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如何利用竖笛教学优化音乐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w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新课改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将乐器引用到音乐教学中去的条件。而竖笛本身的携带便比较的方面,并且学生学习也比较的容易。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音乐课堂,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竖笛
  
  由于农村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也不重视音乐的学习,并且很多老師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比较的低下,很多老师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束手无策,而将竖笛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
  一、竖笛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很多学生对音乐都是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非常希望能够掌握一种乐器。竖笛本身价格便宜,农村学生都能够负担的起,并且竖笛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竖笛课的开设。竖笛课的开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并且学生吹竖笛也比其他的乐器更加容易获得成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有所增加,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会有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添加竖笛教学能够对初中音乐课堂进行一定的优化。
  二、竖笛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竖笛演奏的情况和演奏姿势以及学生的呼吸是有直接关系的。老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时候,不应该让学生急着去练习,应该帮助其掌握正确的知识和呼吸,并对那些姿势不正确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纠正。老师还应该将竖笛吹奏的一些技巧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便能够通过竖笛的练习更好的掌握这个乐器,养成好的竖笛吹奏习惯和音乐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及音乐课堂良好氛围的养成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并且学生对竖笛乃至对音乐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竖笛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很多农村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比较差,不认识乐谱。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行歌曲学习的时候,仅仅能够通过听音和模唱来进行模拟,音准以及节奏的把握都比较的困难。若是学生认识乐谱,这个问题便不复存在,而将竖笛教学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进行竖笛教学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一点点的进行练习,然后再利用竖笛找到音高,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便会更加的准确。并且将竖笛运用进去,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教学的氛围,学生不但能够唱好歌曲还能够进行指法的联系。
  四、将竖笛运用进去,能够更好的辅助音乐教学,提高其效率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竖笛水平进行一定的竖笛教学,对音乐课堂进行一定的辅助。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竖笛的运用能够对歌唱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新歌的教学进行一定的辅助。此外,将竖笛运用进去还能够对欣赏教学进行一定的辅助。在进行欣赏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用竖笛进行主题旋律的吹奏,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熟悉这个主题旋律,甚至能够将其背下来。对于音乐欣赏课而言,主题旋律往往是作品的灵魂,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对于熟悉整个作品是非常有利的,在老师演奏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演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提高其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素质也会提高。
  五、竖笛的运用能够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
  将竖笛课加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竖笛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往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会让学生机械的进行曲子的学习,学生无法自主的进行思考,创新方面的意识也无法提高。将竖笛课运用进去之后,能够促成学生识谱习惯的养成,学生也能够自己进行试唱和打节拍,在遇到不对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纠正,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中也会比较的愉快。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以往的说笑也会减少,讨论问题的概率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将竖笛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的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
  六、将竖笛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能够对课堂进行一定的优化
  在学习竖笛以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会有明显的提高,老师在问问题的时候,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回答,在其他课堂上也是如此。竖笛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也更加原因回答问题,进行知识的思考,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以往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学习,竖笛教学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积极主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重视生活知识的渗透,还可以让学生吹奏一些比较流行的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是存在知识的,知识不只是存在课本上,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结语:
  在形形色色的乐器中,竖笛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乐器之一,但是将其运用到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去,却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也激活了音乐课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老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竖笛的教学,将其更好的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这对学生欣赏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老师必须真正的意识到竖笛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做好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岳婷.中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技巧探析[J].大众文艺,2011(09)
  [2]张舒芹.音乐课堂与教师的语言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1(24)
  [3]黎敏琦.论中学音乐课堂优化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8)
  [4]李欣.浅谈竖笛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1(08)
  [5]刘瑞东.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竖笛[J].北方音乐,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影响儿童舞蹈创作的因素:1.受儿童心理特点的影响。2.受生活内容及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形体表演情感    儿童舞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它的创作主体是成人是我们!为了更好,更细致的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舞蹈,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儿童舞蹈创作的因素。  一、受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
【摘要】体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健康第一”的健康教学理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是这一理念的基础,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仔细研究分析教材,认真的备课和上课,合理组织教学,营造和谐安全的体育课堂氛围。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屡见不显,我们怎样在既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又能保证体育课堂安全进行呢,结合自己的17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个人看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安全
课文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富有成效地朗读,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语文课本内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却没有看到真正有效的自学方式指导和合作探究学习实质。笔者尝试运用“导学—质疑—模练—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倡导学生自主预习,重视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利用教材进行丰富有效的模练体验,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在自学方式的指导、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上初显效果。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选入教材,对于引导少年儿童继承传统、涵养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精神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如何编选,如何安排,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烦难的问题。  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相比,现行2006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考虑。首先,该版教材适当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数量。现行六册教材共收录古典诗词63首,占到了整个教材课文量的20%。
语文课是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的课,是由人来组织、生成、建构和推进的课,是最具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课。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语文课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是学生生
期刊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的质量管理新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是提高高校管理水
【摘 要】泵送混凝土不仅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对薄壁密筋结构少振捣或不振捣施工,而且应能减少收缩、防止裂缝、提高抗渗性、改善耐久性。但是某些工程表明,泵送混凝土强度不足、凝结异常时有发生,特别是裂缝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防止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裂缝;事故处理;防治  1.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1.1原材料和配合比  
为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实现以学生为本,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课堂才能迸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以《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例,阐述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案例回放  下面是六年级下学期《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部分教学过程及课后研讨的回放。  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三个比例的外项积都等于内项积,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初步猜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