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知录》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知录》
  作者: 吉炳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定价:35.00元
  
   内容简介: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一方面以庄重的态度写下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另一方面则不断地从历史中借鉴修齐治平的智慧。
   《鉴知录》是一部读史随笔集。顾名思义,读《资治通鉴》,是为了鉴往知来。作者起于基层,富有实际工作经验。从其文字看来,他好读书,勤于思考,为文能联系实际,所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他调遣的材料,是用心选择过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过的。因此,行间时见诚敬,殊少凿空之论,可做各级干部勤政律己之砺石,一般读者做人处世之圭臬。
  
  【书摘】
  曹操“奸雄”的帽子谁给戴的
   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载,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自己跑上门去请当时的名士许劭给自己戴的,而且还挺高兴。
   “操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颐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颐见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飾行。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
   文字不多,把曹操的家世人品说得很明白。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也就是宦官,而且还是地位比较高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不能详细知道他的生平,有人说他是夏侯姓的后代。曹操的家族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并不姓曹,他随的是宦官的姓。他的家族只能追溯到他的父亲曹嵩,再往上追就不知道了。有人说是夏侯姓的后代,这也只是有人说,没有确切的证据,但若是当时的人说,大概也不会错。总之,曹操是生在一个大宦官家里,而当时的宦官是很了不得的,把持朝政,呼风唤雨,不要说朝臣,就是皇帝,也被摆弄在手掌之中。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可以想象会学到什么东西。玩弄权术肯定是高明的,阴险狡诈肯定是上乘的,在斗争中学会斗争,耳濡目染,近墨必黑。
   这段文字记载,曹操从小很机灵,说明天赋很好,是个聪明的孩子、高智商的人。说他有权术,放纵不羁,这当是后天学来的,因为他生在那个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环境里。说他行侠仗义,说明本质还好,敢作敢为,而且有侠肝义胆,同时也说明有硬实的家庭背景,也有实力和能力去办些被人称道的好事。文中还说他不从事生计职业,说明他不依靠生计职业来活着,生活应该是富足的、无忧无虑的,不从事什么职业和生计同时也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吃饱穿暖或生活舒适安逸上,志向就是政治军事斗争,用当时的话说,就是要干安天下或乱天下的事。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职业政治家。
   对曹操这样的人,当时并不被人重视。也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宦官的养子,虽然家庭的地位很高,巴结的人很多,但也是被人瞧不起的,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儒士名流,更是看不起。曹操这样的家庭结交最多的是当时的上层权贵、官僚阶层,有其自身的社交圈子,用现在的话说,也该是圈子里头的人。世人不看好他,但在上层圈子里头,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颐认为他非同一般。这两个人都非同小可,太尉是朝中高官,而这里单点出南阳人,不单单是个籍贯问题,南阳人在东汉是贵族集团,因东汉政权就是以刘秀为代表的南阳大地主集团建立的,所以南阳人是当时最牛的人,说出话来,也是如雷贯耳。这两个人除了身份高贵外,也真是慧眼识英雄。也正是他们的鼓励、推荐,包括舆论宣传造势,才使曹操的志向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势力越来越强。不要小看了人在出名前的老师,他们才是真正的引路人。这就像出版社造就大作家一样,大作家的处女作都是靠出版社的编辑慧眼识珠而推出来的,这一步迈不开,后边的路就走不出来。
   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就要乱了,不是为世所重的大才是不能拯救的。能安定天下的人,也许就是你了。这句话可不得了,一个手握重权的人向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托付这么重大的事情,那该是多么大的精神力量和激励作用。何颐见到曹操说,汉室将要灭亡,安定天下的人,一定是这个人了。这比桥玄更肯定。桥玄说的是“也许”,而何颐用的是“一定”。这两个人都不是简单或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从实际行动上来为曹操的成名成才创造条件。广为传播,给曹操造点舆论是肯定的。虽不像现在,想让哪个人出名,就多给他提供活动的舞台,让他多在报纸上见面,多在广播里出声,多在电视上露脸,让国人都知道他。但在当时,舆论的力量也是很大的,而这个舆论就是士大夫的口头传播。特别是一些所谓名士风流人物的口头传播。刘备的重仁义、关羽的忠勇、诸葛亮的大智,都是这些人传播的,包括曹操以后所用的一大批高级谋士,多是根据这些人的传播而扬名后被曹操发现聘请来的。社会舆论什么时候都很重要,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桥玄为了使曹操扬名,就对曹操说,你现在还没有名气,应该赶快同负责制造舆论的许子将结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同新闻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来给你策划包装,扬扬名声。许子将是什么样的人物,怎么有这么大的能耐。现在看,不可思议,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就是现实。不是权大真理就多,而是社会上的名士说谁好,谁就好;说谁坏,谁就坏。但从此,也给这些人惯下了一个毛病,以言论捧人,以言论杀人,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掌握真理最多的人。扯远了,拉回来。许子将名叫许劭。他善于待人接物,能辨别人的品行能力,他和他的堂兄许靖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名气,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超级名人。他们喜欢共同对当地人物进行深刻的评价,每个月总要变换品评的题目,因此在汝南形成了每月初一品评人物的风气。他们自发地结成了一个民间社团,评论社会人物,而且这个社团的影响力很大,可以说是一言九鼎,能让一个人一夜成名,也能让一个人一夜名裂。
   曹操按照桥玄的指导来拜见这个专门论人是非的社团掌门人许劭,请他也给自己品评品评,造点舆论。肯定是来拉关系,托门子,请求輿论支持的。曹操来走许劭的门子,是怎么走的,过程没写,但决不可能空着手,推开门就进去。古人节省笔墨,当时造纸不容易,写字也不容易,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写出来,要费很大时日,所以就能简则简,恨不得几句话变成一句话来说。不像现在,打字印刷这么发达,特别是有了电脑,更是简便快捷得不得了,一动笔就是万言,洋洋洒洒,什么鸡肠狗肚都拉出来,爱看不看,只要量足,达到字数要求,就是好论文,有厚度,职称就可以评上。又跑题了,还得拉回来。曹操问许劭,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许劭从心眼里看不起曹操的为人。为什么看不起,文中也没说。现在猜想,可能与家庭出身有关,在当时唯身份论,门第观念是相当突出的。所以许劭就不回答,就是置之不理,不想评价你这样家庭出身的人。但曹操就是曹操,强逼着许劭,必须得回答。怎么逼的,文中也没说,但用了“劫之”二字,看来也不是一般的吓唬,搞不好还上了些手段。但不管怎么着,许劭在曹操的逼迫下,给曹操下了一个评语,说,“你呀,是太平年月的能臣,又是乱世的奸雄”。曹操对这评语很高兴,屁颠屁颠地离去了。“能臣”、“奸雄”的帽子也就从此戴上了,而且一戴就是千年之久,谁想摘还真摘不掉。
  
  摘自《鉴知录》
其他文献
有人登山游古刹,见大殿前的功德箱里塞了老厚的钱,从一元到百元,各种面额的都齐全了。与寺中僧人交谈,得知因为捐款的人多,这功德箱每日一启,数额总在五六千元。   游过名刹,下得山来。山根处有一家颇有规模的超市。超市门前立了一个爱心捐助箱,箱里的钱与山上的功德箱比真薄得可怜了。那人心生好奇,凑上前仔细研究了一番,见箱里以一元的小票为主,十元已算罕见的大钞了,分、角的硬币倒是主力,甚至还见超市
期刊
在今天,家有娇女称为“千金”。   “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千金”最早却是指男孩儿。   “金”是古代的货币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币制,规定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为上币,计量单位为“镒”,一镒等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铜为下币。但是古人却不用镒或两来称呼货币,而是用“金”称呼,比如“马一匹
期刊
前不久,一位朋友乘坐飞机从塞浦路斯途经奥地利回中国,巧遇塞浦路斯总统赫里斯托菲亚斯。这位领导着不足百万人口的小国的总统在飞机进入巡航状态后,起身从商务舱(欧洲内部航班鲜有头等舱布局)来到经济舱,同乘客们握手寒暄,令同机的我那个朋友感叹不已。当时赫总统正出访塞尔维亚,没有直达航班,只能经奥地利转飞,所以才有了这次不期而遇。   已经加入欧盟的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人均GDP超过2.8万美元,
期刊
作为意大利重要的旅游城市,威尼斯每年要接待13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给威尼斯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然而,这却并没有让威尼斯人感觉到快乐和幸福,相反让越来越多的威尼斯人抑郁了,转而开始纷纷逃离这座城市。   为什么当外界越来越热衷于到威尼斯旅游时,作为土生土长的威尼斯人却反而要逃离呢?在威尼斯工作了近10年的《威尼斯日报》记者阿尔贝托称:“正是由于无休止的游客,让威尼斯人不堪其扰
期刊
100多年前的法兰西。正义的一天——   1898年1月13日,著名作家左拉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致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题为“我控诉”,将一宗为当局所讳的冤案公告天下,愤然以公民的名义指控“国家犯罪”,替一位素昧平生的小人物鸣不平……   此举震撼了法兰西,也惊动了整个欧洲。许多年后,史学家甚至视之为现代舆论和现代知识分子诞生的标志。   事件发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期刊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表示,外汇储备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无偿使用,如果无偿分给民众,会导致通货膨胀、央行破产等严重后果……(详情见《人民日报》,《外储不全是百姓“血汗钱” 不适合分》)   我国天量的外汇储备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央行干嘛要储备这么多的外汇?把外汇储备分一部分给民众,真的会导致通货膨胀、央行破产吗?     外汇真的不能分吗  
期刊
2011年,中国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通知》中对在华国际会议的规定几乎面面俱到,每一条款所触及的,都是当下在华国际会议的暗疮。     国际会议办成瘾   “我不在中国开会,就在去中国开会的路上。”自从担任英国某知名媒体驻华记者以来,安格斯已经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邀请搞得有些头大。   安格斯觉得,参加这些会议“不仅浪费时
期刊
《国际公务员奇记》  作者:翟华  金城出版社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国际职员”亦称“国际公务员”,是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聘用的各类工作人员。《国际公务员奇记》的作者翟华是一个客居海外20多年的国际公务员。该书讲述了东方各国、西方各国之间的大量跨语言文化交流的经验,以及各国的商务、交往礼仪和习俗。记录了他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东西方文化的经验和差别显现出
期刊
近些年来,时有发生的食品卫生事件,买一送一地向我们灌输着化学知识,让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令人对许多包装精美、色泽鲜艳的食品,产生了欲食而惧、箸不敢伸的忧虑。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但颁布了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法规,而且设置了相关职能部门并赋予其执法权限。但是近些年来,一次次发生的食
期刊
《李山讲春秋五霸》  作者:李山  江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39.80元    【书摘】  當了十次寡妇的古代极品“红颜祸水”是谁?   内容简介:启功先生嫡传弟子,国学大家李山教授,为您讲述激情四射的春秋争霸史。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发掘历史中的细节,还原了历史的人性。     夏姬来自郑国,早年嫁给了陈国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