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阅读:致吾女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
  几天前我和你妈妈一起翻找东西,意外地发现了你来到人世间时穿的第一件宝宝装。我看着那长不盈尺的衣裤实在有些意外,以至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以为面对的是一件芭比娃娃的衣服。我相信你妈妈也和我一样感到意外,因为随后我们都忍不住异口同声地感慨起来:“啊,好像我们的女儿昨天还不过是这么一点点,怎么今天忽然就成了一个大姑娘!”真是巧的很,今天贵校来了一纸信函,说是小姐您十八大寿将至,为父母者须出席您的“成人典礼”且给您一番成年的训示。真后悔平常净和你嘻嘻哈哈地穷开心了,现在可好,哪儿还端得出丝毫为父的威严。呜呼,年过半百才忽然发现,我居然一次也没有享受过一个中国老爷子发号施令的权利。
  岂止是我,令堂大人也是如此啊!还记得你小时侯吃药的细节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讲道理,最终让你满噙着泪水,自己张嘴把药吃下去。我们甚至未曾捏着你的鼻子灌过一次。我们更是一次也没有打过你,没有训斥过你。你当然做过错事,可我们除了认认真真地和你讨论是非曲直,从来也没有强加给你任何你尚未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不给人以平等、不给人以尊重的事情太多太多,你的父母一生所见所闻,亲身遭遇的屈辱和不平也太多太多。我们相信,你既然来到人世,所遭屈辱所遇不平庶几难免,可是如果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我们自己的女儿都得不到平等和尊重,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和你妈妈都在庆幸,庆幸我们一直坚持着既定的原则,否则,我们还能培养出你这么一块儿料吗?
  女儿,说老实的,你老爸老妈为你感到骄傲。骄傲的决不是世俗的所谓成绩与名次,而是你的尊严感并没有被摧毁,你不会蝇营狗苟察言观色活得委琐而可怜;你的个性没有泯灭,你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活得圆滑而压抑。你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又懂得尊重别人的尊严和个性。这是一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能以这样的人格追求去做学问,将会坚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也尊重别人的发现与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北大精神”。我为自己的女儿在18岁前能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而欣慰。
  人生得吾女足矣。
  我知道,你妈妈知足,你可千万别知足。你得想想,18岁以后你应该怎么做?
  我们对你有如下建议:
  第一,18岁你得抱定主意去"行万里路"了。我知道你得笑我假模假式地说套话。可是你爸18岁那年去挖煤了,你妈18岁那年去种地了,而你,或许能够自省到自己的视野尚嫌狭窄、性格尚嫌脆弱吧?除了抱定领略大千世界拓展人生视野的渴望,去经风雨、见世面,又有什么办法?18年来,我们对你的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你能够离开我们,自己去面对世界。
  第二,又是一句套话,18岁你得开始“破万卷书”了。我早就说过,读书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我是从15岁开始手不释卷的,如今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日月忽起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年一过往,何可攀援”?逝者如斯夫,望吾女莫做老父蹉跎之叹。
  第三, 18岁,你得准备迎接蹉跎磨难。“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须牢记,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新的赐予,因此,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是对降临人生的磨难永远作艺术化或哲学化的观照,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太史公曰:“自古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愚以为,富贵无须羡,名利亦不足道,做一个倜傥非常之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超迈而乐观。是为至要。
  好啦,吾家有女初长成,老夫不能不唠叨。杂谈如上,不知能复命否?陈朗小姐,前进前进前进进!
  你爸(执笔)
  你妈(圈阅)
  1999年6月11日
其他文献
上海卷文言试题评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
期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适逢中秋,祝所有读者中秋如意。中秋节是中国人的“月亮节”,本期我们向读者推荐几篇关于月亮的美文。在传统文化里,月亮被中国人赋予了许多重要意义,月光总能给人抚慰与美的感受;月亮也被人们寄托了忧伤与相思。中秋圆月更是牵动着游子和亲人的心,在牵挂与思念中,温馨的亲情就像一坛桂花酿,日子越久越醇、越久越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秋佳节,与朋友喝酒固然是美
期刊
近体诗的排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格律诗的结构问题,即首颔颈尾、起承转合的问题。它是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和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鉴赏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格律诗的结构有所了解并力争掌握排序问题的解法。    一、绝句的排序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两种。不管是五绝还是七绝,它们都是截取律诗的一半组合而成的。因组合不同,
期刊
豪放词,自苏东坡开创之后,继者寥寥,至南宋辛稼轩,始将其发展创新,蔚为大观。《稼轩词》今存凡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堪称两宋之冠。词之豪放,历来以苏辛并称,其实两家则是同中有异,异多于同的。苏词豪放而归于高旷,这与其仕途多舛,兼纳儒道佛思想有关;辛词豪放而转入悲郁,所谓“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总序》),究其因,乃时代与秉赋使然。  辛稼轩23岁从金人统治下的北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原载诗集《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人生风景,层出不穷。孤鸿声里,暝色高楼,断肠人在天涯是风景;小桥,流水,人家,“东风暗换年华”是风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海涅的《新春曲》乃至拜伦的《唐璜》,都是自然、社会、人生的一轴轴滚动的风景。  庄周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期刊
蓝色蛹·金色蝴蝶  甘肃考生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
期刊
“稳中有变”是历年来评价高考试题时常常说到的一句话。说稳中有变,不能形成套话。必须将试题与去年,甚至是前几年的相比较,笔者就是在将今年、去年的试题平摊在桌面上,经过比较后自然得出的“稳中有变”的结论。  说“稳定”,一是体现在考查内容上,6道题中,有5道与去年相同(语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二是体现在考查能力上,对能力层级的考查没有变化,仍旧是考查识记、理解、应用。  说“变化”,一是
期刊
就像语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一样,汉语词汇里的成语也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形容“快”的成语:一挥而就——画得快,倚马可待——写得快,风驰电掣——开得快,狼吞虎咽——吃得快,一目十行——看得快,不胫而走——传得快,一蹴而就——成得快,不假思索——动得快,脱口而出——说得快,知错就改——改得快,心有灵犀——懂得快,灵机一动——想得快,马到成功——办得快,一泻千里——流得快,瞬息万变——变得快,过目成诵—
期刊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诗句看似平淡,实则不然。杜甫为诗一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且一向格律严谨,因而妙语迭出,意蕴隽永。在诗人的清词丽句之中,短篇巨制之内,有一种不被诗家注意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普通而实为诗人匠心独运的诗句即是“一沙鸥”这种形式,对此我姑且称之为“一字格”。即“一”加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三个字,置于诗句的句末。例如:  ①戍鼓断人行,边
期刊
我没有听过芦笙是一种什么音调,却曾读过关于吹芦笙的故事;不过内容也不大记得清楚了,好象与纤纤玉手打钢琴,或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那般雅乐无关,而是一种充满了田野气,落落大方的原始的呼号。我想属于所谓“天籁”范畴之内的,应该包括着芦笙和吹芦笙这一类的故事。自然,更好的如山歌,打夯,拉纤,力夫那种吭唷曲……  这里的牛,在颈上所系的那种铁铃铛的丁冬声响,也似乎是自然在奏着牧歌,叙说着牧歌里的故事。我爱好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