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一个崭新的适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二、开拓发散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白皮球20个和红皮球22个,卖出15个,还剩多少个球?"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20 22=42(个),42-15=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个个都进入思考当中,抓住这个机会,我马上启发,引导他们从问题入手,进行讨论,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另一种解答方法。学生积极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问题中没有告诉我们是卖出哪一种球,我们可以想成他把白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就可以这样列式:20-15=5(个),5 22=27(个)。这位同学刚回答完,我来不及表扬他,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还可以想成他把红皮球先卖出去,所以列式是:22-15=7(个),7 20=27(个),就求出还剩多少个球。我马上给予表扬——你们真聪明!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 9 9 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 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動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索中,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 我国近年来推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推行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在执行该政策时却凸显各种问题,各地政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科学的认识观,正确的发展观,稳步推进布局调整进程。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撤并调整;原因;问题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在执行
【摘要】 "减负"是目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以"学案导学"倡导的四个重要方面("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当堂训练和分层作业)为突破口,来探索破解"增效减负"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增效减负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的一大顽疾。"减负",是每个人盼望的,"增效",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能在教
【摘要】 我校自2011年起承担苏州市"十二五"课题《基于导学案的有效课堂构建的实践与研究》起全部取消了传统的"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导学案"。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这节课要"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是学生有没有全盘接收老师传授的内容和知识。而导学案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学"出发,重在解决的这节课学生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过早的知识传授,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那么怎样教会孩子阅读即成了广大幼儿老师亟待决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 课外阅读 方法   教会阅读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立足点就是培养孩子"最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立,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乃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真正独立的人。"教会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何转变评价的方式,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一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评价功能从控制学生到激励学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习惯了用统一的评价
期刊
【摘要】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之间敢大胆交流,各抒己见,融合不同的思维模式,真正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学习性。长期坚持采用该模式,学生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小组合作 探究 学生能力   郭沫若老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
素质教育强调: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地发展,而且要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学习的成功而不是失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成为了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我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否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发掘跟他的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因当清醒地认识到承认人的发展,又抑制个性发展,结果只能
期刊
【摘要】 新课改环境下,青年教师的发展将主导课改方向,青年教师的成长将主引课改成果。在日新月异的课改情景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当成为学校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针对现状我谈点看法。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解题能力 教学信念 素养与数学专业化   一、提高青年教师基本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基本功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我县每年举办教师业务考试,旨在提升教师
【摘要】 班級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引导者和规划者。班主任因其特别的身份、特别的使命、就承担 起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和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良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