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它集中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品质。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
  
  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如:对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和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精心布局,使走廊、阳台、通道、操场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三维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走廊上拼摆各种图形练习跳跃的动作;在通道上走梅花桩,打门球;走廊上方悬挂的小动物可以纵跳触物;弯曲的小路成为幼儿拖拉玩具、绕树林的好去处……我们还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为幼儿制作了大量的户外活动玩具,让幼儿人均有几样活动材料,尽可以按意愿自主选择,减少等待的时间,增加活动密度,充分发挥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用竹条、藤条编成马头、把编织带扎成马尾,让孩子玩骑马的游戏;用布条、包装带编织成“尾巴”,让孩子玩“揪尾巴”游戏;用竹筒、易拉罐自制高跷、小障栏,让孩子练习跳跃、平衡等动作,还用泡沫板、酸奶瓶等制作飞盘、飞碟等让孩子们练习投掷的动作……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尽量挖掘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力求创新;在教师的发动下,家长也踊跃参与制作活动用具,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使孩子们兴致盎然,百玩不厌。
  此外,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内容,改变对孩子管得死、统得多,限制孩子自主活动的做法、为他们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二、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可组织他们开展一些角色单一、情节简单的游戏,如:“小白兔”、“过小桥”等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平衡性等;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发展,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如“人、枪、虎”、“山沟里的狼”等具有追逐性、躲闪性的游戏活动,发展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体育游戏的形式和情趣固然重要,但同时要考虑幼儿能否正确地运用基本技能,战胜体育游戏中的挑战,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才能达到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的目标。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创造机会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幼儿掌握一些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启发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引导他们探索多种玩法。我为幼儿提供一些硬纸板和旧挂历纸,启发孩子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有的幼儿把它们放在地上,当小沟、小河进行立定跳与跨跳;有的把它们卷成纸棒,放在胯下学“骑马”;有的拿纸棒玩“图形接力赛”,或当成扫帚玩“滚物”游戏……许多孩子的探索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我还鼓励幼儿改编,创编体育游戏的玩法,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训练幼儿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如学习了匍匐爬行的基本动作后,指导孩子们玩“战斗演习”的游戏,鼓励他们再想想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又想出了“送鸡毛信”、“炸敌堡”等情节生动的游戏,而且对自己改编、创编的游戏玩得更投入,更有情趣,从中也拓展了体育游戏的主题与玩法。
  
  三、采用灵活的活动形式,注重幼儿人人参与
  
  在体育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与条件,教师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启发者和引导者,让孩子在习得经验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幼儿的健康状况、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开展体育活动要注意因材施教,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让能力强的幼儿进一步提高,能力弱的幼儿消除畏难、自卑的情绪,发挥自身的内在潜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灵活采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游戏。如组织“小马运粮”游戏活动,开始先让幼儿选择绳辫、纸板、橡皮筋等自己操作,灵活变换距离,摆出小沟、小河,练习助跑跨跳和立定跳。或几人结伴,或个别练习。在集体活动时,我设置的小河有宽有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分别从宽的或窄的地方跳过,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创设体育活动区、打破班界、年龄界限的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活动形式,在提高体能的同时培养自信心与表达表现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责任编辑 王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