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智慧相伴。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展开讨论。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 开放教学
一、跳出常规,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但是,人们想问题,总是“习惯成自然”,习惯于常规思维,虽说常规思维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把常规思维固定化,变成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则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从语文课改现状来看,课堂教学虽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常规思维活动与思维惯性的影响下,教师仍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让学生掌握自己所讲授的阅读方法或书本中所罗列的方法,并贴上“课堂教学是有序的”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区,好的课堂教学应是非平衡而有序的,是永远变换的。一个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应该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冲出个人的思维定势与思维惯性的禁锢,展开多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二、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因此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而且能够为人师表,那样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影响。我认为将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日常教学中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專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一个有高尚品德的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激发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教师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才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要“让读书和反思成为习惯”。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谓“反思的生活”,是一种对诸如价值、目的、人类的命运及生活的意义等重要问题进行思考而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应当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因为,教育留给后世最好的东西是反思和质疑。成长的经历,让我知道,好书让人们思考和感受——让人们振奋,让人们困惑,让人们以不同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好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根基。只有把读书当成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习惯,撇开看教参的浮躁,舍弃看教育理论书籍的功利,直接感受人类文明的精华,倡导教师拥有浓浓的书香味,春华秋实,我们的智慧、师德自然而至。
四、教师要淡化自我。
教师应该淡化“我是一个教育者”的观念,不要以为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学不会。在今天这个时代,学生知道的不一定比教师少,在创造力方面,学生表现得似乎更加出色。学生至少没有成人的偏见,他们想说就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顾忌,没有限制。因为他们还没有“跳”入各种“框框”之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听他们的心声,谈自己的想法。如教师每节课应至少留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对授课发表不同意见。与学生交流,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可以说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谈自己的失败之处,还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新的概念或思路。
五、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
六、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有“智慧”的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成长与成功”,而不仅仅是“优秀率”和“合格率”;有“智慧”的教师洞察的是学生人生发展的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平均分”和“升学率”;有“智慧”的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心灵的养育和呵护,给他们的生命以最温情的关怀,而不仅仅是“达标率”和“荣誉感”;有“智慧”的教师,总是以真挚的目光、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期待着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并不为个人的荣辱所动摇,不为个人的得失所左右,认准一个方向,终身为之奋斗。因为教育是一项长线投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你的成功可能很难记在自己的账上,更不可能与现实的工资、奖金挂钩。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 开放教学
一、跳出常规,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但是,人们想问题,总是“习惯成自然”,习惯于常规思维,虽说常规思维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把常规思维固定化,变成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则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从语文课改现状来看,课堂教学虽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常规思维活动与思维惯性的影响下,教师仍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让学生掌握自己所讲授的阅读方法或书本中所罗列的方法,并贴上“课堂教学是有序的”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区,好的课堂教学应是非平衡而有序的,是永远变换的。一个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应该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冲出个人的思维定势与思维惯性的禁锢,展开多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追求活跃的有创意的开放教学。
二、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陶行知说:“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因此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而且能够为人师表,那样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影响。我认为将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日常教学中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專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一个有高尚品德的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要想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激发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教师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才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要“让读书和反思成为习惯”。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谓“反思的生活”,是一种对诸如价值、目的、人类的命运及生活的意义等重要问题进行思考而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应当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因为,教育留给后世最好的东西是反思和质疑。成长的经历,让我知道,好书让人们思考和感受——让人们振奋,让人们困惑,让人们以不同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好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道德的根基。只有把读书当成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习惯,撇开看教参的浮躁,舍弃看教育理论书籍的功利,直接感受人类文明的精华,倡导教师拥有浓浓的书香味,春华秋实,我们的智慧、师德自然而至。
四、教师要淡化自我。
教师应该淡化“我是一个教育者”的观念,不要以为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学不会。在今天这个时代,学生知道的不一定比教师少,在创造力方面,学生表现得似乎更加出色。学生至少没有成人的偏见,他们想说就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顾忌,没有限制。因为他们还没有“跳”入各种“框框”之中。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听他们的心声,谈自己的想法。如教师每节课应至少留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对授课发表不同意见。与学生交流,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可以说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谈自己的失败之处,还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新的概念或思路。
五、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
六、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有“智慧”的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成长与成功”,而不仅仅是“优秀率”和“合格率”;有“智慧”的教师洞察的是学生人生发展的终极目标,而不仅仅是“平均分”和“升学率”;有“智慧”的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心灵的养育和呵护,给他们的生命以最温情的关怀,而不仅仅是“达标率”和“荣誉感”;有“智慧”的教师,总是以真挚的目光、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期待着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并不为个人的荣辱所动摇,不为个人的得失所左右,认准一个方向,终身为之奋斗。因为教育是一项长线投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你的成功可能很难记在自己的账上,更不可能与现实的工资、奖金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