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分皇室女性看清王朝发展趋势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朝代的发展,人们都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到帝王将相上,却容易忽视不少女性也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本文以清朝部分与皇室有关的女性为例,呈现了清朝三个不同发展时段:建立之初女性作为政治交易的牺牲品;孝庄太后几十载培养康熙,拉开康乾盛世的序幕;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权朝政纲要,其腐朽的统治让清王朝逐渐走向灭亡。
  【关键词】:皇室女性;清王朝;中国古代历史
  1588年,随着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各部,清朝成为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名族入主中原并实现大一统的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清王朝建立以后由盛至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帝王将相的巨大影响,更有皇室女性以各种台前幕后的方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从这部分女性的政治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推敲出清王朝的发展趋势。
  一、“叶赫老女”——统一部落的牺牲品
  努尔哈赤开创时代之初,“除了战争之外,联姻也是一重要的政治手段”。有些联姻是女真族的其他部落为了笼络努尔哈赤,积蓄力量而缔结,“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同遣使告上曰:‘吾等不道,兵败名辱。自今以后,愿复缔前好,重以婚媾。’”当然也有努尔哈赤以联姻换和平,求稳定的。自从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通过不断联姻的手段,使乌拉部一直倒向建州一方。当然,联姻换来的和平总是短暂的。
  婚盟里面著名的就是“叶赫老女”问题。叶赫部首领布扬谷(纳林布禄之侄)愿将自己十四岁的妹妹许配给努尔哈赤,叶赫部没有履行婚约将自己的妹妹送到建州,婚事遥遥无期。七八年后,为了争取一直动摇于建州、叶赫间的乌拉部,叶赫部竟然又提出要将“老女”许配给烏拉部首领布占泰,但布占泰出于对努尔哈赤的畏惧没敢同意。因为对于乌拉部的拉拢没有效果,叶赫部又将“老女”许给喀尔喀蒙古贝哈达尔汉贝勒之子莽古尔代。这样一拖又是几年,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布扬古才将妹妹送至喀尔喀。此时,屡屡被当做政治交易筹码的“老女”已经三十三岁,更为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后便病故了。
  “努尔哈赤一生之中娶妻十四人,大都集中在他事业发展的两个高峰阶段。第一个阶段,约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到万历十六年基本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第二阶段,约从万历二十五年海西女真四部与努尔哈赤联姻结盟到万历四十四年后金的建立。这也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婚姻中浓厚的政治色彩,联姻这一重要的政治手段在其统一女真的大业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①
  以“叶赫老女”为代表的女性是政治交易的牺牲品,但是通过联姻与征战,努尔哈赤逐渐铲除了异己势力,统一了女真部落,称雄于白山黑水之间,一个新兴的国家初具雏形。
  二、孝庄太后——“康乾盛世”拉开序幕
  孝庄太后是清朝历史上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在孝庄太后的用心经营下,给顺治、康熙的长久统治提供了条件。
  吴三桂降清,多尔衮长驱直入攻占北京后,福临与孝庄太后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之下,离开盛京迁往北京。当时,福临虽然做了皇帝,但年龄太过幼小,自然是个傀儡皇帝,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孝庄太后为了保护儿子,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只得以柔克刚,不断隐忍退让、委曲求全。她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以使多尔衮不至于废帝自立。至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在民间有无数版本的说法,而“太后下嫁”也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至今无法定论。
  1661年,年仅二十三岁的顺治皇帝驾崩,三子玄烨继承大统。由于双亲很早离世,所以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的关系便尤为亲密,孝庄太后成为康熙最可依赖的亲人。由于祖母的言传身教,玄烨自幼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学习儒家经典,诵读经书,所以这位满族皇帝从小培养了极为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康熙帝本人也多次谈到:祖母的抚育培养,才使他有后来的成绩。孝庄太后去世以后,康熙也屡次写诗怀念昔日朝夕相处的祖母。其中一首《五十五年冬谒陵作》写到:拜奉山陵泪两垂,提携鞠育赖仁慈。松林转盛青如许,鬓发劳伤白所宜。屈指多年思慕永,深惭暮景远来迟。珠邱玉殿依然觐,悲想音容寸晷移。在这首诗中,康熙对于祖母的怀念之情可见一斑。
  在孝庄太后生前的悉心培养下,康熙帝为统治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康乾盛世”自此拉开帷幕,清王朝走向鼎盛。
  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泱泱大国走向灭亡
  慈禧太后操用权术,身处后位却执掌朝政实权几十载,她全然不顾及国家利益的作风使大清朝遭受到帝国主义的瓜分,几近瓦解。
  同治年仅十九岁患天花而亡,由于没有留下子嗣,慈禧压制众议,执意让只有四岁的侄子载湉,入宫即位为帝,即光绪。而之所以执意选载湉,最重要的是是慈禧权欲熏心,想要找个儿皇帝,给自己创造垂帘听政的机会。
  光绪大婚,慈禧为了牵制光绪,便不顾皇帝本人意愿,将自己的亲侄女立为皇后。通过家族联姻,慈禧太后把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光绪亲政以后,朝廷内部形成两股政治势力:“帝党”与“后党”。两个政治集团在朝政上都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慈禧在朝臣委任的问题上从来都是以权力斗争为考虑,而不是从治国的才能出发。”②光绪十年,慈禧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五位军机大臣全部罢黜代之以才能及其平庸的人当权。
  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慈禧早在光绪十八年就授意提前近两年的时间为自己的六十大寿做准备,而当时正值国力衰微,内忧外患之时,光绪帝虽已亲政,但是由于没有操纵全局的实权,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却不得不率领朝臣大张旗鼓地为慈禧寿诞做精心的准备。前方战事紧张,军费开支告急,慈禧的六旬寿典却依然如期举行。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纷纷企图瓜分中国。逃命到西安的慈禧却痛快地答应了帝国主义赔款、割地等不正当要求,并且说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至此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至于慈禧太后跟光绪皇帝的内部斗争也从未平息。慈禧表面上宣布退休,还政于皇帝,实际上却把持着最重要的军权和官员的任免权。她把光绪幽禁在南海瀛台的一个人工岛屿上,并使之与世隔绝。光绪曾经写下了“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瀛台的生活苦不堪言,但光绪也并未完全绝望,毕竟慈禧年事已高,他相信一旦慈禧西归,自己仍有机会亲掌朝柄,因此他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的职责。
  然而,天不遂人愿,光绪三十四年(公历1908年),被慈禧幽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满含悲愤离开了人世,终年三十八岁。可谓生前死后,备受冷落,孤苦凄凉至极。而光绪的死因我们却无从明白,后人也只能猜测是慈禧或是其身边的人害死了光绪。就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离世,终年七十四岁。光绪的死与慈禧有关系,还是只是巧合,学者们至今也无从考证。
  自慈禧去世,清王朝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灭亡,但是在慈禧太后掌权的阶段,实际上早已经四分五裂,末代宣统皇帝仅仅只是在清朝的历史上走了个过场而已。
  清王朝从建立到溥仪宣布退位,历经了268年。中国的历史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也迎来了巨大的转折点。在这段历史中,关注的焦点数不胜数,自然也包括这部分皇室女性。这些人里面,有因为王朝的建立牺牲者,有为了王朝兴盛用心经营几十载的,也有把王朝推向灭亡者。当然,对于她们的所作所为对我们整个民族产生的影响还有待历史的考证。就如慈禧太后,虽然她一步步葬送了清王朝,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无能、腐败的行为也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瓦解,让中国更快地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朝代的更迭,文明的碰撞,民族的发展,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而我们学史的任务就是从现实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还原史实,以史为鉴,为民族的长治久安提供借鉴意义。
  注释:
  [1]摘自李伯钦、李肇翔主编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中国通史清卷》P13
  [2]同上摘自P229
  参考文献:
  [1]李伯钦、李肇翔主编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中国通史清卷》2008.11
其他文献
【摘要】: 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我们解决好一切问题的前提。结合农村当前实际状况,借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根据农民群体的特点,选择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路径  第一, 积极丰富人才资源。  农村地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比较少,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凤毛麟角 ,当前,农村居民的老弱病幼人口比例大,鼓励和引进有志
期刊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演进  从词源上看,“虚无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虚无化”指的是完全毁灭和消失的过程。雅克比在1799年第一次使用了“虚无主义”这一词语,意指唯有我们感官所获得的存在者才能现实地存在着,其余一切皆为虚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无主义”准确无误地切中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伴随着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以资本为主导的物的世界取代了价值世界,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对象,这一
期刊
【摘要】:毛泽东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军事经典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其中所体现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军事哲学思想活动的灵魂,是军事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研读毛泽东军事著作,对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进行分析、并深入探寻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进而阐明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
期刊
前言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数量众多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他们的祖先蚩尤以及他的族人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带。根据2010年的国家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其中主要分布在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南和西南的各省山区里。同时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除了我国外,苗族也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有着部分人口,还有一部分
期刊
【摘要】:一般地,无论在消费者眼中还是法律框架内,品质保证功能都被认为是商标的基本功能之一,然而商标和商品质量的联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牢靠。一方面,企业的本质在于盈利,依靠企业自律来保证商品质量的稳定性风险重重;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貌似重视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却仅限于抽象的和宣示性的规定,难以实际发挥作用。所以,构建商标商品质量监督机制需要各种制度各个部门联动发挥作用。  【关键词】:商标;商
期刊
【摘要】: 中华民族以五千年文明和优良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而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而自豪。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积极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伦理学;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概述  
期刊
【摘要】: 《商君书》中所提出的重刑厚赏政策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而且也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时势使然”。这种政策对秦国的内政和外交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商君书》;重刑厚赏政策;历史背景;社会意义  《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一部重要著作,旧题商鞅撰,但书中夹杂了商鞅殁后的别位法家的作品,应该说这部作品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书中所阐述的思想大体符
期刊
【摘要】: 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中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信仰革新。改革家们以建立纯洁的信仰为改革目的,要把人们从繁琐的宗教仪式中解放出来,将人们带回到基督教信仰根基的教义。对绘画艺术来说,宗教改革既带来了绘画艺术的危机即有名的圣像毁坏运动,又促进绘画挣脱教会的束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神学思想也对画家的创作取材产生了很大的影響。  【关键词】:宗教改革;基督教;绘画艺术;圣像毁坏  16世
期刊
【摘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外敌的关键,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深刻的影响。回顾这一历史的过程,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理解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有助于对历史事件正确的把握。本文将通过回顾日本侵华到全民一致抗日的史实,分析其原因和意义,希望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统一战线的作用。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 联合;日本  有研究学者认为在抗日救亡的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
期刊
【摘要】: 传奇是唐宋文言短篇小说的总称,小说发展到唐代,面目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主要对象由鬼神转移到人,叙事结构也更加完整。但初期的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尤其是唐传奇中的历史类作品,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历史人物传记的写法,同时随着文学的发展,也有许多突破。  【关键词】:唐传奇历史类;史传文学  一、“文备众体”及其史学印记  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道:“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