年级的学习压力关系很大,他们更多地受到外部控制,导致内化性动机和内部动机的"低谷"。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说明中学生的动机内化发展处于波动状态。
  三、研究结论
  (一)有意义的合理理由、对冲突感的承认、自我决定感是三个关键的支持自我决定的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预测外部调解内化的程度。在支持自我决定的背景发生内化个体的行为和个体对活动的感觉是
  相关的或一致的,调节将被整合;而当在不支持自我决定的环境下发生内化,由于在个体的行为和个体对活动的感受之间缺少一致性,调节仅仅是内摄。
  (二)一个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外部提供的理由,会促进个体在无趣活动中对价值认同的能力并影响其努力和投入程度。也就是与自主支持方式相联系的理由将促进被试的认同经验;认同经验的程度将会预测后来努力的程度的动机中介模型反映了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
  (三)控制性动机(外在调节动机、内摄调节动机)和自主性动(认同调节动机、整合调节动机)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水平各有不同: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因果关系轨迹上外部调节水平最低,各年级认同水平都处于最高点。高中生不同年级学生动机内化发展趋势表明,高一年级学生动机内化程度最高,学习的动力基本源于高度内化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说明中学生的动机内化发展处于波动状态。
  参考文献
  [1] 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 张爱卿.动机論: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0-150
  [3] 张爱卿.20世纪动机心理研究的历史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26-31)
  [4] 刘海燕,闫荣双,郭得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6(1115-1116)
  [5] 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6]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过早的知识传授,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那么怎样教会孩子阅读即成了广大幼儿老师亟待决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 课外阅读 方法   教会阅读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培养孩子"最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立,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乃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真正独立的人。"教会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何转变评价的方式,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一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评价功能从控制学生到激励学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习惯了用统一的评价
期刊
【摘要】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之间敢大胆交流,各抒己见,融合不同的思维模式,真正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学习性。长期坚持采用该模式,学生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小组合作 探究 学生能力   郭沫若老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
素质教育强调: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地发展,而且要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学习的成功而不是失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成为了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我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否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发掘跟他的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因当清醒地认识到承认人的发展,又抑制个性发展,结果只能
期刊
【摘要】 新课改环境下,青年教师的发展将主导课改方向,青年教师的成长将主引课改成果。在日新月异的课改情景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当成为学校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针对现状我谈点看法。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解题能力 教学信念 素养与数学专业化   一、提高青年教师基本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基本功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我县每年举办教师业务考试,旨在提升教师
【摘要】 班級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引导者和规划者。班主任因其特别的身份、特别的使命、就承担 起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和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良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
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一个崭新的适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期刊
学校管理首先是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递者、实践者,学校通过教师把学校文化传递给学生,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下面笔者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