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锈病的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研究及微生物源先导化合物筛选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ory_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是一种常见专性寄生的真菌病害,其侵染和传播方式与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ri Syd.)相同,主要以夏孢子传播。因此常作为大豆锈病研究的模式靶标。又因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应先导化合物筛选。该文针对蚕豆锈病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对影响蚕豆锈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筛选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方法。采用离体叶片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1522份真菌固体发酵
其他文献
以一年生构树苗木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环境因子日变化。结果表明,大气温度(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在13∶0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构树幼
研究了豫园砧木王(Citrullus lanatus var.citroides cv.Yuyuanzhenmu)、超丰F1(Lagenaria sicer-aria cv.Chaofeng F1)、新土佐(Cucurbita maxima×C.moschata,Sintozwa)3个西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乌骨鸡胸肉、腿肉、心、肝、肾、肌胃组织中的土霉素、四环素残留量。结果表明,土霉素、四环素标准品浓度在8.2~26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
为明确新药剂的防治效果,对25%烯肟菌胺EC和750g/L苯锈啶EC2种新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25%烯肟菌胺EC公顷有效成分用量60.0~80.0g和750g/L苯锈啶EC562.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审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