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高职计算机类教材建设现状出发,通过调查与分析,挖掘现有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提高认识和科学规划、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视社会行业参与、优化课程模式、整合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孙晓妍(1977-),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辽宁 营口 1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专项(项目编号:GZZC0905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33-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概括了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已出版了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但从整体上看,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极其匮乏。”笔者通过文献检索、调查和座谈等方式,以计算机类教材为个案,对教材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高职教育计算机类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1]
  一、高职教育计算机类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材多而泛,精品教材匮乏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在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出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高职教材层出不穷,数量猛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期高职教材不足的问题。但调查中发现,在众多的教材中,雷同的教材较多,精品和特色教材匮乏。
  分析原因,一是教材建设一直存在重复编写的问题,缺少对原有教材的修改,教材的修订版本偏少,这样不便于积淀优势,形成品牌效益。二是很多教材由高校教师联合编写,其优点是可以取各家之长集于一身,但是由于受地域、学校、专业应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本教材中各部分编写标准不一致、知识衔接不连贯、教材重点不突出、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材质量。
  2.教材建设缺少理论指导,不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生命力体现在满足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上。但从现有教材建设情况看,忽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存在要么“求高、求全”现象,要么“求技能、求应用”现象。
  分析原因,一是强调“高”,盲目向本科看齐,仍可以看到本科压缩型教材的特征。二是强调“职”,过于强调实用、有用的知识,强调技术力量,忽略了综合素质培养,教材开发的重点集中在工具功能上,结果将高职教育推向了以针对职业岗位的终结教育。
  3.教材建设主体单一,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差
  高职教育发展要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外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但就目前高职教材建设情况看,在教材建设过程中,从规划—选题—编写,各环节的主体均以高校教师为主,行业企业参与度低,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很少。
  分析原因,缺少如印度软件人才培养中,即了解企业与行业的需求又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的专门课程开发机构,缺少企业行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沟通,三方各行其事、彼此孤立,结果导致教材开发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科学分析,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
  4.人才培养模式理解表面化,教材设计整齐划一现象突出
  伴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教材建设工作也深入开展起来,但在教材建设存在“一阵风”、“一边倒”现象,当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相应的教材建设也开展起来,而非结合专业、课程及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偏颇。
  分析原因,关于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法及课程特点等的探讨仅局限于理论层面上,而实践应用仍局限于或在原有基础上修补,或模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模式,或在学科型课程基础上削减一些基础课程,而未在课程内涵上做进一步研究,更很少有针对具体专业或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于上述原因,与课程教学改革相应的教材建设也难免会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
  5.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失衡,缺少实践教学教材
  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 :1,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建设除注重理论教材建设,更应注重实践教材的建设。而实际上,现有的教材中仍存在“理论内容为主导,实践内容为辅助”的现象,教材主要为教师教学提供服务,配套的实践教学教材相对较少,实践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存在和理论教材内容重叠、知识点不全现象,以验证性知识为主,缺少相关案例和综合应用知识。
  分析原因,一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不足,忽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受教材开发主体专业技能和应用水平的限制,很难开发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实践教学教材;三是受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限制,缺少完成实际项目的教学设施,教师开发实践教学教材积极性不高。
  6.教材内容陈旧,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高职计算机课程教材滞后于IT技术的发展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分析原因,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属于以产品主导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产品平均每18个月换代一次,一方面教材的建设需要经历选题、编写、校对、印刷和发行多个环节,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另一方面教材建设的主体对当前IT行业需求了解缺乏,对岗位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不熟悉,不能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案例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造成教材与技术应用相脱节,教材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7.多种媒体运用不足,教材呈现形式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步入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但是,作为教学信息载体的教材仍以纸介质为主,尚未实现将多种媒体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形式的多元化,呈现内容直观化,教材产品配套化。   分析原因,教材开发形式仍停流于传统的编写教材,缺少进行多媒体形式教材开发的专门人才。
  二、高职教育计算机类教材建设的对策研究
  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是建设精品教材的前提
  高职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教学管理者到教材编写主体再到教材使用者都必须充分认识高职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和国家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学习,明确高职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特色,树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全局观,正确把握高职教材建设的原则,明确教材选题、科学规划编写体系、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提炼教材案例,这是提高教材质量、建设精品教材的前提。
  2.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建设精品教材的基础
  在教学改革中,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无一不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建设作为支撑。同时,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教材开发主体对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梳理,形成脉络清晰的教材建设思路,实现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的相辅相成。
  3.重视社会行业参与,实现教材开发主体多元化
  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情况分析,他们成功的共同之处在于社会行业的广泛参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校企合作体现在高职的各个环节,在教材建设方面,笔者认为可以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校企共同参与教材的规划和编写。企业根据技术应用情况和生产流程,提出教材编写建议,确定教材内容的取舍、明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二是通过企业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设施及教学指导,解决学校实训设备、资金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足以及教学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为教材的应用提供保障条件。
  4.优化课程模式,教材体系按需设计
  高职发展对高职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要求,应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在高职专业设置和专业技术内涵多样化的今天,局限于一种课程模式的实践,不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要求,优化现有的课程模式,适应高职发展的要求。高职教材建设也应以此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体系设计,以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
  5.整合课程内容,教材内容选择满足综合技能培养需求
  教材的建设应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把握好“动”和“静”两个特性,即保持教材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同时要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及技术发展水平对教材内容的增、删、改、重组,教材要体现“求新、求变”。
  教材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新”。印度软件人才培养中的课程选择经验值得学习,要舍弃过时的、陈旧的知识,把最新的、特别是流行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二是“实用”。要针对就业、学生个体需求和教学实际整合教材内容。三是“可发展性”。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关注过程性知识,在过程中培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会”到“会学”。[2]
  6.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教材的有效实施
  为保证教材的有效实施,除了要优化课程模式、整合课程外,还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考评方式改革上加大力度,为教材的使用提供支持。[3]
  三、结语
  关于高职教育计算机类教材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个别现象,也是整个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关于高职教育计算机类教材建设的对策研究即适用于计算机类教材建设,也同样对其他教材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2000]19号)[EB/OL]. (2000-03-23)[2013-01-31].http://www.lawtime.cn/info/minfa/minfafagui/2010122858080.html.
  [2]王文槿.印度的IT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6).
  [3]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6).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有理想、有技能、有职业道德的大国工匠做支撑。技工院校教师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职业教育始终,让学生真正成为有理论基础、有实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及时地检测学生们在某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成果,发现他们在本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经常要组织学生们进行各种各样
期刊
摘要:在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根本,通过运用内容讲授形象化,递进式引入概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等方法,不仅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良好。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郭华(1978-),男,河南灵宝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给小学的语文阅读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改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事网络媒体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崛起,宽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以及手机终端的普及,使网络媒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媒介在
摘要:基于“做中学、学中做”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明确高职计算机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建设面向教学各环节的立体化教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材内容、以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为目标设计工作任务和工作任务设计涵盖课程知识点,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等课程建设内容。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材;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俞明(1977-),女,辽宁大连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
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不得不参加很多次的英语考试。这些考试既包括平时的英语小测验,也包括每个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当然,还有最后的重头戏,即高考英语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不仅关乎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其他各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理解力、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尤其是农林类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日益增加.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资助体系也日趋完善.然而,资助体系发挥了经济资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