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电力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的缓和,电力发展必须以服务求市场,因此,供电营销服务成为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发展电力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电力市场营销面临新的形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力营销管理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供电;电力;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作为供电经营企业要取得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强化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以增强企业市场竟争能力。它是决定供电经营企业全局性、长期性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石。下面笔者讨论了供电服务营销策略。
一、电力市场营销面临新的形势
1、电能市场总体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随着近年来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电力供应的紧缺局面总体上得到缓解,大部分地区在大部分时间内已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发电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持续下降,不少电网已跌至5000小时左右。
2、替代产品异军突起抢占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以及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这些产品的经销机构大小不一、布点多,具有价格灵活、成本不断低、服务优质等特点。这些都给未来的电力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3、大用户直供模式的实行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地区开始了电力大用户直接从发电厂购电的试点。大用户和电厂之间或架设专线,或通过电网连接起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定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电力销售,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电网公司系统应着力研究的主要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加强营销策略研究和实施,才能在日益严重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
二、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不强
本世纪初电力系统开始实施“电力市场整顿与优质服务年”活动,服务意识有了提高,但服务方式和项目远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总之,垄断造成的“门难进,脸难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距离“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方针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营销系统不完善
尽管很多供电企业将原用电营业部门作为市场营销机构,但普遍存在营销系统不健全的问题,营销力量薄弱,营销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太低,缺乏专职营销调研,策划人员,整体缺乏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不灵,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对电力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营销。
3、营销意识淡薄
供电企业及员工电力营销意识淡薄,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观念认为供电企业认为是垄断经营,电力消费过程无法控制,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其必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部分供电企业及员工认为电供不应求,是短缺商品,用户只能按照电网运行方式来安排生产,电力部门只要保证安全供电,就可以坐等用户上门办电、用电了,实际上,由于近几年,全国发电机组容量增长较快,而供电量增长缓慢,全国电力消耗暂时处在低水平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最后,受计划经济影响,员工普遍存在盲目的优越感,对电力工业进入市场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4、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
由于供电企业对电力的销售则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因此电力营销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要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避免目标市场的选择错误。应对各类用电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捕捉市场商机、正确选择与确定目标市场。
5、缺乏灵敏的营销管理机制
21 世纪各行各业体现了信息化的特点,只有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和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才能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而目前用電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用电营销体制下制定的,程序复杂,环节太多,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加之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一些营业档案和基础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一些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有关信息也无法得到共享。
三、电力营销管理的实施方法
1、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
(2)细分市场,重点突破。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电动汽车、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电力质量,不断扩大用电市场。
2、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近期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抄核收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3、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进行全方位服务
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大力开展需求预测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
4、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主要是以下方面:
(1)电网支撑;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4)建立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工作。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四、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中营销是一种有意识的经营活动,为了使电力市场营销目标得到有效的保证,必须树立满足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营销理念,以电力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环保优质的电力产品,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采取弹性灵活的电力定价策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充分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宽电力市场份额,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辉.浅谈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2]单吉财.电力营销管理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1.
关键词:供电;电力;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作为供电经营企业要取得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强化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以增强企业市场竟争能力。它是决定供电经营企业全局性、长期性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石。下面笔者讨论了供电服务营销策略。
一、电力市场营销面临新的形势
1、电能市场总体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随着近年来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电力供应的紧缺局面总体上得到缓解,大部分地区在大部分时间内已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发电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持续下降,不少电网已跌至5000小时左右。
2、替代产品异军突起抢占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以及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这些产品的经销机构大小不一、布点多,具有价格灵活、成本不断低、服务优质等特点。这些都给未来的电力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3、大用户直供模式的实行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地区开始了电力大用户直接从发电厂购电的试点。大用户和电厂之间或架设专线,或通过电网连接起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定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电力销售,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电网公司系统应着力研究的主要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加强营销策略研究和实施,才能在日益严重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
二、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不强
本世纪初电力系统开始实施“电力市场整顿与优质服务年”活动,服务意识有了提高,但服务方式和项目远不能适应客户的需求,坐等客户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总之,垄断造成的“门难进,脸难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距离“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方针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营销系统不完善
尽管很多供电企业将原用电营业部门作为市场营销机构,但普遍存在营销系统不健全的问题,营销力量薄弱,营销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太低,缺乏专职营销调研,策划人员,整体缺乏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不灵,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对电力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营销。
3、营销意识淡薄
供电企业及员工电力营销意识淡薄,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观念认为供电企业认为是垄断经营,电力消费过程无法控制,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其必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部分供电企业及员工认为电供不应求,是短缺商品,用户只能按照电网运行方式来安排生产,电力部门只要保证安全供电,就可以坐等用户上门办电、用电了,实际上,由于近几年,全国发电机组容量增长较快,而供电量增长缓慢,全国电力消耗暂时处在低水平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最后,受计划经济影响,员工普遍存在盲目的优越感,对电力工业进入市场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4、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指导
由于供电企业对电力的销售则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因此电力营销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进行指导。要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避免目标市场的选择错误。应对各类用电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捕捉市场商机、正确选择与确定目标市场。
5、缺乏灵敏的营销管理机制
21 世纪各行各业体现了信息化的特点,只有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和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才能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而目前用電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用电营销体制下制定的,程序复杂,环节太多,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加之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一些营业档案和基础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一些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有关信息也无法得到共享。
三、电力营销管理的实施方法
1、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
(2)细分市场,重点突破。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电动汽车、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电力质量,不断扩大用电市场。
2、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近期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抄核收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3、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进行全方位服务
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大力开展需求预测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
4、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主要是以下方面:
(1)电网支撑;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4)建立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工作。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四、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中营销是一种有意识的经营活动,为了使电力市场营销目标得到有效的保证,必须树立满足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营销理念,以电力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环保优质的电力产品,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采取弹性灵活的电力定价策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充分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宽电力市场份额,促进电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辉.浅谈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2]单吉财.电力营销管理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