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初中音乐教学的两极分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初中阶段,有些孩子对于音乐学习内容难以理解,又不能采取补救措施,认为音乐学科不如其他学科重要,必然致使成绩下降,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造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方法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如何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的两极分化现象?通过这些年的课堂研究,我发现音乐课中利用小组合作来进行音乐的教与学,效果显著。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在思想、行为上的合作配合、表演,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一种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完成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在改革的实施中,小组合作也是极力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关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合作学习有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等等,音乐课堂中合作学习小组如何组建,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的不同要求来进行。具体的分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就近组合
  根据学生位置,或同位、或前后四人组成合作小组,这种组合的方式比较易于操作,但因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往往在合作时,效果不是很明显。
  2.性别组合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把學生分成男生组合、女生组合,这种分组的方法可以用在人数较多的活动中,例如合唱等。
  3.自由组合
  学生自由组合,当然非常乐意。志趣相投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为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氛围。学生心情轻松,没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更利于合作学习。这种分组可以用于学生之间搞表演赛,调动学生参加小组的积极性,增加竞赛的趣味性。但要注意合作的纪律要求。
  4.互补组合
  教师根据学生音乐素养、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的高低来进行划分,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这是在正常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合作学习的组织纪律
  合作学习的组织纪律问题,是个新的问题。它涉及很多因素,比如:学生合作前的准备,合作学习时间的长短,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小组合作人数的安排,合作时的课堂纪律,合作成果的展示等,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纪律是提高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前讲清规则,小组分工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我听过一位音乐教师的公开课,新授课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课堂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当全体同学学会歌曲之后,就进入了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小组内由负责打击乐的同学为负责表演唱的同学伴奏。但是教师事先没有把规则讲清楚,当宣布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孩子没有听见,结果有的拿打击乐的学生拿着乐器很新鲜,就自己玩乐器,不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有的在吊嗓子,发出奇怪的声音,课堂上一片嘈杂,这样的学习当然谈不上合作,只会让学生放任自由,忽视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更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合作学习的展示机会
  合作学习中既要关注个体差异,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轮流发言,或布置任务提出每个人参与的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均等。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欣赏《飞来的花瓣》时,我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内容我逐一的板书出来。要求每人在每一轮的讨论中有且只有两次发言机会,只有当每个人都发完两次言,才能进行新一轮的发言,这样就保障了所有学生的参与度。还比如,在学习《黄河船夫曲》时,学习完歌曲内容后,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你唱我听,我唱你听,互相评价,互相鼓励,小组内展示完,再到班级范围内展示。结果,大部分的组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同学们都得到参与的机会。可见,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的均衡。
  音乐课堂上,即使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评价不够及时,或者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凸显,使学生的能力得以真正提高,从而解决两极分化现象。
其他文献
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一书,收获颇多,书中众多理论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每当想到我与新基础教育的那些事,也总是感慨万分。  在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之前,撰写教案时,我会写下上课时要讲的每一句话,精心的设计出课上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并提前预设好标准答案以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上课的过程中便按部就班的来。但是,教案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而人的思维却是不断变化
期刊
每个孩子都是百花园中最独特、最亮眼的一个,皆是天使,而我们是园丁,修裁剪伐,去培育他们茁长成长。  “老师,王彤又在班里打人了。”班长匆忙跑来向我报告。年轻气盛的我一听火冒三丈,哒哒哒,踏着高跟鞋,三步并两步来到了教室,“你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在班里和人打架?” “他把我的书弄脏了。”王彤理直气壮,所有的目光聚集到我的身上,强压心中怒火,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上次和人打架是因为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今天和
期刊
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学生作文训练是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材料的单一化,表达的程式化,内容的虚假化。探究农村初中生的作文表达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学生作文表达的因素,找准突破学生作文表达的瓶颈,实现有效的写作引导,是提升农村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农村初中生生活现状分析  1.社会环境的局限。今天的农村初中生,生活的范围就是学校这块小天地;活动的路线只能是从宿舍到教室,从教
期刊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是所有教师的职责,要主动构建渗透美育的各学科教学模式,让学生知荣辱、懂美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既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又具有很强的艺术
期刊
如何让学生当家做主?我曾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效果显著,愿与大家分享。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引得源头活水来  如何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持续地参加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适合属于学生自己的班干部。让班干部队伍成为班级前进的不竭动力。  如何才能选举出合格的班干部呢?有些班主任可能会选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认为成绩好的学生管理能力一定不会差。在做班主任初期,我也尝试选了一些成绩
期刊
一场评书,要有一个好的“开讲”;一出戏剧,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序幕”;一堂课当然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这一个好的开场白就是一节课的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就显得尤为关键。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唤情)  罗丹
期刊
语文教师的“对症下药”却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艺术:沟通的艺术、启发的艺术、引导的艺术。在沟通、启发与引导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人际之间的沟通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成了有效沟通、有效管理的生命线。人际沟通的语言,既包括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包括无声的非口头语言,如手势、眼神、目光、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这里探讨的是课堂管理中常用的主要的语言之一 ——口头语言,即口语的技巧问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就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我家门前有一小片竹林。竹叶青翠茂密,竹竿碧绿挺拔,惹得小鸟不断飞来做了个鸟的集市。  这样繁华的一片竹林,两年前爷爷刚栽上时,丑丑的、瘦瘦的几株小苗,我怎么会入眼?不死才怪。几场春雨过后,万木峥嵘,百花竞秀。再看那几棵竹苗,虽然活了,可是肢体枯瘦干瘪,挑着几枚倔强的叶子找寻着阳光。  就这样,寒来暑往,度过了一年的掙扎。  又一个春天来了,下了一场小雨。在雨水的滋润下,竹子开始长出竹笋。几天后,竹
期刊
失败是什么?《青春词典》里注释: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  那么,成功又是什么?《青春词典》里继续注释: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我觉得自己是个笨小孩,但我拒绝嘲笑。因为别人一下就可以学会的东西,我总是要反复钻研几次,最终也只是弄了一个似懂非懂。今天,阳光明媚,天空晴朗,一切显得都是那么的美好,可唯独我的心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凡天气晴朗时,必做生物实验。果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