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秀”的分寸把握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su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秀”不丢人,秀不好才丢人。
  
  当领导的,很难不面对各种匿名举报。但武汉市交管局政委、三级警监王斌竟被群众举报作秀,这恐怕他做梦也想不到。某日,在湖北当地报纸上,刊登了王政委慰问值班交警的大幅照片。照片下面配发的说明文字为:“×月×日下午,武汉市交管局政委、三级警监王斌率机关民警来到马路上,为坚守在骄阳酷暑中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疏导人车通行的一线交警换休。当看到民警黑黝黝的脸上大汗淋漓时,他心痛地取出毛巾为他们擦去汗水。”如此声情并茂的描述引发了内部同事举报的热情,于是把举报信发在了网上。这名自称交警的人士爆料称,当天武汉市地面温度接近50℃,民警却在烈日下等待了半个小时。然后政委来了,10个民警排着队让政委擦汗,随同记者一通狂拍。举报者强调指出,一条毛巾竟通通擦了10个人!
  网上举报引发了好事者的极大兴趣,有人搜集了王政委近年来的工作照,放在一起就有了编辑效应,因他常年在各种场合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于是获赠网络绰号“慰问帝”。王政委显得有点冤。作为交管局政委,慰问干部职工显然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他的失误之处是慰问的形式太做作了,而且重复强调这一做作形式,太显拙劣。同样的道理,安徽阜阳一户受灾的农家,接连接受了七次从县到省再到中央领导的探视,每次探视,都伴随有电视台的高调拍摄,并在电视中播出。因此被“誉”之为“影视基地”。这也暴露了领导们缺乏“接地气”的切实调查、诚心深入。哪个领导在公众或者媒体面前的言行没有秀的成分呢?所谓“秀”就是意识到别人的目光和镜头的存在,带有一点刻意的成分。但是,只要真正发自内心,行为就自然得体,不会显得生硬。秀自内心,人们就不会把这样的表现指责为“作”出来的。王政委懂得通过媒體展示自己的工作,但分寸感不足,专业的说法是“戏过了”。没有这个戏过了的镜头,王政委的此次慰问依然会像曾经发生过的多次慰问那样被读者看到并翻过,不至于招来一通未曾预料的奚落。现在不比从前,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已经成为公众人物。很多领导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西方,竞选就是一场大秀,而在我们这里,领导们缺这一课。大家以为把“秀”的任务都交给新闻发言人就万事大吉了,没有意识到,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已经成为公众人物,“秀”已成为他们的必备素质。“秀”不丢人,“秀不好”才丢人。要真正“秀”好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真诚。真诚的指标是什么?就是时间。试想一下,如果照片上不是王政委用一条毛巾给10位交警擦汗,而是给自己擦汗,照片下面只需要一行字:“昨天,三级警监王政委在武汉的烈日下替某某十字路口的交警某某值了半个小时班,汗如雨下。”我相信,举报也就反成为了表扬。
  从根本上来说,秀的主观动机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而做,还是做了并让大家看到,决定了“秀”的正确与否。
其他文献
专制的王朝,多实行特务统治。比如明朝有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特务密探四出,朝臣的一举一动,莫不在他们眼里。有的密探甚至还混入朝臣家中做家丁,把朝臣私下的牢骚话都给举报了。在莫名其妙中,某些人的脑袋就搬了家。显然,这是一种我们常见的特务统治:至上而下的刺探情报,让朝臣人人自危。但是,在过去的帝制时代,还存在一种反向的特务和密探,是臣子们用来打探皇帝情报的,这些特务和密探,就是皇帝身边的人。越是受皇帝信
期刊
广西柳州市交警部门日前推行新的机动车固封装置,每个号牌的4个安装孔均须安装压有发牌机关代号“桂B”的固封螺帽,车主为此需交费27元。这套被强推的固封螺帽被网民怒称为“史上最贵螺帽”,实际上,这样的固封装置标准售价应为1元一个。  水风点评:不买此螺帽,看谁敢上街!    政府“买贵”    近日,辽宁省抚顺市政府采购网发布招标公告,抚顺财政局采购移动设备。其中u盘一项指定为“苹果iPod Touc
期刊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课堂和教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优势,形成教学内容人文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环境人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
“这些都是民营医院的潜规则,出来后,我还要干这行。”这是解文进被法警带出法庭时,留给在场法官、记者以及许多被延误病情患者的最后一句話。  2010年10月19日,随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多起诈骗案件的判决,存在多年的京城医托诈骗患者的犯罪行为,终于被集中打击。而在审判过程中,黑心院长解文进、门诊部承包者张伟、黄平等人,无良医生尹星海,以及来自湖南衡阳的黑心医托,曝光了京城医托潜规则,也将这个利益
期刊
当前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始阶段。研究作者中暂未形成一个较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类型丰富且合作时间跨度较长,研究趋势为注重与劳动教育的相互配合,在实际劳作中启发学生的职业认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未来,关于职业启蒙的研究应注重从实践角度出发,以中小学校为实施对象,同时借助中等职业院校的力量合力展开。
本文以上海城市社区媒体的经验为基础,总结新媒体环境下社区公共传播的变化,分析其运作方式与特点,反思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新媒体的社区传播,不仅参与构建了城市社区的新形态与新关系,而且再造了城市公共传播体系。考察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传播,促使我们反思有关社区与媒体的传统定义。
社区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新领域,其学理特质在于关注线下世界中情境化、物质化、关系性强的沟通活动,对于考察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嵌入关系与互动机制具有特殊价值。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社区传播的研究应当以治理之维的发掘和解释为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