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城市化进程中的办学思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南沙区,是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市的副中心,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及港澳地区的核心区域。重重高定位,高发展,铺垫了南沙区广阔的未来和美好的蓝图。我校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区下,经历城市化带来种种变革的农村学校。但是,由于我校地区偏西,还处于南沙待开发的地区。即使南沙新区已经成立了十年有余,但是我校周边依旧没有要开发的迹象,即便我校也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好处。但是,外在的设施配备却根本不足以弥补学校内在的思想不足,社会在发展,学校的设备在更新,但是我校教师的思想,教育的理念却依旧还处在待开发的状态。这种城市化的残留问题,逐渐的从内部影响学校的发展,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处理好学校根本的发展问题,是当下教育从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下农村学校的现状
  1.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需对孩子进行缺失弥补。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其主要特征就是农民不断地向城市靠拢,抛家舍业进城打工,以希望未来能够挣到钱,来改变家庭环境,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殊不知,他们的离开却造成了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这时,就要求学校在对孩子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上,也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健全的人格,以让学生在未来能够得以健康成长。
  2. 硬件设施齐全完备,软件设施十分匮乏。我校的教学理念依旧还是偏于传统,过于陈旧。教师虽然享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可是在操作上,依旧不熟练,学生依旧无法从多媒体的应用上获得学习上的益处。教师教学模式陈旧,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匮乏,对于科技平台的操作,不熟练,不精通。城市化虽然不断的发展,改变着学校的设备,但是教师却依旧固守原地,传统的理念根深蒂固,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缺乏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育相对城市的宽松很多,由于家庭环境,生长环境种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更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一片空白甚至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城市化进程下农村学校的教学之路
  1. 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学校应该多加组织教育类的活动,感恩讲座活动等等。在教师的层面上,可以多加组织进行一些德育话题的主体班会,甚至是感恩板报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在各科教师方面,对于德育知识的普及和讲解,绝不是仅仅是在政治课堂上,即便是在语文课上,物理课上,各科老师都要将德育的知识和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无形地去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提升德育品质和思想品质。
  2. 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培训,转变教师思想。对于学校教师的观念无法改变的现象,学校应该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去城市里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城市中的多媒体教学普及度较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也相对成熟,让我校内的教师进行参观学习,有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同时,学校应该让教师善于观察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其次,对于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的使用,这是当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培训,对于互联网的操作,对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师应该熟练掌握。
  3. 转变教学方式,营造灵活课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之后,利用播放幻灯片,播放视频音乐的形式,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然后,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采用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去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与同学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次,教师在转变观念过后,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或者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创设和教材内容相符的场景,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本知识,让学生切身体验,在体验过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感受,对此,便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城市化进程带社会和农村学校的益处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城市化改變不到的思维和理念,就需要农村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城市化固然好,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丢失掉的家庭教育,学校教师有义务进行弥补,不仅是为了教师和学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去培养出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品格。
  责任编辑徐国坚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主张建设活的乡村教育,其基本思想启示是:我们要有奉献乡村社会、改造乡村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中职院校通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推动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形成磨砺技能的良好氛围。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谈谈我校动画片制作技能竞赛促进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及成果。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是我校动漫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综合类应用课程。课程开设于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中,语文课只有学习字词、句子分析、文段讲解等功能,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巧用活用德育资源,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包括生存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死亡教育。人因何而活?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所任教的学生绝大
随着新一轮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逐步展开,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较之以前更趋科学化,也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外部评估。结合上一轮评估实践,针对本科高校如何引入和建立外
民本、新民思想是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乡村建设的开展以农民这一主体的素质提高为先决条件,乡村建设的成功以具备新智慧、新展望、新技术、新才能的“
绘本作为图文并茂的读物,给学生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绘本与写作牵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爱上写作。  一、绘本简介  《神奇糖果店》讲的是小猪走进“神奇糖果店”,狗獾叔叔给他试吃了各种颜色的神奇糖果,有黄色的大力士糖果、还有绿色的可以隐身的糖果,还吃了红色的,能变成大灰狼的糖果!吃了红色的神奇糖果后,小猪伪装成大灰狼到处恶作剧,正当他得意地哈哈大笑时,真正
人文素养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素养,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笔者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感悟人文素养  1. 加强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本
于永正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没想到,我精心设计的课,很少有让学生记住的,让他们难忘的竟然是故事。”曾经也有人这么说,听故事能够打开教育无法达到的领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在教育教学中,一提到“故事”,孩子们的眼睛发光发亮。故事,无时不有,无处不有,那么如何运用故事进行德育,提高德育实效呢?  一、故事选材,适合阶段特点  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也一样,具有阶段性。故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做好转变后进生的工作确非一件易事。因为,即使最先进的理论、最高明的经验,如果缺乏了对这类学生真诚的爱心,缺乏教育上的艺术,只是盲目地按部就班进行教育,都将变成纸上谈兵,难以化成有效教育。  一、以“爱”为中心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育工作者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受教育者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够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
2016年广东高考物理实行全国卷后,给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是我们每位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高三物理教师,我以自己的备考实践来谈谈关于全国卷背景下农村中学高三物理备考的几点思考。   一、夯实基础,突出学科内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   基础是前提,本人首先着力于四个方面解决知识基础:一是提升复习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