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喊心疼:女儿开学,我的钱包瘪了
每个新学期开学前,女儿都要进行一次升级换代大采购。她拽着我,开始了采购行动。第一站是大型文具超市,她看中一款迪斯尼的书包,打完7折后100元,然后她拿出头一天就开好的文具采购清单,照单“点菜”: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剪刀、彩笔、固体胶棒、卷笔刀、钢笔等,共计82元。接着,她拉着我转战眼镜店,配了一副488元的树脂镜片的眼镜;第三站,去专卖店买了几套衣服,花了520元。一天下来,我心疼地发现,自己的钱包瘪了不少,一算,竟花去了1190元。
调查:开学你花了多少钱
男生杨奕的开学消费清单:文具68元、篮球40元、书包58元、运动衣300元、电子辞典480、自行车560元,共计1406元。
女生何嘉彤的开学消费清单:书包163元、文具92元、鞋子100元、小饰物30元,共计385元。
男生周书繁的开学消费清单:复读机550元、教辅书176元、文具89元、书包137元、笔记本22元、水壶65元、运动服284元、IC卡50元,手机1500元,共计2863元。
女生梁秋秋的开学消费清单:教辅书98元、书包86元、文具58元、MP3 890元、笔记本15元、裙子158元,共计1207元。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中学生进入新一轮的消费高峰。售价几百元的纳米书包、近百元的高档铅笔盒、韩国进口的笔记本出现在一些同学的书包里,而随之而来的教师节国庆节,他们更是请客送礼比阔气。当一些家庭贫困的同学还在为学费发愁,另一些同学“慷”着父母之“慨”,向高标准的生活迈进:吃穿用要高档,娱乐消费要跟上……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作校园奢侈族。
高消费,都高在哪儿
文具消费:年年要换新装备
采访地点:大型文具店
采访人物:一位同学,他在琳琅满目、光鲜漂亮的高档文具中挑选着。
就像当士兵的不能没有武器,当学生的不能没有文具。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当然得买一套新的学习用具了,这不光是追求时尚,换上一套新的文具,可以带着一个好心情开始新的学习,最重要的,可以事半功倍。
就比如这种多功能书包,可以把书本、文具、水壶、毛巾、硬币这些日常用品都分门别类地放好,要找的时候,就不用把头钻进书包里,费劲地大抄底了,多省事呀。再说这种带有拉杆的旅行学习多用书包,嘿嘿,多带几本词典也不怕,不会让你背得腰酸背痛。贵是贵了点,可物有所值,而且在同学面前倍儿有面子!
10元一块的橡皮擦、40多元一个的转笔刀、100多元一个的书包,是为了学习的便利还是为了攀比,只有消费这些奢侈文具的同学自己最清楚。但是,打着学习的旗号,父母一般都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
置装消费:买身新衣服见同学
采访地点:服装专卖店
采访人物:一位店员,她正整理各款服饰的号码,准备补货。
我家也有个读初中的女儿,开学了,女儿总嚷着让我给她买套新衣服,她说想穿得漂漂亮亮的去见同学老师,给同学老师一个好印象。正是瞄准这一商机,每到新学期,很多商场都会推出打折优惠活动,我们店也不例外。
这时候来买衣服和鞋的学生一准儿比平日里多。女孩子青睐裙装,而男孩子们则比较中意运动品牌。说起来,我们的运动品牌卖得挺贵,六七百一双的鞋,上千块一套的运动服,这样的价格,我们成人给自己买也会犹豫,而来买的中学生却并没有被吓跑,反倒好像越贵越爱。
正读初二的周周得意地向记者透露,他身上的“行头”算下来少说也得上千元。看,这双“匡威”的鞋就得500多元,这双“阿迪”袜子是20多元,这只手表是老爸给买的,300多元……
很多学生对形形色色的衣饰品牌的了解,远远超过他们的家长,“牌子货”很受同学的欢迎。一个同学表示,如果自己不买名牌产品,而是穿普通的衣装上学,别的同学虽然什么都不说,但四面都是名牌“模特”,让自己觉得好像比别人矮了一截。
人情消费:请客送礼比阔绰
采访地点:一家花店
采访人物:一个女生,她正等待店主插一束价值88元的鲜花,那是她准备的教师节礼物。
你觉得我送的礼物老师会喜欢么?我也不知道,只希望自己准备的礼物和同学的比起来,不要太寒碜……
唉,开学刚买了手机,我央求妈妈这个月多给我支300块,给老师买教师节礼物,妈妈却不肯,还说她读书那会儿,自己动手做张贺卡送给老师,就是最好的礼物了。我忍不住反驳,时代不同了!要知道,小学的时候,就有同学给老师送过一部手机……我听说,这次有的同学家长给老师准备的上千块的购物卡呢!
老妈不给钱,我只好从自己的压岁钱里拿一百块,买束花意思意思了。
“儿子向我要钱,说是开学了,同学刚见面,要轮流作东请吃饭,我怪他乱花钱,他却说我老土,不懂交际,同学聚餐是为了沟通感情,这样才能结交铁哥儿们。现在的孩子不会挣钱,却越来越会花钱,丝毫都不体谅家长的辛苦。”一个家长对记者如此感叹。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样的价值观念只会遭到校园奢侈族的嘲笑。他们把出手阔绰视为豪爽的标志,将送礼多少和轻重作为衡量自己有没有“面子”的标准。
娱乐消费:玩的就是时尚
采访地点:校门外
采访人物:正气呼呼打电话的一名女生,“妈妈,你给我买的手机太差了,让我在同学中很没面子”。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坐在教室等待发书时,同桌拿出了她的新手机,给我翻看她拍的照片。她得意地说,这款手机可以拍照,可以听MP3,还能直接上网聊天。接着,她问我,你的手机有没有这些功能?我一句也说不出,我的手机是妈妈淘汰下来的,只有最简单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而我发现,许多同学也趁着新学期对手机进行升级换代,就我那款手机,显得笨拙无比,在同学面前丢尽了我的脸。
手机,MP4,一个也不能少。新产品,新功能,他们的探索兴趣比成人更加浓厚,新学期开学,他们便拉着父母给更新换代。
一个同学声称,每个月自己用在休闲娱乐上的费用主要是手机通信费。开学了,同学的联系更多了,彼此间私下联系通话,“拇指一族”收发短消息,有时候一天要收发几十甚至上百条,可疯狂了,所以一个月下来的话费账单也就不菲了。
让消费多些“维生素NO”
消费方式反映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成长中的消费应该多些“维生素NO”,对消费方面的要求、欲望,要主动加以拒绝,也就是要常说“NO”。
对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说“NO” 多替父母、替家庭想一想,不要滥用父母的爱,把父母的爱当作索取的砝码。
对盲目消费说“NO” 不能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对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说“NO” 进酒吧、歌舞厅聚会,玩游戏机赌博,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工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每个新学期开学前,女儿都要进行一次升级换代大采购。她拽着我,开始了采购行动。第一站是大型文具超市,她看中一款迪斯尼的书包,打完7折后100元,然后她拿出头一天就开好的文具采购清单,照单“点菜”: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剪刀、彩笔、固体胶棒、卷笔刀、钢笔等,共计82元。接着,她拉着我转战眼镜店,配了一副488元的树脂镜片的眼镜;第三站,去专卖店买了几套衣服,花了520元。一天下来,我心疼地发现,自己的钱包瘪了不少,一算,竟花去了1190元。
调查:开学你花了多少钱
男生杨奕的开学消费清单:文具68元、篮球40元、书包58元、运动衣300元、电子辞典480、自行车560元,共计1406元。
女生何嘉彤的开学消费清单:书包163元、文具92元、鞋子100元、小饰物30元,共计385元。
男生周书繁的开学消费清单:复读机550元、教辅书176元、文具89元、书包137元、笔记本22元、水壶65元、运动服284元、IC卡50元,手机1500元,共计2863元。
女生梁秋秋的开学消费清单:教辅书98元、书包86元、文具58元、MP3 890元、笔记本15元、裙子158元,共计1207元。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中学生进入新一轮的消费高峰。售价几百元的纳米书包、近百元的高档铅笔盒、韩国进口的笔记本出现在一些同学的书包里,而随之而来的教师节国庆节,他们更是请客送礼比阔气。当一些家庭贫困的同学还在为学费发愁,另一些同学“慷”着父母之“慨”,向高标准的生活迈进:吃穿用要高档,娱乐消费要跟上……我们暂且把他们称作校园奢侈族。
高消费,都高在哪儿
文具消费:年年要换新装备
采访地点:大型文具店
采访人物:一位同学,他在琳琅满目、光鲜漂亮的高档文具中挑选着。
就像当士兵的不能没有武器,当学生的不能没有文具。
新学期要有新气象,当然得买一套新的学习用具了,这不光是追求时尚,换上一套新的文具,可以带着一个好心情开始新的学习,最重要的,可以事半功倍。
就比如这种多功能书包,可以把书本、文具、水壶、毛巾、硬币这些日常用品都分门别类地放好,要找的时候,就不用把头钻进书包里,费劲地大抄底了,多省事呀。再说这种带有拉杆的旅行学习多用书包,嘿嘿,多带几本词典也不怕,不会让你背得腰酸背痛。贵是贵了点,可物有所值,而且在同学面前倍儿有面子!
10元一块的橡皮擦、40多元一个的转笔刀、100多元一个的书包,是为了学习的便利还是为了攀比,只有消费这些奢侈文具的同学自己最清楚。但是,打着学习的旗号,父母一般都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
置装消费:买身新衣服见同学
采访地点:服装专卖店
采访人物:一位店员,她正整理各款服饰的号码,准备补货。
我家也有个读初中的女儿,开学了,女儿总嚷着让我给她买套新衣服,她说想穿得漂漂亮亮的去见同学老师,给同学老师一个好印象。正是瞄准这一商机,每到新学期,很多商场都会推出打折优惠活动,我们店也不例外。
这时候来买衣服和鞋的学生一准儿比平日里多。女孩子青睐裙装,而男孩子们则比较中意运动品牌。说起来,我们的运动品牌卖得挺贵,六七百一双的鞋,上千块一套的运动服,这样的价格,我们成人给自己买也会犹豫,而来买的中学生却并没有被吓跑,反倒好像越贵越爱。
正读初二的周周得意地向记者透露,他身上的“行头”算下来少说也得上千元。看,这双“匡威”的鞋就得500多元,这双“阿迪”袜子是20多元,这只手表是老爸给买的,300多元……
很多学生对形形色色的衣饰品牌的了解,远远超过他们的家长,“牌子货”很受同学的欢迎。一个同学表示,如果自己不买名牌产品,而是穿普通的衣装上学,别的同学虽然什么都不说,但四面都是名牌“模特”,让自己觉得好像比别人矮了一截。
人情消费:请客送礼比阔绰
采访地点:一家花店
采访人物:一个女生,她正等待店主插一束价值88元的鲜花,那是她准备的教师节礼物。
你觉得我送的礼物老师会喜欢么?我也不知道,只希望自己准备的礼物和同学的比起来,不要太寒碜……
唉,开学刚买了手机,我央求妈妈这个月多给我支300块,给老师买教师节礼物,妈妈却不肯,还说她读书那会儿,自己动手做张贺卡送给老师,就是最好的礼物了。我忍不住反驳,时代不同了!要知道,小学的时候,就有同学给老师送过一部手机……我听说,这次有的同学家长给老师准备的上千块的购物卡呢!
老妈不给钱,我只好从自己的压岁钱里拿一百块,买束花意思意思了。
“儿子向我要钱,说是开学了,同学刚见面,要轮流作东请吃饭,我怪他乱花钱,他却说我老土,不懂交际,同学聚餐是为了沟通感情,这样才能结交铁哥儿们。现在的孩子不会挣钱,却越来越会花钱,丝毫都不体谅家长的辛苦。”一个家长对记者如此感叹。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样的价值观念只会遭到校园奢侈族的嘲笑。他们把出手阔绰视为豪爽的标志,将送礼多少和轻重作为衡量自己有没有“面子”的标准。
娱乐消费:玩的就是时尚
采访地点:校门外
采访人物:正气呼呼打电话的一名女生,“妈妈,你给我买的手机太差了,让我在同学中很没面子”。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坐在教室等待发书时,同桌拿出了她的新手机,给我翻看她拍的照片。她得意地说,这款手机可以拍照,可以听MP3,还能直接上网聊天。接着,她问我,你的手机有没有这些功能?我一句也说不出,我的手机是妈妈淘汰下来的,只有最简单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而我发现,许多同学也趁着新学期对手机进行升级换代,就我那款手机,显得笨拙无比,在同学面前丢尽了我的脸。
手机,MP4,一个也不能少。新产品,新功能,他们的探索兴趣比成人更加浓厚,新学期开学,他们便拉着父母给更新换代。
一个同学声称,每个月自己用在休闲娱乐上的费用主要是手机通信费。开学了,同学的联系更多了,彼此间私下联系通话,“拇指一族”收发短消息,有时候一天要收发几十甚至上百条,可疯狂了,所以一个月下来的话费账单也就不菲了。
让消费多些“维生素NO”
消费方式反映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成长中的消费应该多些“维生素NO”,对消费方面的要求、欲望,要主动加以拒绝,也就是要常说“NO”。
对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说“NO” 多替父母、替家庭想一想,不要滥用父母的爱,把父母的爱当作索取的砝码。
对盲目消费说“NO” 不能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对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说“NO” 进酒吧、歌舞厅聚会,玩游戏机赌博,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工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