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它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对现有微课资源的分析,对微课教学模式设计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 教学设计模式 文献分析
  【课题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14JK1802),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40808),咸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No:13XSYK053),咸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No:20140201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4-02
  1.引言
  “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微课”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带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国外影响较大的微课视频资源开发网站主要包括可汗学院、TEDEd等。可汗学院的课程特点是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TEDEd是由TED在YouTube上推出的新频道,目前己经包含一百多门课程的微课视频。该平台允许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自由编辑视频,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而且对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也有相当的作用。
  2.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一个完整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主题的选择;前端分析;微课知识点的剖分;微课资源设计;微课视频的摄录;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微课的选题必须精炼,应该针对学科教学中有教学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或者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选择;微课资源是一种微型学习资源,要符合微型化的特点,知识点微小,内容短小精悍,但又要相对完整。微课设计主要包括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的设计;在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不能平铺直叙,并且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摄录微课视频时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录制工作,避免视频中出现噪音;根据教学需要,对录制好的视频资源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如添加字幕,去除噪声等,并且将录制好的视频以某种格式输出。
  通过对知名网站及微课比赛的微课作品的分析,综合已有资源的特点,设计和开发微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题要有针对性;
  ②知识点剖分时要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③重点及难点突出,配合字幕;
  ④教师讲解过程要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⑤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⑥教学过程不能太长,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
  ⑦采用你认为最佳的摄录方式,视频画面稳定、清晰。
  2.1教学设计模式
  微课是微课程中的主体和最关键的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十分重视微课的设计。微课关键在“课”不在“微”,其落脚点应该在“课”上,因此,在“微课”的教学导入、呈现知识点和总结延伸三个环节中设置了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微课主要通过情景创设、巧设疑问、交代背景等方式进行教学导入。在知识点呈现环节,微课主要通过引发思考、还原过程和进行故事启发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小结知识点、布置任务和提出思考题来完成小结拓展的教学。这三个环节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承上启下、相互呼应、紧密相联的,始终围绕着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2.2 辅助研究方法
  从微课的作品质量、微课的学习总结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几方面,总结“微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向的教学效果,及应用推广。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用到了以下三种辅助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按某一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对微课程和微课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阅读,从有关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文献中总结出别人的观点,提炼出自己的评述性观点。
  ②内容分析法:预先制定微课程的分析类目,对有关微课程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有关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现状结论。
  ③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査法指研究者事先设计好相关问题,然后借助这些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在微课程应用后,通过问卷来调查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总结
  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它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本文研究了微课设计模式和研究方法,教学设计模式注重教学导入、呈现知识点和总结与延伸的整个过程,辅以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为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3]张一川,钱扬义. 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13,6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11
  作者简介:
  李红(1976-),女,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自动控制原理是高职院校电类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设计基于MATLAB软件GUI的教学和实验平台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自主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和实验平台 MATLAB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
【摘要】本文针对《精细化工概论》的特点,结合我校化妆品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制定有关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精细化工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0-01  精细化工是备受工业发达国家重视的化工领域,是在传统化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要】能力培养既是本科教学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决定新一轮质量工程建设水准的关键因素。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前提下,在提高电子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不断提出新的培养模式。文章提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能力导向 毕业设计选题 电子设计大赛  【课题项目】河南工业大学2014GJYJ-A24校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2-01  在网络教研课题研究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干训工作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变革培训策略,创新培训机制,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干训模式,是我们干训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我区干训工作的新思路  依据我区干训实际,我们确立了干训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那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3-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化学元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1]。医疗废物是《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 类危险废物的首要废物[2]。  1.现状及危害  随着卫生保健和医疗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与通信类专业培养目标,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软件训练平台的建设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从软件训练平台的设计组织,实施到考核机制的安排都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于积累教学经验,探索培养人才模式乃至教育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设计应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