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运之牌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生涯唤醒;人生经历;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33-04
  【活动理念】
  生涯即人的生命成长的历程。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已进入生涯探索期,正处于由社会意识薄弱的未成年人转化为社会主体的时期。“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便掌握不住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由于社会阅历的缺乏,初中生对未来感到既好奇又模糊,难以从整体视角去把握目前所处的人生阶段及其与未来之间的联系,因此对现实生活缺少意义感,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行动力,学习动力难以持续。人的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设计与创造的奋斗过程。本课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怎样的,培养把握个人命运的主动性与信心。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生命像天气一样处在变化中,有惊喜也有意外。初步感知未来十多年的人生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初步探讨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怎样的,认识到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能力目标:对人生进行初步规划,完成“我的生命线”卡片,能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坦然接受生活的变化,激发生涯探索的兴趣和意识,培养把握自己命运的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怎样的。
  活动的难点:培养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性和信心。
  【活动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PPT课件,每人一张“我的命运之牌”卡片,“我的生命线”卡片和“生涯人物采访单”,“黄国平的故事”视频。
  【活动方法】
  讲授法、游戏法、提问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导入:雨点变奏曲
  教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雨点变奏曲”,等会老师会念到一段话,请你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当听到“雷声”时,请你轮跺双脚;当听到“小雨”时,请你用两手食指互相敲击;当听到“中雨”时,请用巴掌轮拍大腿;当听到“大雨”时,请大力鼓掌;当听到“暴雨”时,请鼓掌加跺脚。请同学们听好了: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雷声开始轰隆隆,又一道闪电,又一阵雷声,小雨噼噼啪啪地落下来了,行人慌忙躲避;很快地,小雨变成了中雨,变成了大雨,又是一阵雷声,暴风雨来啦!又是一阵雷声,大雨倾盆,雨渐渐地变小了,变成中雨,变成小雨,一阵又一阵雷声,大雨又降临了!但仅仅一会儿,雨過天晴啦!
  游戏结束,教师提问: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刚才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呢?学生回答: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阴晴不定,充满未知。
  教师:那老师再来问问大家,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充满未知呢?
  生1:我们每天的心情就像天气一样,喜怒哀乐变化无常。
  生2:生活就像天气一样充满了未知,我们不知道明天到底会发生好事还是坏事。
  生3:我们的人生就像天气一样充满变数,很难预测一年、两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未来会经历怎样的人生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我的命运之牌”的游戏,一起来预测我们30岁之前的人生吧。
  二、活动:我的命运之牌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中,同学们会通过屏幕看到一些牌,每张牌上包含着我们未来命运的信息。在每一次选择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张牌,记住它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只有一次机会,不能重新选择。当你选择的牌被翻开时,请记住牌上的信息,这代表了你未来的命运,请将它记录在“我的命运之牌”的卡片上。
  教师:(点击屏幕,PPT呈现4张牌的背面)游戏开始。第一次选择,一年后的你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以下4张牌中任意选出一张,记住它的位置。
  学生任意选出一张牌,记住牌的位置。
  教师:选好了吗?接下来我们要来揭晓答案啦。(点击屏幕,4张牌依次翻转)
  学生将牌上的信息记录在“我的命运之牌”上。
  教师:(点击屏幕,PPT呈现6张牌的背面)第二次选择,四年后的你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以下6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记住它的位置。
  学生任意选出一张牌,记住牌的位置。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吧,请同学们注意将牌上的信息记录下来。(点击屏幕,6张牌依次翻转)
  学生将牌上的信息记录在“我的命运之牌”上。
  教师:(点击屏幕,PPT呈现5张牌的背面)第三次选择,22岁,大学毕业了,你的选择是什么?请同学们从以下5张牌中任意选出一张。
  学生任意选出一张牌,记住牌的位置。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点击屏幕,5张牌依次翻转)
  学生将牌上的信息记录在“我的命运之牌”上。
  教师:(点击屏幕,PPT呈现12张牌的背面)第四次选择,你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以下12张牌中任意选出一张。
  学生任意选出一张牌,记住牌的位置。
  教师:答案会是什么呢?(点击屏幕,12张牌依次翻转)
  学生将牌上的信息记录在“我的命运之牌”上。
  教师:(点击屏幕,PPT呈现5张牌的背面)第五次选择,30岁,你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从以下5张牌中任意选出一张。   学生任意选出一张牌,记住牌的位置。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点击屏幕,5张牌依次翻转)
  教师:现在每一位同学都知晓了自己在30岁之前的命运,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满意吗?你愿意接受这样的人生吗?为什么?
  生1:我很满意自己未来的人生,因为每一次的选择都是符合我的心意的。未来的职业是大学老师,工作稳定,假期很多。
  生2:对于我未来的人生,有的地方我感到满意,有的地方不满意。比如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学习金融学。但是我未来不太想成为程序员,听说程序员要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很大。
  生3:我对未来的人生感到不满意。我中考和高考都没考好,大学毕业在家待业也不是我希望的,未来的职业是主播,并不是我心仪的职业。30岁在一家小公司做销售,要经常出差,体重还猛增。感觉未来的人生处处事与愿违。
  教师:在“我的命运之牌”游戏中,有的同学非常幸运地抽到了自己想要的牌,因此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感到很满意;也有的同学很不幸地抽到了自己不想要的牌,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人生。
  三、填一填:我的生命线
  教师: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命运之牌的安排,那你希望自己30岁前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完成“我的生命线”卡片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
  学生填写“我的生命线”卡片并分享。
  教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不管同学们的想法在未来会不会发生变化,老师都祝愿同学们能拥有自己期望的人生。
  四、案例:ta的命运之牌
  教师: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命运之牌”的游戏中抽到了这么四张牌,(PPT呈现四张牌的背面)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张牌吧。(点击屏幕,翻开前两张牌)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这两张牌怎么样呢?
  学生:这两张牌中的命运非常坎坷和艰难。
  教师:那么同学们猜猜看,剩下的两张牌中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我猜他未来买彩票中了一大笔钱。
  生2:我猜他读书很努力,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剩下的两张牌是怎样的吧。(点击屏幕,翻开剩下的两张牌)
  教师提問: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前半段的人生很辛苦很不顺,但是后面的人生非常令人羡慕。
  教师:那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怎么做到改变自己命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国平的故事。
  播放视频《黄国平的故事》。
  观看完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了解了黄国平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呢?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小结:黄国平博士的事迹令人感动。上天为黄国平安排的命运充满了曲折,1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17岁时,父亲意外过世,婆婆也过世了。苦难的生活一股脑压给了17岁的黄国平,然而,黄国平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刻苦学习成了他对抗生活的“解药”。希望同学们能像黄国平一样,面对命运的坎坷不屈不挠,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五、课堂总结
  教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雨点变奏曲”的游戏,体会到我们的生命像天气一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有惊喜也有意外;通过“命运之牌”和“我的生命线”活动,了解了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想要和不想要的。通过黄国平的故事,了解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用今天的努力去开创自己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完成“生涯人物采访单”
  教师:请同学们在课后选择一位人物进行采访,可以是自己的家人、老师或其他人物,完成“生涯人物采访单”。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结构完整,构思巧妙,环环相扣,有逻辑有条理,过渡流畅,动静结合,发人深思。整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和启发,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理念。从热身活动“雨点变奏曲”到游戏“我的命运之牌”,由变化无常的天气引出充满未知的人生,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未来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我的命运之牌”活动到“我的生命线”活动,由命运之牌决定的人生路线再到由学生自己选择的人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期望选择人生发展的路线,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规划未来的积极性。由“我的命运之牌”到“ta的命运之牌”,通过黄国平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到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主动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不足之处在于,本设计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分享的时间有限。在今后的课堂中,可考虑分为两个课时,留给学生充分体验和分享的时间。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编者按: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主要通过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实现。心理教师上岗认证制度分为A、B、C三个专业等级,三等级之间的晋升有一定的时间积累要求,每等级有明确的职责,形成一个专业水平有梯度的心理教师队伍。记者在走访浙江省期间,正好赶上浙江省湖州市C级资格证书的面试工作,窥豹一斑,可见浙江省工作的严谨与扎实。记者记录下了整个过程,与读者分享。  第一站:抽号处  根据各学校参加
摘要: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而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典范。本文对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治疗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对其作了简要的评价,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疗法。  关键词:来访者中心疗法;自我理论;咨询者;来访者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
[摘要]为研究中学生感恩、行为自主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运用青少年感恩问卷、行为自主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1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生感恩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2)中学生感恩与行为自主呈显著的正相关;(3)中学生行为自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4)行为自主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行为自主水平影响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关
亞冬会闭幕式距离第八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结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冬季项目主管部门频频祭出大招:3月9日,关于冬季运动跨项跨界选材的专题研讨会召开,为我国冬季项目扩大选材面,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后备人才储备奠定基础。一周后,中国国家青年冰球队与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举行了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双方将借力俱乐部的资源优势,共谋中国冰球的未来。亚冬会越野滑雪女子1.4公里个人赛上,满丹丹夺中国首金。如此进度和魄
1.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2.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  3.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  4.今年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5.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
封面人物档案  梁西胜,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山东省滕州市骨干教师,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心理教师,滕州市兼职心理教研员,枣庄市兼职课题管理员,滕州市青少年犯罪案件人民陪审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梁老师在工作中秉持“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要做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无论教学还是科研,始终以此为出发点。2018年10月,在滕州市中小
我居住的小区,有个茶园,掩映在中央绿化带的榕树和葡萄藤下面。我刚搬进来的时候,这个茶园只有一个简陋的顶棚,后来经过几次装缮,规模有所扩大,设施也日渐完善。夏季入伏以后,茶园向小区居民免费供应伏茶(用夏枯草、白茅根、板蓝根等十几味中草药泡起来的,用于消暑),渐渐成了居民纳凉和意见沟通的好去处。茶园的装缮和伏茶的烧制,包括经费的筹集,完全是由小区的一群退休老人自发组织的,与社区居委会、物业都没有直接的
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上,桥牌归来,设置6个小项。在连续6天的争夺后,东道主天津队获得了公开团体与青年团体项目的金牌,上海队获得女子团体项目金牌。福建队的陈终生、沈清获得公开双人金牌,天津队的刘思成、褚子杰获得青年双人的金牌,上海队陈逸倩、朱萍获得女子双人金牌。参加本届全运会桥牌项目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共计300余人。参赛者评价说,国内规格最高的桥牌比赛能够让普通人参加,已经十分满足。曾参加过1987年
俗话说,兴家如同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向来信奉“人勤春来早”的中国人,历经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自然最知道勤俭之道、最懂得谦抑之礼。就像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所写,“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这种性格特征,外化为色彩斑斓的生存哲学,大概就是懂得过日子之道。  这些年来,从海淘奶粉到海购口罩,从经济适用房到经济适用男……选择最合适的节奏把生活的算盘扒拉清楚,既是一
—略述邵循正先生的一篇政论文  邵循正先生是治元代史、中国近代史的大家,给人的一般印象,乃一位单纯、宁静的学者,少有出位的言论。张寄谦先生说他 “在政治态度上,观点敏锐,但严谨慎重,生活中沉默寡言 ”。目前可见一九四九年之前邵先生在学术著述之外的文字,几乎可说是空白。据《邵循正先生生平事业年表简编》“一九四四年 ”条,“在《中央日报》‘星期论文 ’栏上发表《论觇国》,指出日本已出现必败的预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