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浅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当然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课导入的关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的认识水平),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是导入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在综合学生和教材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教师所设计的新课导入既要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又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地理课堂 新课导入 教学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新课导入的要求
  (一)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有位教师在讲“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意义”一节时,上课伊始,他说:“现在正值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之际,假定我们地区在新疆合资办个制糖厂,需要200名技术干部。当务之急,是需要培训人才。请你们 各抒己见,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习制糖技术。”学生发言热烈,有主张去广州、深圳的,有主张去东北吉林的。一个值得讨论的趣味问题,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他们引入新课要解决的内容。通过比较新疆、广州、吉林制糖原料的异同,统一认识。教师小结道:“凡是主张去广州、深圳的都欠妥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他们对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还不了解。我们要接受教训引以为戒,就必须研究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新课在学生们高涨的情绪中,自然而然地展开。
  (二)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地形图,并将剪好的各大洲轮廓图准备好。上课后, 教师说:“现在全球的陆地分为七大块,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说着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轮廓图先放在该洲的位置上,然后将它逐渐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动。学生们表现出惊奇的神态。“可以合在一起。”终于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是的,但这种吻合绝不是巧合,这一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的。以后,他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的论据,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简介这个假说,是今天这堂课的一个主要内容。”
  (三)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越大,效果越好。
  (四)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如讲《新疆》一章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教室里响起了“库尔班大叔,你在哪?”的欢快乐曲声,电视里播映着浩瀚的大漠,白雪皑皑的冰峰雪山的景观,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穿着漂亮的服饰,塞外的奇特风光,这些图像把学生带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祖国边疆,使学生如置身于西域的特殊环境之中。曲终情未尽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提问:“歌曲是哪一个民族的?”“他们生活在哪个省级行政区?”然后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片遥远而又神奇的土地。”这一切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减轻了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 ,紧紧抓住了学生。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故事法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地理学生学习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质疑法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图像图表法
  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如在讲内蒙古牧区时展示本区的优良畜种。“这三种畜种都是全国有名的畜种。它们为什么会全国闻名呢?请你们用红笔把三河马涂红。”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出乎寻常的作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四)引述法
  引用讲述的方法是教师或学生把有关材料(有关地理内容的诗词、散文、解说词等)在一上课时,直接引用或讲述或朗诵,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先朗颂一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 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利;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运输和灌溉之利;有辽阔的海疆,给我们以交通世界各民族的方便”(引自《毛泽东选集》),然后展示“中国地形图”,激情满怀地赞颂“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以上所述,重要的是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对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根据所教的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
  (三)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我们说好文章的结构一般是“凤头”“猪肚” “豹尾”。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就是“头”,它为“肚”“尾”的开启,为后者服务,而不是孤立的。否则将其割裂开来,置其它部分于不顾,那么,再精彩的新课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其他文献
【摘要】1996年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将“学会学习”置于21世纪的教育核心,学会问题的解决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问题解决策略”:1、“自问式”的解决问题过程的策略,能清楚的了解问题及问题的解决;2、学生错误问题的反馈和分析,能深入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3、学生错误问题的归因和解决的策略 。本课题是指导学生以
摘要:中学生不能够学好物理,兴趣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够展开有效的教学,反之,则是浪费时间、精力的无用功。本文简单的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学物理兴趣。  关键词:中学物理 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动力源泉。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学生年龄、性格、环境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气质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针对偶犯错误同学的自弃心理,激发内燃点。讲究谈心艺术,让真诚的谈心成为沟通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谈心教育 学生 心理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现在一些学生对学校的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在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因此,如果很多中学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正所谓授以“鱼”不如授以“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个体之间差距较大,认知度、接受能力等差距也比较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成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作者在体育教学方面有如下几点试探。
本文从运动合成的观点来讨论椭圆的形成,并用它来解释示波器上李沙育图形的数学原理。椭圆是质点在X轴上和Y轴上两个简谐振动的合运动所形成的轨迹。  设质点P(X,Y)在半径为a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op在X轴上的投影为OM,M为P点的横坐标,则x=OM=acos当P点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在X轴上的投影就是质点作振幅为a的简谐振动(图一)。  质点P(X,Y)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作匀速运动,op在Y轴上的投
一、问题的提出  “说课”这个名词的出现和作为一种单独的教研形式广为运用,始于1987年6月河南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进行的一种活动,是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的产物,始于初中数学学科。1991年7月,《中国教育报》首次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从而揭开了说课活动的序幕。现在已经推广到中小学的各个学科,学会说课已经成为我们每位教师必修课,因为它与我们教师职业息息相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摆脱困境,走向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呢?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试探性的研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前言  在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和“安全第一”的体育教学要求,仍是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意在向广大体育教师提供系统、全面、科学的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措施的路径与方法。  二、安全措施的虚与实  体育教学中,健康运动、安全运动、科学运动、快乐运动、有效运动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对待体育教学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