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学科。几何学在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高中阶段,立体几何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的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学习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对图形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基本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的分析处理。
那么学习立体几何,除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等客观因素外,能否找到一种好的工具能让学生对空间的概念位置数量化呢?用向量的方法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往往可以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主要的工具为向量数量积公式:· = ||·||cos<,>。下面以相应的例题说明法向量在立体几何解题的整合及应用。
求两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如图1, 在直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平面;
(3)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因为所以∠ACB=90€啊?
以CA,CB,CD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有(3,0,0);(0,4,0);(,2,0);(0,4,4)
(1)∵ = (,0,0), = (0,,0)得·=0∴
(2)(法向量方法)设向量 = ()为平面的法向量,
评述:本题用向量解法时,只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坐标,再进行代数运算。而不需作过多的辅助线,不需太多的空间想象力。大部分学生都可接受。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评注:在解题过程中,一是要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二是要熟悉悉基本图形如图3。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如图3所示的线角关系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其中为斜线。
例3.如图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平面和平面距离。
以上是法向量在解题上的一些用法(另外,还可以用来求二面角的大小和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这里不再举例),用向量的方法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可以使整个解题过程转化为程序化的向量运算,简捷方便,能减轻学生空间想象之困难。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那么学习立体几何,除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等客观因素外,能否找到一种好的工具能让学生对空间的概念位置数量化呢?用向量的方法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往往可以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主要的工具为向量数量积公式:· = ||·||cos<,>。下面以相应的例题说明法向量在立体几何解题的整合及应用。
求两直线所成的角
例1. 如图1, 在直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平面;
(3)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因为所以∠ACB=90€啊?
以CA,CB,CD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有(3,0,0);(0,4,0);(,2,0);(0,4,4)
(1)∵ = (,0,0), = (0,,0)得·=0∴
(2)(法向量方法)设向量 = ()为平面的法向量,
评述:本题用向量解法时,只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坐标,再进行代数运算。而不需作过多的辅助线,不需太多的空间想象力。大部分学生都可接受。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评注:在解题过程中,一是要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二是要熟悉悉基本图形如图3。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如图3所示的线角关系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其中为斜线。
例3.如图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平面和平面距离。
以上是法向量在解题上的一些用法(另外,还可以用来求二面角的大小和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这里不再举例),用向量的方法研究空间里涉及直线和平面的各种问题,可以使整个解题过程转化为程序化的向量运算,简捷方便,能减轻学生空间想象之困难。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高级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