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在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纪律观念、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否朝好的方向发展,直接影响着他在整个中学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初一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年级。
怎样抓好这个关键年级昵?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抓入学教育,严格开端
初一学生告别小学母校上中学,每个学生都带着抱负和理想、希望和追求、雄心壮志,打算在新学校勤奋学习,刻苦竞争,鹤立鸡群,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们的赞扬,显示自己的价值。到新学校,对一切都有新鲜感,但他们对新学校还不够了解,也不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因此,要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新学校的光荣校史,校风、学风、教风“三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成果,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全校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学生一入校就实行严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加强严格教育,进行严格训练,要求严格遵守,违反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严师才能出高徒”,从而在思想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二、诱——抓心理疏导,诱导引路
中小学生进入中学,一开始就从严要求,无可非仪。但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心理和生理状况都还没脱离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对学生,必须抓心理诱导,教师不能简单粗暴,老是扳着面孔强迫学生守纪,一味责备、训斥学生这也不懂规矩,那也不合要求,一次闲话、一次不守纪律就下结论是“调皮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不高就说是“低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喜爱学生、信赖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在诱导疏通等方面多下功夫,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道理,教育启发,开导劝告,鼓励引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解决学生心理矛盾、失调和不平衡,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使他们正确对待学校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消除抵触情绪,逆反或畏手畏脚、无所适从心理,并理解、支持学校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灌——抓思想政治课教学,灌输培育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学生品质。训练学生行为,以“知”导“行”。“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每个政治教师都应当是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四、范——抓隐形教育,示范导向
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在他们心目中,自己的老师最有“权威”。“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带给他们的影响,象春雨润物一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地熏陶和感染着学生。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为人师表,在工作、学习、品德、思想修养、仪表衣着、待人接物等方面每时每刻给学生以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得到活生生的榜样。
我们作为教师,如果只是一味指责学生、怀着某种固有的偏见,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毫无帮助,而且会让自己感到失望。但是,如果我们试着改变思维方法、换个角度看待学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常常遇到周围有一些话多、好动、对抗性强、害羞、孤僻的学生。如果把不好的标签贴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就会把问题描述得“恐怖”,解决起来也会很困难。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精力过剩的孩子,并给他贴上“多动症”的标签,结果他常常使人陷入困境。笔者从网上查阅到:有“多动症”的孩子一般都存在注意力障碍;又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个孩子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这说明他的注意力并无障碍。于是,笔者对症下药:首先,消除导致他“爱讲、多动”的环境因索,调整他与一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桌。这样,他“讲小话”找不到忠实的“听众”,“搞小动作”找不到恰当的“对象”。其次,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使他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第三,和家长进行一次长谈。告诉孩子的父亲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孩子的优点;而孩子的母亲要克服对孩子的溺爱,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上课认真了,作业按时上交了,成绩业提高了。
怎样抓好这个关键年级昵?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抓入学教育,严格开端
初一学生告别小学母校上中学,每个学生都带着抱负和理想、希望和追求、雄心壮志,打算在新学校勤奋学习,刻苦竞争,鹤立鸡群,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们的赞扬,显示自己的价值。到新学校,对一切都有新鲜感,但他们对新学校还不够了解,也不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因此,要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新学校的光荣校史,校风、学风、教风“三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成果,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全校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要求。学生一入校就实行严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加强严格教育,进行严格训练,要求严格遵守,违反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严师才能出高徒”,从而在思想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二、诱——抓心理疏导,诱导引路
中小学生进入中学,一开始就从严要求,无可非仪。但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心理和生理状况都还没脱离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对学生,必须抓心理诱导,教师不能简单粗暴,老是扳着面孔强迫学生守纪,一味责备、训斥学生这也不懂规矩,那也不合要求,一次闲话、一次不守纪律就下结论是“调皮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不高就说是“低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喜爱学生、信赖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在诱导疏通等方面多下功夫,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道理,教育启发,开导劝告,鼓励引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解决学生心理矛盾、失调和不平衡,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使他们正确对待学校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消除抵触情绪,逆反或畏手畏脚、无所适从心理,并理解、支持学校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灌——抓思想政治课教学,灌输培育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学生品质。训练学生行为,以“知”导“行”。“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每个政治教师都应当是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四、范——抓隐形教育,示范导向
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在他们心目中,自己的老师最有“权威”。“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带给他们的影响,象春雨润物一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地熏陶和感染着学生。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为人师表,在工作、学习、品德、思想修养、仪表衣着、待人接物等方面每时每刻给学生以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得到活生生的榜样。
我们作为教师,如果只是一味指责学生、怀着某种固有的偏见,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毫无帮助,而且会让自己感到失望。但是,如果我们试着改变思维方法、换个角度看待学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常常遇到周围有一些话多、好动、对抗性强、害羞、孤僻的学生。如果把不好的标签贴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就会把问题描述得“恐怖”,解决起来也会很困难。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精力过剩的孩子,并给他贴上“多动症”的标签,结果他常常使人陷入困境。笔者从网上查阅到:有“多动症”的孩子一般都存在注意力障碍;又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个孩子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这说明他的注意力并无障碍。于是,笔者对症下药:首先,消除导致他“爱讲、多动”的环境因索,调整他与一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桌。这样,他“讲小话”找不到忠实的“听众”,“搞小动作”找不到恰当的“对象”。其次,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使他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第三,和家长进行一次长谈。告诉孩子的父亲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孩子的优点;而孩子的母亲要克服对孩子的溺爱,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上课认真了,作业按时上交了,成绩业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