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要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的激发。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加上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可见,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么重要。小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类重要文体,而小说文学形象的多义性。决定了人们对文学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理解的不确定性。因此。答案往往是多元化的。在小说作品的学习欣赏中。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一种结论,提倡多角度地探索小说文本的精髓。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下面仅以我在初中小说教学中有关这方面的做法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通过比较培养
有比较才有鉴别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通过比较,分出优劣;通过比较,发散思维。比较有多种方法,我常用两种:第一,改动语句对比。所谓改动语句就是将小说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中的个别句子有目的地进行变动,然后让学生跟原文对比。比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我选取了节选部分的最后一句将其改动。原文是:“(胡屠户)说了一会儿,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我将这最后一句改成:“(胡屠户)说了一会儿,依然是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母子站立门前,千恩万谢。”那胡屠户本是个庸俗自私的市侩小人,范进去乡试,缺少盘费,向他借钱,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说范进是。尖嘴猴腮”、“该撒泡尿自己照照”,是“想天鹅肉吃”。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有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称范进是“天上的文曲星”,是“姑老爷”。通过对比。同学们立刻感到这样的改动破坏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形象,也就更加佩服作者原文写法的正确和精当。第二,运用同类题材对比。比如学了《范进中举》后,我就将《孔乙己》与它对比,因为这是同类题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小说,又恰恰被编者有意地安排在同一单元里。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都是写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为什么范进能够中举。而孔乙己最后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通过探究,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两人都中毒甚深,而孔乙己好吃懒做。这是他致命的原因。范进锲而不合,即使被胡屠户痛骂也不改他要改变现状的决心,没有钱,饿着肚子还去赶考。两篇小说,同是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一个空有高大身材却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一个苦苦追求荣华富贵而最终腾达。两文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二、通过想象培养
我们都知道,小说创作本身就是虚构的。这些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人和事往往是作家丰富想象力的生动体现。古今中外。无论是浪漫主义小说还是现实主义小说,概莫如是。《封神榜》、《西游记》、《聊斋志异》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想象作品的典范。有的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在小说教学中。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举例来说,学了鲁迅的《孔乙己》,我让学生想象孔乙己的长衫到哪里去了;学了王愿坚的《草》,想象作家安排周副主席吃野菜这一情节妙在何处:学了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想象怎样去理解编者特意加上的这个很温馨的题目;学了《多收了三五斗》,想象为什么小说中只有旧毡帽朋友而没有出现一个有具体姓名的人;学了《故乡》,想象既然有了一个农民闰土的形象,作家为什么还要安排豆腐西施杨二嫂……尽管学生讨论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答案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达到了。
三、通过合作培养
我们都知道,合作学习是针对现有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指将不同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学生组成教学组的分组形式)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小说教学中能否进行合作学习。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怎样安排合作学习。我常这样来操作:一篇小说,在学生充分预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社会意义、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多方面分给每个学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的总结交给学生,教师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地发扬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合作交流的过程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将小说分成了五个方面分绘每个学生:1、菲利普夫妇的性格:2、对于勒的评价:3、我看约瑟夫:4、小说的社会意义;5、构思特色。学生基本围绕这五点展开(当然也鼓励有新的角度),通过分工,学生在讨论时都能畅所欲言、创造性思维也就蕴含其中了。
在小说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对一些不很成熟、甚至还很幼稚的想法,也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如果有了积极探索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结果表述的新颖性,我们都要作为创造性思维来肯定、鼓励,让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良性发展。
一、通过比较培养
有比较才有鉴别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通过比较,分出优劣;通过比较,发散思维。比较有多种方法,我常用两种:第一,改动语句对比。所谓改动语句就是将小说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中的个别句子有目的地进行变动,然后让学生跟原文对比。比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我选取了节选部分的最后一句将其改动。原文是:“(胡屠户)说了一会儿,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我将这最后一句改成:“(胡屠户)说了一会儿,依然是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母子站立门前,千恩万谢。”那胡屠户本是个庸俗自私的市侩小人,范进去乡试,缺少盘费,向他借钱,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说范进是。尖嘴猴腮”、“该撒泡尿自己照照”,是“想天鹅肉吃”。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有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称范进是“天上的文曲星”,是“姑老爷”。通过对比。同学们立刻感到这样的改动破坏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形象,也就更加佩服作者原文写法的正确和精当。第二,运用同类题材对比。比如学了《范进中举》后,我就将《孔乙己》与它对比,因为这是同类题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小说,又恰恰被编者有意地安排在同一单元里。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都是写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为什么范进能够中举。而孔乙己最后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通过探究,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两人都中毒甚深,而孔乙己好吃懒做。这是他致命的原因。范进锲而不合,即使被胡屠户痛骂也不改他要改变现状的决心,没有钱,饿着肚子还去赶考。两篇小说,同是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一个空有高大身材却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一个苦苦追求荣华富贵而最终腾达。两文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二、通过想象培养
我们都知道,小说创作本身就是虚构的。这些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人和事往往是作家丰富想象力的生动体现。古今中外。无论是浪漫主义小说还是现实主义小说,概莫如是。《封神榜》、《西游记》、《聊斋志异》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想象作品的典范。有的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在小说教学中。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举例来说,学了鲁迅的《孔乙己》,我让学生想象孔乙己的长衫到哪里去了;学了王愿坚的《草》,想象作家安排周副主席吃野菜这一情节妙在何处:学了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想象怎样去理解编者特意加上的这个很温馨的题目;学了《多收了三五斗》,想象为什么小说中只有旧毡帽朋友而没有出现一个有具体姓名的人;学了《故乡》,想象既然有了一个农民闰土的形象,作家为什么还要安排豆腐西施杨二嫂……尽管学生讨论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答案形形色色、各有不同。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达到了。
三、通过合作培养
我们都知道,合作学习是针对现有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指将不同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学生组成教学组的分组形式)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小说教学中能否进行合作学习。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怎样安排合作学习。我常这样来操作:一篇小说,在学生充分预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社会意义、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多方面分给每个学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的总结交给学生,教师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地发扬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合作交流的过程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将小说分成了五个方面分绘每个学生:1、菲利普夫妇的性格:2、对于勒的评价:3、我看约瑟夫:4、小说的社会意义;5、构思特色。学生基本围绕这五点展开(当然也鼓励有新的角度),通过分工,学生在讨论时都能畅所欲言、创造性思维也就蕴含其中了。
在小说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对一些不很成熟、甚至还很幼稚的想法,也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如果有了积极探索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结果表述的新颖性,我们都要作为创造性思维来肯定、鼓励,让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