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绝望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动派”诗人代表菲利浦·拉金从现实主义角度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死亡的虚无性让生命呈现出悲观绝望的特性:同时缺乏交流的个体无时无刻不被孤独困扰。但另一方面,直面人生遭遇的责任感与孤独绝望并行不悖的展现在诗作之中,说明诗人并非悲观厌世。
  关键词 菲利浦·拉金 诗歌 绝望 孤独 直面人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文学术语词典》中,编者AF斯科特这样写道:G.S.弗雷泽在他的《现代作家及现代世界》中说过,在1953年,随着那个起过很大然而是有害的影响的狄兰·托马斯的离开人世,人们感受到一种清晰明白、健康有益的诗体又回到了英国诗歌,这就是通常被称为‘运动派’的诗人的诗歌。把他们凑合在一起的,是罗伯特·康奎斯特在1956年编辑出版的诗集《新诗行》(New Lines) 。①二战之后的英国文坛随着奥登的迁居美国和迪伦·托马斯的猝死似乎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50年代中期,一批反现代主义诗歌写作的年轻诗人以鲜明的特色步入了英国文坛,他们对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青睐有加,反对艾略特和庞德鼓吹的彻底否定传统的纯试验性诗风,抵制诗歌形式上的鸿篇巨制,也否定迪伦·托马斯晦涩的意象,因被评论界成为一次“运动而得名为“运动派”诗人,一度被认为是“意象派以来英国最有影响的诗歌团体”。②菲利浦·拉金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认为是英国诗坛继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诗人。
  1 绝望
  菲利浦·拉金的诗首先是绝望悲观的。1980年,拉金在接受批评学家约翰海斯顿采访时曾说:“我对生活的看法不是我决定的,而是生活决定的,或通过遗传或通过环境,即你生来所具有或你后天所遭遇。假如我生为不同的人,遭遇到不同的事情,我也许就会写作不同的诗。”诗人总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平凡无奇的表象下暗涌着惨淡和无奈的生活。痛苦,衰老,死亡是人生的必然。
  死亡一直是诗歌的严肃主题,二战后,在身体和精神均饱受摧残地西方世界,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传统价值观在战后的废墟上摇摇欲坠,战争的残酷、人类的渺小、生命的脆弱还有无处不在而又无法确知的各种威胁加剧了人的危机意识和不安全感。迷茫、悲观、绝望如有了形体般弥漫在空气中,随着呼吸传递给一个又一个身边的人。
  总是太渴望未来,我们
  抬起期望的坏习惯。
  某些事情总是接近;每一天
  直到那时我们才说,
  从绝壁看那微小、清晰的
  闪着火花的诺言的舰队拉近。
  他们多慢!他们浪费了多少时间,
  因拒绝加快步伐!
  在海岸边等待船队的人们心中充满着期待,相信也许在下一秒就可以看到那渐渐驶来的舰队,正如这些人一样,漫步于人生旅程的人们心中也总是盛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总认为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刻,心中憧憬之物会施施然出现在眼前。
  只有一艘船寻找我们,一个挂着黑帆
  不明船只,她的背后施着
  一个大而无乌的寂静。在她的尾流中
  没有水涌起,或者破碎。
  然而结果呢?那个被殷切期待的舰队永远没有出现,出现的只有那艘挂着“黑帆”的不明船只,极具象征意义的黑色使这首诗的寓意显而易见。人生是无奈甚至是无望的,满怀期待的人们等来的只有一个结果——死亡。
  菲利浦·拉金的悲观绝望是根植于现代人恐惧、焦虑、失望、无奈和无意义的生活体验之上的,生存的焦虑无处不在让人无所遁形,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结果。
  2 孤独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被抛弃的世界:个体与个体彼此疏离,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得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句空话。在恐惧和绝望中,人前所未有地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孤独。
  床上谈话一定是非常的容易,
  可以远远地来回一起说瞎话,
  这是两个诚实人的一种标记。
  然而越来越多的时间默默地过去。
  在外边儿,一些风奔走不定
  在天空中成全了云又驱散了云,
  黑暗的小镇在地平线上堆积。
  没什么关心我们。没什么显示为什么
  在孤立存在着无与伦比的距离
  变得更加困难了要想找到
  既真实而又友好的词语,
  或者既不真实也不友好的词语。
  拉金通过个体的人的内心体验传达出人对于人生的深切感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人笔下孤独的个体其实反映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3 直面人生的责任感
  拉金认为孤独绝望的现代人并非是无望的。爱尔兰诗人西穆斯·希内在比较拉金和叶芝时写道:“拉金只聚焦于死亡这一冷酷的现实,哀叹和抗争对于死亡并无分别。宗教、勇气、哲学、饮酒以及工作和闲暇的惯例只不过是人们的安慰剂而已,他的失败主义论调是令人心碎的,因此,即使是他最优秀的诗歌也要怀着卑微的心境来阅读。” 但 “《高窗》一诗的末尾闪烁出一片迟滞的光芒”。③
  拉金的诗歌尽管悲观绝望,却并非全然无望,依然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直面遭遇和承担责任的勇气。诗人依然眷恋生命,关爱世人。在《降灵节婚礼》中,出生、死亡、再生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旧的事物灭亡,新的事物产生。
  树正长成新叶
  好像某事呼之欲出;
  初绽的嫩芽悄然舒展,
  点点新绿恰似某种幽怨。
  是否它们再获新生
  我们却颓然老去?不,它们也会死亡,
  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
  正被刻写在树的年轮。
  衰老死亡是生命无可奈何的轨迹,“初绽的嫩芽”虽生机勃勃,充满无限可能,但结局总是摆脱不掉那两个字—死亡,生命的无奈和脆弱可见一斑。但第三节由Yet领起,
  “永不静歇的树丛依旧摇曳
  在成熟稠密的年年五月。
  去年已死,它们似在诉说,
  开始重生,重生,重生。
  虽然衰老与死亡永远无法摆脱,但生命仍“永不静歇”,不抛弃,不放弃,以无畏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信心“重生,重生,重生”。三个重生的叠加,形成回声的效果,是生命倾尽全力的呐喊,在绝望无奈的现实面前,生命并未在重压下放弃生之信仰,而是以极大的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
  4 结论
  敏感而又善于思考的诗人菲利浦·拉金作为“运动派”的代表人物,关注英国本土的平凡生活,聚焦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孤独、绝望、无奈的人生的内心体会,但诗人并未放弃人生,尤其在其后期作品中,一丝微弱的直面人生的勇气如一线阳光般渗入诗人的作品中,让行将枯萎的生命绽放出瑰丽无比的花朵,如此矛盾又如此并行不悖。
  注释
  ① 转引自刘玉堂.当代英国文学概况(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1982(2).
  ② Morrison, Blake: The Movement: British Poetry and Fiction of the 1950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4.
  ③ 希内.欢乐或黑夜:W.B.叶芝与菲利浦·拉金诗歌的最终之物.诗探索,1997(4).
  参考文献
  [1] 菲利浦·拉金.菲利浦·拉金诗选(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桑克,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傅浩.英国运动派诗学.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3] 姜伟.坟墓浮雕与现实—从《阿兰德尔墓》看菲利浦·拉金对生死以及爱情的思索.平原大学学报,2006(4).
  [4] 寻找英国的诗神—评菲利浦·拉金的木土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03(5).
  [5] 西穆斯·希内.欢乐或黑夜:W.B.叶芝与菲利浦·拉金诗歌的最终之物.姜涛,译.诗探索,1997(4).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加强课程经营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以《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就课程“经营”的内涵、旅游课程“经营”的要求、旅游课程“经营”的主要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旅游教育 旅游课程 经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Operating" To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将理科教学中的一些课程资源,如:数学教学中的归纳法、物理教学中的参照物以及数学教学中的推导公式,跨学科整合进而应用于英语的一些语法教学中,与理科班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甚见初效。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参照物 归纳法 数学推导公式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Use
期刊
摘 要 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梳理产学研已有的理论,记录及分析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希望能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该项合作。  关键词 产学研 人才培养 企业 高校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理工科院校是为培养学术型和
期刊
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对导游服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本文以实际计调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对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从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中职旅游计调业务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从事计调工作的素质并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计调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712
期刊
摘 要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因而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目标应该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育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上课后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对课堂的达成率进行反馈测试以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让我们的学生学得快乐,并乐于主动
期刊
摘 要 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是合肥市在全国首创的一次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制度创新,城管部门作为首批试点的四个部门之一实行该制度已有一年时间。本文通过研究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努力探求改善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制度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行政处罚 群众公议制度 城管执法  中图分类号:D922.1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及异化消费这三种消费动机的伦理分析,提出消费的伦理本质在于“利”,并尝试将合理的相对利己主义作为评价消费“善行”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消费者应理性处理在消费活动中产生的相对利己主义和绝对利己主义,提升自身消费能力、消费素养和消费精神,以实现道德消费的最终目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 消费伦理 相对利己主义 消费异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学界对储安平政治转向的研究,大多将原因归于社会大背景。这种观点固然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但存在化约主义的危险。在上海,与储安平时相往来的朋友大多为共产党员或者左翼人士,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在潜移默化中对储安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分析储安平的政治转向,进行历史情境式的细节研究,不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为战后知识分子发展史的叙述提供了另一种言说方式。  关键词 储安平 政
期刊
摘 要 在《寻觅良伴——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1912-1949)》这本书中,作者藉由征婚广告,探究了民国时期的婚姻问题,揭示了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窥见了民国社会的新旧思潮。本书的研究对象虽微,但作者能见微知著,做到了从征婚广告中发现历史。本书中,无论是作者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还是他对其所欲言的论证皆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笔者阅后,收获颇丰,故作浅评。  关键词 征婚广告 婚姻 社会 历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评选评定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最重要的依据,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这就决定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既要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又要具有切实结合具体操作的科学性,才能起到准确衡量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 综合素质测评 测评新构想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