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許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对于学生来说,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作为教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为学生干了一件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事。所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都应当重视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然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教师要从小事抓起,分步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
一、对学生晓之以理——明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擦完橡皮把橡皮屑抹在手心里”、“桌子里不放铅笔屑、纸屑等”、“看见桌倚周围的纸屑要捡起来”等教育时,我总是先对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二、对学生动之以情——导行
解决了“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即“该怎么做”的事情了。我就进行行动指导,如:擦完橡皮后,就把橡皮屑抹在手心上,再扔到垃圾筒里;看见桌椅周围有纸屑等就要马上捡起来,而不要先追究是谁扔的;桌子抽屉是放书包的,不要把纸屑和铅笔屑乱扔在里面,可以把它们放进小塑料袋里,下课后扔进垃圾筒里,保持桌子里外的清洁。这样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对学生行为内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严格的训练中,学生有意识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早自修、班会课及课间等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美术课后,学生桌子上总是留有许多橡皮屑 、油画棒屑等,我就在课后进行实地训练,将橡皮屑 、油画棒屑等抹在手心里,扔到垃圾筒里再出去活动,经过几次反复,学生终于明白,课后将橡皮屑 、油画棒屑等抹在手心里,扔掉,把桌椅整理干净后才能出去活动;又如:学生削铅笔是常常把铅笔屑扔在桌子抽屉里,我就指导他们准备一个小塑料袋,把这些垃圾放在塑料袋里,等放学后再扔到垃圾筒里。通过这些训练,将学生的习惯养成落到了实处。
四、对学生认真指导——督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平时的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课后、放学后,我总是不忘对学生说声:“检查桌面、桌里、地板上”发现做得不好的学生就及时指出,帮助他改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行为为内在的自觉性行为。
五、对学生鼓励支持——评比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如红旗、五角星等,我就以评比表格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如:每天由卫生员检查并记录“今天你洗手了吗?”的小册子;还让班级学生互相督促检查评比“谁的周边环境最干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反复抓,才能真正出成效。这个学期我班学生基本达到了制订的近期目标,并逐步向着远期目标努力。
一、对学生晓之以理——明理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擦完橡皮把橡皮屑抹在手心里”、“桌子里不放铅笔屑、纸屑等”、“看见桌倚周围的纸屑要捡起来”等教育时,我总是先对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二、对学生动之以情——导行
解决了“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即“该怎么做”的事情了。我就进行行动指导,如:擦完橡皮后,就把橡皮屑抹在手心上,再扔到垃圾筒里;看见桌椅周围有纸屑等就要马上捡起来,而不要先追究是谁扔的;桌子抽屉是放书包的,不要把纸屑和铅笔屑乱扔在里面,可以把它们放进小塑料袋里,下课后扔进垃圾筒里,保持桌子里外的清洁。这样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对学生行为内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严格的训练中,学生有意识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早自修、班会课及课间等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美术课后,学生桌子上总是留有许多橡皮屑 、油画棒屑等,我就在课后进行实地训练,将橡皮屑 、油画棒屑等抹在手心里,扔到垃圾筒里再出去活动,经过几次反复,学生终于明白,课后将橡皮屑 、油画棒屑等抹在手心里,扔掉,把桌椅整理干净后才能出去活动;又如:学生削铅笔是常常把铅笔屑扔在桌子抽屉里,我就指导他们准备一个小塑料袋,把这些垃圾放在塑料袋里,等放学后再扔到垃圾筒里。通过这些训练,将学生的习惯养成落到了实处。
四、对学生认真指导——督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平时的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课后、放学后,我总是不忘对学生说声:“检查桌面、桌里、地板上”发现做得不好的学生就及时指出,帮助他改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行为为内在的自觉性行为。
五、对学生鼓励支持——评比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如红旗、五角星等,我就以评比表格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如:每天由卫生员检查并记录“今天你洗手了吗?”的小册子;还让班级学生互相督促检查评比“谁的周边环境最干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反复抓,才能真正出成效。这个学期我班学生基本达到了制订的近期目标,并逐步向着远期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