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的保证课堂质量;同时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直接的关系,对此教师在增加教学经验的同时,平时也应当不断学习和实践,使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对此本文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保证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 课堂教学 ; 有效性 ;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02-01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首先教师应当放低身段,有效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迎合学生心理进行教学,并结合有趣课堂氛围的建立,以及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其学生通过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自主学习的心理,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效的得到教学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力一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都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新课程中,提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如果教师想把课堂教好,就一定要先把课本读热,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领会教学重点,并挖掘其中的训练要素,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吃透课本。然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沿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取得高效。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无用功”,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钻研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正确设立、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教学方法的科学设计,从而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3.优化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会越高,那么什么是学习积极性呢?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自觉地对其进行探索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識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只要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知识非常渴望。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开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开端就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的进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开端的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比如,引入谜语、设置悬念、讲个小故事,设置一个小品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就看教师对其进行如何的选择。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有必要对其引入一定的竞争式教学。比如,可以在朗读中引入“谁读得最好”的竞争;在发言时,看谁的最有创意;在练习汉字的时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等。竞争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竞争性、兴趣性。
4.注重學生引导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思维是看不见的,但语言却可以表达、传递和观察,这样,思维就可以借助语言的工具来认识和指导。通过语言指导有效的策略:首先是倾听策略。教师要留意学生说什么,因为倾听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生活意义,所以倾听是一种态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它强调平等、尊重、移情;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等待、鼓励和支持,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去听、去感受。其次是追问策略。追问可以达到一些目的:澄清和坚定现有的想法;更全面、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更要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背景和前景;否定或修正现有认识……尽管在追问过程中不能排除教师提供结论,但能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再次是引导小结策略。复习总要有效果,思维总要有成果,小结是将思维的成果系统化、体系化,是将追问和应答过程中发现的一颗颗珍珠用线连起来,以避免珍珠散落和遗失,也是从乱七八糟的书堆中清理出有价值的文献,然后存放、以便检索和应用。
5.注重课堂提问
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心脏、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
5.1立足学生,问题设计力求符合客观性教师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相同,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计,难易适度,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5.2变散为聚,问题设计力求理清文章脉络,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这就要求教师变散为聚,巧妙提问。
5.3化顺为逆,问题设计力求突破重难点;课堂提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化顺为逆。顺,就是顺问,即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相比顺问,逆问更具激活学生思维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6.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了解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在于学生和教师方面,对此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班级内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层次有效的教学,使其班级内部所有学生学习效率都所提升,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06:35.
[2]刘艳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23:97.
[3]刘金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33.
【关键词】小学语文 ; 课堂教学 ; 有效性 ;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02-01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首先教师应当放低身段,有效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迎合学生心理进行教学,并结合有趣课堂氛围的建立,以及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其学生通过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自主学习的心理,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效的得到教学的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力一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都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新课程中,提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如果教师想把课堂教好,就一定要先把课本读热,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领会教学重点,并挖掘其中的训练要素,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吃透课本。然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沿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取得高效。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无用功”,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钻研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正确设立、教材资源的充分挖掘、教学方法的科学设计,从而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3.优化教学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会越高,那么什么是学习积极性呢?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自觉地对其进行探索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識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只要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知识非常渴望。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开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开端就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的进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开端的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比如,引入谜语、设置悬念、讲个小故事,设置一个小品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就看教师对其进行如何的选择。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有必要对其引入一定的竞争式教学。比如,可以在朗读中引入“谁读得最好”的竞争;在发言时,看谁的最有创意;在练习汉字的时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等。竞争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竞争性、兴趣性。
4.注重學生引导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思维是看不见的,但语言却可以表达、传递和观察,这样,思维就可以借助语言的工具来认识和指导。通过语言指导有效的策略:首先是倾听策略。教师要留意学生说什么,因为倾听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生活意义,所以倾听是一种态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它强调平等、尊重、移情;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等待、鼓励和支持,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去听、去感受。其次是追问策略。追问可以达到一些目的:澄清和坚定现有的想法;更全面、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更要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背景和前景;否定或修正现有认识……尽管在追问过程中不能排除教师提供结论,但能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再次是引导小结策略。复习总要有效果,思维总要有成果,小结是将思维的成果系统化、体系化,是将追问和应答过程中发现的一颗颗珍珠用线连起来,以避免珍珠散落和遗失,也是从乱七八糟的书堆中清理出有价值的文献,然后存放、以便检索和应用。
5.注重课堂提问
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心脏、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
5.1立足学生,问题设计力求符合客观性教师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相同,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计,难易适度,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5.2变散为聚,问题设计力求理清文章脉络,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这就要求教师变散为聚,巧妙提问。
5.3化顺为逆,问题设计力求突破重难点;课堂提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化顺为逆。顺,就是顺问,即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相比顺问,逆问更具激活学生思维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6.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了解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在于学生和教师方面,对此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班级内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层次有效的教学,使其班级内部所有学生学习效率都所提升,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06:35.
[2]刘艳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23:97.
[3]刘金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