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官场小说“警世”的新主流境界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xtr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爷子》集中展示了对影子权力腐败的深刻揭露,对普遍道德失守的忧思,对金钱与尊严的吊诡和博弈的思索以及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反讽,成功地揭示了退位高官影子权力腐败的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开拓了21世纪官场小说的警世新主流境界。
  
  随着官场小说的越写越滥,官场小说的风光还能持续多久?不少评论界人士对此表示出了思索。在官方与读者的价值认同或者说在“主旋律”和“非主旋律”的价值追求上,官场小说是不是也可以达成统一呢?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朱金泰长篇小说《老爷子》或许就是这样一个范例。这是当代中国第一部反映官场“老爷子”“影子腐败”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可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官商两界警世小说。
  作品以当前喧嚣的房地产开发为背景,描绘的是一幅退位高官影子权力下的官商关系图,作品深刻揭露了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可能触及的腐败现象。小说以某省会城市丽阳一位房地产商人牛枝花为中心,以牛枝花和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高重山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从彼此合作,到蜜月共享,到猜忌暗斗,最终公开斗争,分道扬镳,关连出多个退位高官的心态和对权力的影子寻租。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房产商人,一边是不甘寂寞的退位高官;一边是风情万种的公关美女,一边是心怀鬼胎的在位官员,联袂开辟出一个新的腐败阵地,上演了一出出官商勾结的浮世绘。
  《老爷子》这个名字,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官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称谓,如同此前媒体披露过的一些机关单位对一把手称“老板”或“老大”一样,人们把那些退位之后影响仍然无处不在的老领导称为“老爷子”。所谓“影子腐败”,也是一个新的名词。现实生活中却确实有一部分退休高官,却能利用自己在任公职期间掌握的资源,积累的人脉关系,在退休后发挥其所谓“影响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这个时候,他虽然不能滥用职权,也不能贪脏枉法,却能通过他人比如过去曾经关照过或提拔过的老部下、老同事等,这些人或囿于面子,或出于“报恩”,或出于利益交换,或者被迫等多种原因而不惜滥用职权,贪脏枉法,帮助这些退位高官达到利用公权力的目的。这样一种利用“影响”,转稼腐败行为的现象,即可称之为“影子腐败”。
  然而,小说并没有局限在对不法商人如何利用退位高官的影子权力,达到自己既定目的的描述,也没有停留在对影子权力是如何利用种种资源和影响来左右官场和商界的做法的揭露,而是力图通过这一些来剖析影子权力得以产生和形成气候的根源,传达出作家对这一影子权力现象的忧思和批判。可以说,小说也开拓了当前官场小说的一个新的场域和反腐败的一个新的视角。
  《老爷子》这部长篇小说就描述了一个原本坚守廉洁底线的官员许忆法是如何掉进某些别有用心的奸商所刻意制造出来的陷阱,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普遍的困境,那就是当前人们道德底线的失守。
  一方面,小说深入地展示了生意场上普遍的唯利是图,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更遑论他人的人格。去制造恶心的陷阱;另一方面,作家对许多有着良好的道德操守的官员,在这种不讲人性、不讲人格的普遍道德失守的环境下,难以防止这类陷阱,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前者的道德失守是由于对金钱的崇拜;后者的道德失守是由于人为的设计。这一普遍的道德失守已不是体制所能归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既代表了普通老百姓迫切希望能够改变的心声,也反映了多数官员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和当前流行的官场小说津津乐道地抒写传统政治文化对官场的影响不同,《老爷子》虽然也写到了传统政治文化与官场的关系,但这部小说展示的不是一般小说对传统政治文化的认同,而恰恰展现出一种反讽,在非常逼真的现实描写中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这可以说是当前官场小说创作非常难得的“另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部小说已跳出了官场小说的樊篱,称得上一部警世小说。
  朱金泰这部小说对传统政治文化与官场的纠结着墨颇多,体现出作家对官场和商场强烈的人文关怀。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有许多封建主义的消极因素,如等级意识、特权思想、人治思想、官本位意识、权力意识等,这些形成了腐败滋生泛滥的土壤。当下流行的“官场小说”主要彰显的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等级政治、性政治和金钱政治。然而《老爷子》则力图消除这些消除因素。特别是对等级政治中的“退休综合症”、性政治和金钱政治的消解,表现得更有特色。
  总之,《老爷子》集中展示了对影子权力腐败的深刻揭露,对普遍道德失守的忧思,对金钱与尊严的吊诡和博弈的思索以及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反讽,成功地揭示了退位高官影子权力腐败的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开拓了21世纪官场小说的警世新主流境界。同时也给我们当前反腐败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或许,这样一条发展路径,恰是在丰富和完善出版产业的生态景观,客观上凸显出中小型出版社逆势而上的特点,发挥着反向调节的功能。    在整个出版产业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背景下,多数的大学出版社选择了独立转企、逐步改制、稳健发展的路子,走得艰难是必然的,走得自信也是显而易见的。或许,这样一条发展路径,恰是在丰富和完善出版产业的生态景观,客观上凸显出中小型出版社逆势而上的特点,发挥着反向调节的功能。
期刊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我认为,传统出版首先要抓住“文化内容”这一核心竞争力。传统出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更积累了文化内容生产、制作和加工的能力,这个能力将成为我们在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出版凭借这一核心竞争力,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宽广的视角来与IT厂商、互联网、无线移动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出版业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业务体系。最终实现从图书产品的生产销售商,向数字内容增值服务商
期刊
管桦、罗大里、盖达尔、徐光耀,既是不畏强暴、维护正义的铮铮铁汉,又是孩子们温柔体贴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儿童文学,因为他们的存在,拥有了别样的侠骨柔肠。正是来自这些伟大心灵的回响,引领着我们走向辽阔。    英雄主义彰显的崇高价值,被古罗马文论家朗吉弩斯喻为“伟大心灵的回响”。那些凛凛大义、不屈斗志的回响穿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自由、尊严、高贵的人生价值心存向往。   《小英雄雨来》管桦著
期刊
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告诉我们,如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错位竞争,受市场的冲击就越小,效益也就越好。像矿大社这样专业性强的社,在市场竞争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注重做自己熟悉的专业出版文章,才能在行业内树立起品牌和影响力。    在出版产业格局中,大学社在教育、学术和大众三大领域的成就尤为瞩目。依托着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这两片沃土,中国矿大社除了背靠学校这块校资招牌外,还连接着煤炭这一核心产业链。
期刊
总的来看,大学出版社的改制是当作任务一样完成了。但从效果看,句号划得并不完美。因为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改制方案往往过多地关注了怎么解决人的问题;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如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一制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    今年如果一切进行顺利,大学社的转企改制,或许就应该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社长所说的“后改制”时代。在“后改制”时代,大学出版社能作为现代企业,追求如
期刊
蓦然回首,光阴茬苒,流逝的韶华伴随我走过工作的40年经历,有什么情结难以释怀?有什么心愿尚未了结?又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去一脉承传?我想,这部《岁月行思》是我人生思考的最好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而青春年华总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当我透过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几近苍桑的面庞回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时,通过翻阅所写文章和拍摄的照片,引起我的思想记起和情感波澜,回忆起40年走过的往事。  196
期刊
一本书的出版固然可喜可贺,一个人能体悟出如此的人生哲学,其意义远远超出一本书的出版。    五年前读过黄健的散文随笔集《掠燕湖札记》,那时正好和黄健同在中央党校学习,既是学友,也是球友,还是乡党,读过后,写下了一点感受,名日《掠燕湖畔读学友》,权当序言以赠之。没想到,五年刚过,这本《岁月行思》的初稿又被黄健寄过来,又一次嘱余以序之。深感荣幸之余也有几分惶恐一古人云,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以黄健之
期刊
一个大失败,可能离成功仅仅一寸之遥;一个大宝贝,也可能就在悬崖边上。许多引进版大书光荣体面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图书的声声叹息;一些毫不起眼的图书,能够悄然动销十年,本身已经成为宝藏。所以,选书编辑的选书,可能既在发掘金矿,又在自掘陷阱。    从“策划”到“选择”    自2000年以来,尤其是20Q5年之后,中国图书市场上的文学类引进版图书从品种到市场份额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图书品种类型
期刊
2009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积极贯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一批“走出去”图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亮相。这些图书以多重的文化视角,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开拓多种“走出去”渠道,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绩。    一、瞄准世界学术前沿,打造国际出版经典    瞄准世界学术前沿,打造国际出版经典,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图书“走出去”的第一追求。打造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出版集团,必须有更多内容世界一流的出版
期刊
《2008我的北京奥运:蓝蓝在鸟巢》除了有蓝蓝的鸟巢现场日记十几篇的文字,还有大量的彩色精美照片,大多是北京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自己拍摄的。这些照片记录的,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华彩丽影、奥运现场运动员的英姿风采、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建筑,更多的是奥运志愿者在工作岗位上的服务身姿、热情微笑。    北京奥运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是北京奥运的精彩,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尤其是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