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它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新课改的今天,大力建设高效课堂是势在必行。本学期,我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活动。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然后在理科组开展了高效课堂尝试课活动。笔者作为评委听取了二十几位教师上的尝试课。所有上课教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迈出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上课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改进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讲求实效,落实课堂环节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转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在我校的尝试课中,教师们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大都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自学(导学案)→教师点拨→效果检测→课堂小结。形式上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理念,大胆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原因是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好,课堂变成了自学课。教师没能把握学情,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以及教学的关键点抓得不准,处理得不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的组织过程过于松散。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自我探究新知的课堂,是自我获取新知的课堂,教师必须把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停留在改变教学形式的表面上。
二、注重能力培养,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可或缺。学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各种能力的前提。高效课堂要达到高效,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关系高效课堂的成败,这一点在我校的尝试课中显露无遗。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抛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长期的全面的学习行为,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共同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学生进入初中后,个体差异已经突现出来。课堂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在尝试课中,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开展比较热烈,但笔者也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像是折翅的小鸟,安静地坐在小组的“角落”上。要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帮扶,平时要多指导,多鼓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小组讨论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让他们融入集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注重课堂结构,确保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是朴素、简易、充实和效益最大化的课堂,合理科学的课堂结构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很显然我校有几位教师的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限制了教学环节的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要深挖教学内容,细致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课堂结构,才能使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自主学习、教师释疑、练习巩固等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进而使每个环节得到充分落实,确保教学效果最佳化。
五、注重语言锤炼,增强课堂活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准确、生动的课堂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准确表达,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等。有几位教师的尝试课中,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整个课堂平淡如水,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丰富、不生动而造成的。这也与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不讲正确的废话,抛弃“精彩”的废话的理念相悖。所以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简洁而明快,知识传授准确而生动,学生学习轻松而愉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完美。我们处于西部落后的偏远农村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已为我校课堂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我们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改进不足,大胆实践,追求卓越,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注重讲求实效,落实课堂环节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转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在我校的尝试课中,教师们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大都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自学(导学案)→教师点拨→效果检测→课堂小结。形式上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理念,大胆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原因是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好,课堂变成了自学课。教师没能把握学情,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以及教学的关键点抓得不准,处理得不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的组织过程过于松散。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自我探究新知的课堂,是自我获取新知的课堂,教师必须把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停留在改变教学形式的表面上。
二、注重能力培养,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不可或缺。学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各种能力的前提。高效课堂要达到高效,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关系高效课堂的成败,这一点在我校的尝试课中显露无遗。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抛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长期的全面的学习行为,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共同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学生进入初中后,个体差异已经突现出来。课堂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在尝试课中,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开展比较热烈,但笔者也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像是折翅的小鸟,安静地坐在小组的“角落”上。要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帮扶,平时要多指导,多鼓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小组讨论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让他们融入集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注重课堂结构,确保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是朴素、简易、充实和效益最大化的课堂,合理科学的课堂结构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很显然我校有几位教师的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限制了教学环节的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要深挖教学内容,细致研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课堂结构,才能使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自主学习、教师释疑、练习巩固等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进而使每个环节得到充分落实,确保教学效果最佳化。
五、注重语言锤炼,增强课堂活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准确、生动的课堂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准确表达,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等。有几位教师的尝试课中,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整个课堂平淡如水,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丰富、不生动而造成的。这也与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不讲正确的废话,抛弃“精彩”的废话的理念相悖。所以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简洁而明快,知识传授准确而生动,学生学习轻松而愉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完美。我们处于西部落后的偏远农村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已为我校课堂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我们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改进不足,大胆实践,追求卓越,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