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1+X”证书的课证融通的模式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1+x”的育人价值被重新强调,有关学校的育人活动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更为严格的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育人教育模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1+x”证书制度建立全新的课证融通教学模式,以“课程带动证书”为切入点,配合新媒体技术加快“1+x”证书制度的传播,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特点展开论述,探讨如何结合“1+x”证书制度建立课程融通新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1+x”;课证融通;实施策略
  课证融通是在“1+x”证书制度下衍生而来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其保障了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统一性,在充分证明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素养。对于教育活动来说,其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整数资格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1+x”证书制度的发展。但从教学要求上来看,课证融通当中包含着专业技能教育、证书水平教育等多元板块,教学任务并不轻松。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搭建适用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新模式,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一、结合新媒体技术确定教学目标
  无论是“1+x”证书制度还是课证融通新模式,其都要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对于当前的教育工作来说,二者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但受限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技术,学生对于“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等概念并不了解,当教师围绕着相关制度调整教学模式时,教学节奏、教学方法的突然改变很容易引发新的学习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互动当中。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才能尽快实现课证融通[1]。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实操能力等素养设计新的教学目标,配合新媒体技术,从学业、岗位两个角度入手,为课证融通的落实铺平道路。一方面,以学业要求为“参考标准”,配合“1+x”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责任心,使其形成正视学业要求,了解职业能力要求的良好素质,对未来的择业、从业有一个初步的规划。教师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做好宣传工作,保障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课证融通[2]。另一方面,结合新媒体技术宣传“1+x”证书制度的落实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就业待遇、职业技能等关键信息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重视程度,确保其主动参与到课证融通的建设当中。要全面落实课证融通,保障“1+x”证书制度与课证融通之间实现全方位互动,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育育人模式,转变学生思想,合理安排教育目标,确定教育指导计划,让课证融通进入到教学课堂当中。
  二、结合新媒体技术完成学生评价
  在“1+x”证书制度下,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问题时,其才会主动接受教学活动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到课证融通的建设当中[3]。故此,必须借助教学评价活动来干预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水平落实综合性的训练。但当前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以短期评价、单元评价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并不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正面影响,由于评价结果无法保存,评价活动的有效性更无法得到提升。
  配合新媒体技术,可尝试优化学生评价机制,以可视化、跟进性为基本特点,给出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以较为常见的数字广播为例,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相关素质进行评价,将学生在评价周期内的表现汇总起来,以指标、数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通过短视频、动态图片等方式将学生的相关评价结果保存下来,并转发给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相关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延长评价周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配合“1+x”证书制度,可增设“专业技能教育”板块,指明学生在学业水平与实操技能之间存在的不足问题,给出发展意见,为课证融通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以课证融通为目标,要求学生配合课证融通不断学习,在提高学生相关素养的同时,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评价,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教育教学指导活动中,课证融通的落实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生硬命令,更要鼓励学生主动接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危机感。正确认识课证融通,才能让有关教学发挥出新的价值。
  三、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机制
  新媒体视域下,要在“1+x”证书制度当中引入课证融通模式,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机制进行调整,以成熟化、现代化、综合化为基本特点,设计更为完善的教学指导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配合新媒体技术,要不断创新教学机制,除保留传统的理论授课、技能教育等模块之外,更要引入技能等级考核机制,引导着学生向“取得专业证书”的方向靠拢,为课证融通模式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教师要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机制,帮助学生更为全面、透彻地掌握职业技能与理论技术,优化教学活动。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除发起课上互动之外,更要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为学生传递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新媒体的支持下,要以课证融通为出发点,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建设新媒体信息传输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保障院校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模式[4]。其次,课证融通以“课程+证书”为基本要求,要通过新媒体技术搭建课外资源储备库,对不同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考核难度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保障课证融通的高效落实。第三,针对课证融通下的育人新模式,要建设信息化平台,要求学生与教师通力合作,及时发布职业素养要求、职业教育要求等关键性信息,刷新学生对于技能证书的认识。多角度引导学生,才能加快课证融通的落实。
  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要落实课证融通的教学新模式并非易事,在积极创新课证融通的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切入点,借助新媒体技术,围绕着课证融通的实施要求提供资源、开展互动。教师要分享专业技能信息,促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与上进心,主动了解并尝试取得相关证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障课证融通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陆建卫.高职焊接专业1+X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35):54-55.
  [2]陈城洋,孙辉.焊接“1+X”证书课证融通模式下线上教学的实践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1):121-122.
  [3]刘吕亮,王德云,刘芳.对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9):61-65.
  [4]李迎.高职院校1+X证书的课证融通问题探析[J].财富时代,2020(07): 65-66.
  湖北省教育厅2020年度教育科学規划课题,课题编号:2020GA075课题题目:《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1+X证书”的制度实施路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人(≥90岁)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及进行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行胃镜检查高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消化道疾病的总体检出率为76.0%(38/50),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最为常见,占26.0%;余依次为糜烂性胃炎20.0%、萎缩性胃炎18.0%、消化性溃疡12.0%、消化道恶性肿瘤10.0%、十二指肠球炎8.0%及胃底腺息肉6.0%。检出RE病
期刊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在老年人胸部手术围术期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心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普通胸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共130例,男性79例,女性51例,年龄60~78岁,平均(65.1±4.3)岁.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盐酸氨溴索组在围术期应用盐酸氨溴索2mg/kg静脉滴注、1次/d进行干预,而对照组不予盐酸氨溴索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
颞动脉炎是好发于老年人的系统性血管炎,是老年人头痛、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颞部头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和视力障碍(视物模糊、复视、短暂失明等).但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漏诊和延误诊断发生率高.颞动脉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颞动脉炎首选激素治疗,同时应予以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早期诊疗可显著减少失明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妇女的临床及子宫内膜病理特点.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经阴道B超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共187例,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搜集其年龄;体重指数、初潮与绝经年龄、月经生育史、应用雌激素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并取活检,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临床结局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症状组83例,有症状组104例,无症状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承载量大,不存在交通拥堵现象等优势,逐渐取代其他地面交通工具成为出行运输的首选。但是由于航空器数量的激增,导致我国领空环境复杂,航空器在高速行驶途中易出现碰撞问题。进行空管通信航空器监视制度,既有助于规范航空器的运行环境,又为乘客的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空管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布网优化分析  引言  航空器供电系统,配套导航设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2017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60例、老年女性对照组(年龄≥60岁)475例、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97例、老年男性冠心病组(年龄≥
目的 观察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在Ⅳ期褥疮创面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计12例Ⅳ期褥疮患者,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20ml,2次离心制作自体PRP,将其与凝血酶一钙剂按比例混合形成凝胶,放置于创面。每4d更换PRP凝胶,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Ⅳ期褥疮创面在2次换药感染得到控制并且肉芽组织新鲜。创面完全愈合平均8周
目的 了解老年人供肾亲属肾移植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科2005年11月至2011年6月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按供者情况分为老年亲属供肾组36例(老年组),非老年亲属供肾组20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血肌酐(SCr)水平和外科并发症、急性排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肾毒性、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发生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l)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可迅速进展为AMI,甚至猝死.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时有效的治疗心绞痛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我们对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关键词:前列地尔;心绞痛,不稳定型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型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方法 回顾分析328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对其中4例低PSA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低血清PSA前列腺癌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结果 4例患者平均年龄71.3岁,入院平均PSA值为1.96 μg/L;2例患者肛指检查异常;穿刺病理诊断腺癌2例(其中1例为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2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