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考试改革的推进,语文在中考的分值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语文毕业也考试的的选拔功能进一步突显,语文毕业考试开始由基础性考试,到能力性考试过渡。如何有效的进行中考语文复习,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语文复习的弊端抑制了中考复习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去适应即将到来的中考。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首先要提出阶段性目标,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必要的应试技巧,其次在复习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其三,创新试卷批改的方法,和试卷的多次利用。
关键词:明确目标 注重学生合作 试卷使用效率
随着新一轮的考试改革的推进,语文在中考的分值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语文毕业也考试的的选拔功能进一步突显,语文毕业考试开始由基础性考试,到能力性考试过渡。如何有效的进行中考语文复习,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语文复习的弊端抑制了中考复习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去适应即将到来的中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浅谈初中毕业班语文复习的实效性复习。
一、初三语文复习中出的常见问题。
(一)重视知识性复习,对《语文中考说明》研读不足。
在语文复习中,只有老师对考纲心里有数,知道怎么考,复习才更有目标,才能高效地进行复习教学工作。《语文中考说明》是中考复习的纲领性档,应该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知道哪些常考考点,哪些是不常考考点,哪些是基本不考的考点,这样才使复习工作真正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才能更有效的。
(二)重视习题考练,忽视教材研读。
虽然中考中语文对教材原文的考试显明较少,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和课内知识延伸,是对学生学习文本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重视课本,并以课本为“本”,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课本知识,引领他们搭建知识框架,编制知识网络,尽快实现由课内向课外能力的自然迁移。
(三)重视训练结果,忽视评价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考查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全面,从中考命题发展情况看,经历了注重知识考查到注重能力考查,再到语文素养考查的过程。因此指导复习时不仅重视信息反馈、方法调整和评价过程,而且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开拓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可是有的教师复习训练中只关注训练结果,往往忽视看解题的评价过程。
(四)重视阅读训练,忽视作文训练。
中考语文命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已经形成共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复习中两者必须同步进行。特别是作文训练,要贯穿始终。
二、方法与措施。
(一)、突出《语文中考说明》在复习中的作用。
《语文中考说明》是中考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强的指导性作用。教师应该认真研读,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定既有利于教师合理有效的安排复习内容,又能有效的避免复习时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有利于教师复习有的放矢,也能够对学生有强的指导性作用。
(二)、对学生答题进行有效规范。
答案的规范性,对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作用。相信不需要过多的叙述,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还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一题一题地研读题干,教会学生审题。可以据答案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会答题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平时训练。还有,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明显收效的事,必须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课后练笔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审题构思的习惯、拟写作提纲或打腹稿的习惯、反复修改的习惯、一题多写的习惯等。写作训练必须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拟题、行文、修改等方面多下苦功夫。老师应该在中考前,倾囊相授,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再其次,老师还要让学生具有得分意识。一道试题,阅卷老师在最后评分时,总会有一个标准。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来具体感受这一评分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答案,然后让学生根据中考的标准答案评分并说明理由,最后由老师来分析此题的得分点并说明该学生的得分和理由。当然,得满分还需要规范答题的语言。
另外,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三)、加强小组合作复习,多次利用已经考试过的试卷。
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师和学生的资料一定不少,一般都会做各种考试试题。很多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考试)时,都会进行分析学生的得失,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复习。但学生往往更多观注的自己的分数,很少有学生对过去的试题归纳总结。所以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试题对学生分任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和自己做过的试题,对答题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最后,复习的形式要有所突破。我们的复习课要改变练习课的本质,因为繁多的模拟题仅仅只能是复习课的辅助材料,它不是考试标准,况且这些模拟题有的甚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采用“竞赛”“对话”形式,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
语文是一个涵盖面十分广范的学科,提高语文复习效率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笔者希望在教师引导复习的情景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总结、反思、合作。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发现自身的在语文复习中自已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纠错、自我提高。通合作复习,解决学生在自我复习过中,自已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展示自已已经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复习中,获得自信与提高。所有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复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明确目标 注重学生合作 试卷使用效率
随着新一轮的考试改革的推进,语文在中考的分值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语文毕业也考试的的选拔功能进一步突显,语文毕业考试开始由基础性考试,到能力性考试过渡。如何有效的进行中考语文复习,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考语文复习的弊端抑制了中考复习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去适应即将到来的中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浅谈初中毕业班语文复习的实效性复习。
一、初三语文复习中出的常见问题。
(一)重视知识性复习,对《语文中考说明》研读不足。
在语文复习中,只有老师对考纲心里有数,知道怎么考,复习才更有目标,才能高效地进行复习教学工作。《语文中考说明》是中考复习的纲领性档,应该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知道哪些常考考点,哪些是不常考考点,哪些是基本不考的考点,这样才使复习工作真正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才能更有效的。
(二)重视习题考练,忽视教材研读。
虽然中考中语文对教材原文的考试显明较少,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变形和课内知识延伸,是对学生学习文本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重视课本,并以课本为“本”,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课本知识,引领他们搭建知识框架,编制知识网络,尽快实现由课内向课外能力的自然迁移。
(三)重视训练结果,忽视评价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考查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全面,从中考命题发展情况看,经历了注重知识考查到注重能力考查,再到语文素养考查的过程。因此指导复习时不仅重视信息反馈、方法调整和评价过程,而且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开拓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可是有的教师复习训练中只关注训练结果,往往忽视看解题的评价过程。
(四)重视阅读训练,忽视作文训练。
中考语文命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已经形成共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复习中两者必须同步进行。特别是作文训练,要贯穿始终。
二、方法与措施。
(一)、突出《语文中考说明》在复习中的作用。
《语文中考说明》是中考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极强的指导性作用。教师应该认真研读,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定既有利于教师合理有效的安排复习内容,又能有效的避免复习时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有利于教师复习有的放矢,也能够对学生有强的指导性作用。
(二)、对学生答题进行有效规范。
答案的规范性,对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作用。相信不需要过多的叙述,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还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一题一题地研读题干,教会学生审题。可以据答案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会答题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平时训练。还有,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明显收效的事,必须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课后练笔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审题构思的习惯、拟写作提纲或打腹稿的习惯、反复修改的习惯、一题多写的习惯等。写作训练必须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拟题、行文、修改等方面多下苦功夫。老师应该在中考前,倾囊相授,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再其次,老师还要让学生具有得分意识。一道试题,阅卷老师在最后评分时,总会有一个标准。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来具体感受这一评分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答案,然后让学生根据中考的标准答案评分并说明理由,最后由老师来分析此题的得分点并说明该学生的得分和理由。当然,得满分还需要规范答题的语言。
另外,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三)、加强小组合作复习,多次利用已经考试过的试卷。
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师和学生的资料一定不少,一般都会做各种考试试题。很多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考试)时,都会进行分析学生的得失,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复习。但学生往往更多观注的自己的分数,很少有学生对过去的试题归纳总结。所以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试题对学生分任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和自己做过的试题,对答题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最后,复习的形式要有所突破。我们的复习课要改变练习课的本质,因为繁多的模拟题仅仅只能是复习课的辅助材料,它不是考试标准,况且这些模拟题有的甚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采用“竞赛”“对话”形式,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
语文是一个涵盖面十分广范的学科,提高语文复习效率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笔者希望在教师引导复习的情景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总结、反思、合作。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发现自身的在语文复习中自已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纠错、自我提高。通合作复习,解决学生在自我复习过中,自已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展示自已已经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复习中,获得自信与提高。所有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复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