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天外来,共饮一壶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紫砂器皿,到明清两代宜兴紫砂更是有了蓬勃发展。紫砂泥科学上的定义是含铁质粘土类粉砂岩,烧成后的紫砂泥有双层气孔结构,透气性良好又不漏水,自明代饮茶方式由煮茶改为泡茶之后,紫砂壶就以它独特的优势受到了饮茶人士的青睐。紫砂壶造型多变,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从外观装饰上来看,主要有“花货”和“光货”之分,花货常常为仿生器型,造型栩栩如生;光货则光洁素雅,但壶身上常常加以陶刻诗书画装饰,充满了文人气息。紫砂壶在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它集欣赏性与实用性于一身,并贯通了茶文化、陶文化、书法、诗文和绘画等艺术形式,其素雅的外表又符合中国人内敛不张扬的性格,既可阳春白雪又可下里巴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紫砂文化的越来越繁荣,致力于紫砂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紫砂器的造型更是五花八门,早已超出了人们所熟知的传统方器、圆器、花塑器和筋囊器范畴,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类是具有学院派风格的陶艺作品,此类作品将现代陶艺理念与紫砂陶艺创作相结合,给紫砂带来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也使作者能够更加自由地表现自我。这类作品形状各异,有的作品放弃实用功能,以突出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展现作品魅力,有的作品则是造型标新立异与实用功能兼备,让人耳目一新。“天外来客壶”(见图1)就是一种既非方又非圆的紫砂壶造型,它造型新颖,独具魅力。
  1 “天外来客壶”的创作灵感
  “天外来客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时常光顾地球的天外来客——陨石,将陨石的造型进行艺术加工。说起陨石,大家也是相当熟悉,它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每年虽然有相当数量的陨石落至地球,但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稀有品种更是动则天价。陨石落至地球,经过烈焰的磨砺常常焕发出异样的美,而“天外来客壶”就是想用紫砂来表现陨石与众不同的美丽。陨石与紫砂似乎也是有共通之处的,同样浴火而生,同样经过千锤百炼,同样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同样被磨光了棱角變得沉稳而内敛。
  2 “天外来客壶”的造型特征
  “天外来客壶”的整体造型便是一块完整的陨石,壶盖、壶嘴、壶把与壶身完全融为一体,壶身上布满坑坑洼洼,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壶盖安静地摆在壶身上,壶盖采用不规则形,虽然增加了制作难度,在平整性与密闭性上要求更为严苛,但能与壶身相呼应;壶把与壶身间看似随意的一个弧度,却是经过反复改进,造型自然的同时提拿却相当舒适,切合了人们拿壶的习惯;壶嘴短小而有力,自然地从壶身上伸出,不显突兀,在壶内部更是设计了相当多的网孔,使得出水流畅而有力,水流如柱;壶底则完全平整,确保了茶壶的稳定性。“天外来客壶”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敦厚稳重,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拿起,但拿起时方知此壶原是如此轻巧,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3 “天外来客壶”的装饰技法
  在装饰技法上,“天外来客壶”也是用尽紫砂五色土之所能。在原矿底槽青的坯底上用紫泥、墨绿泥、红泥、段泥按特定比例配比的化妆土粉饰,烧制出来后颜色虽然众多却又自然地融在一起,有主有次,毫不突兀。壶身上的肌理则模仿了陨石被侵蚀后的效果,布满坑坑洼洼的同时摸起来又相当光滑,毫无棱角。将“天外来客壶”捧在手心,摩挲着岁月留给它的痕迹,便也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天外来客壶”摆脱了传统紫砂造型的束缚,以一种新的形态向人们展示了紫砂壶的独特魅力。“天外来客壶”的设计几易其稿,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尝试与修改,它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也将是作者今后的不懈追求。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总结了青瓷的传统装饰手法,探讨了宜兴青瓷装饰创新的途径,具体介绍了作为宜兴青瓷装饰创新的堆绘装饰工艺。  关键词 宜兴青瓷;装饰;创新;堆绘装饰  0 前 言  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具有脂玉般莹润而微微带透明质感的青色,是青瓷的显著特点  在中国古代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一直被称为母亲瓷,早在商、周时期,已出现了介于陶、瓷之间的原始青瓷制品,经过漫
期刊
宜兴陶瓷博物馆中的紫砂历史馆陈放有一把极为珍贵的紫砂“镶玉包锡壶”(见图1),此壶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那是在2009年,美国加州的陶艺家芭芭拉·布朗女士在丈夫和美国陶艺学会会长周光真先生的陪同下造访宜兴,她随身携带三把珍藏多年的紫砂壶,要将其捐赠给宜兴陶瓷博物馆。这三把壶艺术上的精美使观者无不赞叹,“镶玉包锡壶”便是其中之一。  此壶以紫砂为胎,通体包锡,壶身为五瓣柱,俯视好似一朵梅花;壶口突出,
期刊
摘 要 艺术、文化与实用性三者的完美结合,使得紫砂壶一跃成为了收藏界的宠儿。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一份份醇厚、浓郁的紫砂情怀,把深藏于地表之下的千年砂泥化作一件件令世人惊叹的艺术品,带着茗茶淡淡的芬芳、悠远的清韵,使人不由得对紫砂壶艺产生由衷的喜爱。  关键词 紫砂;清韵壶;意境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工艺品,采用紫砂泥制作,原产地江苏宜兴。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制作紫砂壶的名家辈出,500多年间不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主题,也可以表达作者的独特见解。这款紫砂“归真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述说着人们心中的期盼,它能让人找回寄情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趣味,找到心灵安慰的一片绿洲,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紫砂;归真壶;艺术特征;审美意蕴  紫砂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题材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主题,也可以表达作者的独特见解。紫砂艺人们将变化无穷的大
期刊
摘 要 画插是置放画卷用的器皿,有方形、圆形、多角形等多种样式。均陶画插插上画卷,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家居装饰品,画插也因此成为文人墨客的“宠儿”。  关键词 羲之爱鵝画插;均陶;寓意  画插属于陈设用品,内可插画卷。明代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画插,多呈筒状;清代的画插样式较多,其中树桩形画插较为典型。这件均陶“羲之爱鹅画插”(见图1)是一款精美的陈设器。  1 均陶“羲之爱鹅画插”的造型及其装饰  均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光素器线条之美与花塑器自然之美的分析研究,运用“加一加”创新法进行设计制作,使“三友壶”上的松、竹、梅的形象更为鲜明,显得品貌生动、品性优越、品位高雅。  关键词 三友壶;几何线条特征;自然形态特征;“加一加”创新法  紫砂壶造型的形态设计基本是以线条构勒轮廓,通过线条的曲直和富有韵律的变化,制作形成多姿多彩、丰富生动的面、体结构。紫砂壶的造型精彩纷呈,历代紫砂艺人毕智穷工,运用传统
期刊
邱永斌 1961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苏省新型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宜兴市政协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首批产业教授,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育对象。  编者按:邱永斌从学校毕业分配到江苏省陶瓷研究所后就一直从事陶瓷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嫣红釉艺术陶瓷、发泡陶瓷、氧化铝基纳米复合陶瓷”等20多项部、省级科研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因独特的成型技法与自由发挥的创作理念,极大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紫砂壶也因不同的创作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把好的紫砂壶,在其设计上能够较好地实现泡茶的功能,体现人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引发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而陶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则是缔结紫砂壶和人们审美情趣关系的无形纽带。  关键词 颂壶;创作理念;紫砂  宜兴紫砂壶随着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其内涵也随着茶文化
期刊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紫砂文化亦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制壶艺人们以一种开放的视角和心态,在保持壶的实用功能基础上,渗透进各种文化元素,书、画、刻、镂、塑等兼容并蓄,同时更将人们喜闻乐见的人文题材植入其中,博采众长以获得内心共鸣,使之真正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中,吉祥文化始终是大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题材,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的内容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并且直观预示着人们追求幸福
期刊
宜兴均陶是宋代以后宜兴丁蜀地区生产的一种上釉陶器,它通过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技法拍打成型,生坯上釉之后在高温氧化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中仅次于紫砂的第二朵奇葩,它以温润醇厚、朦胧静雅的釉色以及神奇独到、妙手生花的拇指堆贴工艺而蜚声中外。  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藏有一件均陶大缸,名为龙头荷花缸。此缸是明代初期的一件经典作品,缸口直径1.1m,通高0.85m,饱满周正,造型大气。龙头荷花缸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