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传统农业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宜的农业生产函数,根据宁南山区3县的调查数据,对该地区适度的土地规模进行了测度,得到了适度的土地规模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土地规模经营;宁南山区;测度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加快农村改革的的重要信号,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各地应积极响应号召。
宁夏南部山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包括固原、西吉、隆德、经源、彭阳五县及海原县的南部山区,但是农业发展规模却很小并不发达,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与此前多数学者研究的农业发达的平原地区的规模经营不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宁夏南部山区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情况
宁南山区土地肥沃,大多为软土,土质优良,适于种植。但是宁南山区的农业发展也存在这极大的问题,宁夏南部地区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土地资源总量3.05k㎡。由于该地区沟壑纵横,土地类型以坡地最多,农业可利用土地较少且质量不断下降。
1.2社会经济条件
宁夏南部山区农业发展规模小且不发达,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长期以来,单纯依靠资源开发,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宁夏南部山区资源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宁南山区农业生产依然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极大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还导致了土地低效率利用,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2.农户经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选取宁夏南部山区的同心县、西吉县和彭阳县作为样本,对当地农户土地规模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51份, 问卷有效率为75.5%。
2.1土地规模情况
从这 151个农户的调查情况看,截至 2013年中旬,耕地面积在 5亩以下的农户约占10.60%,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约占31.79%, 耕地不足 15亩的农户为80.79%,多数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仍属于超小规模。从统计情况看,农户平均经营面积为14.65亩。大部分农户的种植面积集中在5-15畝间,占到48.34%。
2.2资金投入情况
平均资金投入为564.90元,经营面积在10-15亩的农户,投入资金最低。随着农户经营面积的扩大,户均纯收益呈上升趋势,且在生产规模达到20亩的时候纯收益有一个大的飞跃。
2.3劳动力投入情况
从统计来看,劳动力平均投入2.351人,经营面积在20亩以下的农户,投入劳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农户的多为中老年。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以下占样本总体的54.97%,初中占23.18%,高中(含技校)水平也只有 21.85%,总体文化水平偏低。
2.4机械化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机械化率小于10%的有13人,占样本总体的8.60%;机械化率在10%-40%占样本总体的9.93%;而机械化率大于40%的有123人,占到样本总体的81.46%。因此宁南山区总体具有机械化耕作的能力。
3.宁南山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
3.1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型的选择
本研究以户为单位,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中的特定要素: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投入资本要素,对C-D要素进行了一些修改,得到了农业生产函数模型:
Y = ALakBHy
其中 Y为总产量, A 是综合技术水平为常数,L 为 劳动力,K为投入资本量,H为土地规模。
借鉴李宁辉、钱贵霞等学者(2004)在《粮食生产区农户最优生产规模的分析》中关于最优规模的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如下:
H=(PAaaBBy(1-a-B-y)P1-ap2-BP3a+B+y-1)1/(1-a-B-y)
P:农产品市场价格 P1:户劳动力年雇佣工资
P2:资本的价格 P3:单位土地土地承包费用。
3.2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测算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由R=PALakBHy得
LnR=C+aLn(L)+BLn(K)+yLn(H)
根据问卷统计的数据,以户为单位,把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数量、资本投入、农地面积分别作为R、L、K、H,利用spss软件对处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2.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由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中含有多个解释的变量,因此能反映回归系数对调查的样本的拟合程度。分析中数据R(0.845),R2(0.714)都说明拟合度很好,方案整体回归较好,DW的检验值为1.278,0 3.2.2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从分析的结果看,模型变量常数、种植面积、劳动力、资金投入的t检验统计量概率p值小于0.05,说明变量和常数都对应变量有显著性影响,表格VIF为共线性诊断统计量。回归模型共线性统计量是多元回归必不可少的,三个自变量的VIF均小于5,所以三个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又根据对宁南山区八个县的农户调查结果,劳动力务农的时间定为40d,根据对该地区的调查,当地农业雇佣工资水平为50元/d,那么一个劳动力从事自家农村价格为2000元/年,根据实地调查,土地承包费用平均值为360元/亩,单位土地承包的净收入为310元。
根据回归分析测算的PA、a、B、y的估计值计算宁南山区土地耕种适宜规模为:
H=( PAaaBBy(1-a-B-y)P1-ap2-BP3a+B+y-1)1/(1-a-B-y)
H=29.7
即宁南山区最适耕种规模是29.7亩。
3.3宁南山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的结果分析
根据spass的回归统计结果,农地面积、劳动力、投入资本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对农户家庭收益有显著性影响。对他们显著性影响排序为劳动力>农地面积=投入资本,并且各要素投入弹性之和大于1,即 a+B+y>1,说明样本区域农户的农业生产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示在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所带来的产出收益的增加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此时,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是有利的。
从实际情况出发,宁夏南部山区农地面积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所以要提高户均农地规模,必须要减少种植户所占的比例,因此土地流转率低是阻碍宁南山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宁夏南部山区土地规模经营必须提高开放水平,改善与当地企业的关系,改善企业投资的环境,争取做到良好的招商引资带动这一地方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在宁夏南部山区建设规范的农业交易环境,还要在这一地区做好开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科]
【参考文献】
[1]钱贵霞,李宁辉.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J].统计研究,2004.(10).
[2]罗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兼论中国如何达到土地的最优经营规模[J].经济研究导,2008(7).
[3]杨钢桥,胡柳,汪文雄.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3):505-512.
【关键词】土地规模经营;宁南山区;测度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加快农村改革的的重要信号,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各地应积极响应号召。
宁夏南部山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包括固原、西吉、隆德、经源、彭阳五县及海原县的南部山区,但是农业发展规模却很小并不发达,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与此前多数学者研究的农业发达的平原地区的规模经营不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宁夏南部山区基本概况
1.1自然条件情况
宁南山区土地肥沃,大多为软土,土质优良,适于种植。但是宁南山区的农业发展也存在这极大的问题,宁夏南部地区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土地资源总量3.05k㎡。由于该地区沟壑纵横,土地类型以坡地最多,农业可利用土地较少且质量不断下降。
1.2社会经济条件
宁夏南部山区农业发展规模小且不发达,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长期以来,单纯依靠资源开发,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宁夏南部山区资源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目前宁南山区农业生产依然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极大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还导致了土地低效率利用,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2.农户经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选取宁夏南部山区的同心县、西吉县和彭阳县作为样本,对当地农户土地规模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51份, 问卷有效率为75.5%。
2.1土地规模情况
从这 151个农户的调查情况看,截至 2013年中旬,耕地面积在 5亩以下的农户约占10.60%,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约占31.79%, 耕地不足 15亩的农户为80.79%,多数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仍属于超小规模。从统计情况看,农户平均经营面积为14.65亩。大部分农户的种植面积集中在5-15畝间,占到48.34%。
2.2资金投入情况
平均资金投入为564.90元,经营面积在10-15亩的农户,投入资金最低。随着农户经营面积的扩大,户均纯收益呈上升趋势,且在生产规模达到20亩的时候纯收益有一个大的飞跃。
2.3劳动力投入情况
从统计来看,劳动力平均投入2.351人,经营面积在20亩以下的农户,投入劳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农户的多为中老年。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以下占样本总体的54.97%,初中占23.18%,高中(含技校)水平也只有 21.85%,总体文化水平偏低。
2.4机械化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机械化率小于10%的有13人,占样本总体的8.60%;机械化率在10%-40%占样本总体的9.93%;而机械化率大于40%的有123人,占到样本总体的81.46%。因此宁南山区总体具有机械化耕作的能力。
3.宁南山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算
3.1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型的选择
本研究以户为单位,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中的特定要素: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投入资本要素,对C-D要素进行了一些修改,得到了农业生产函数模型:
Y = ALakBHy
其中 Y为总产量, A 是综合技术水平为常数,L 为 劳动力,K为投入资本量,H为土地规模。
借鉴李宁辉、钱贵霞等学者(2004)在《粮食生产区农户最优生产规模的分析》中关于最优规模的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如下:
H=(PAaaBBy(1-a-B-y)P1-ap2-BP3a+B+y-1)1/(1-a-B-y)
P:农产品市场价格 P1:户劳动力年雇佣工资
P2:资本的价格 P3:单位土地土地承包费用。
3.2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测算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由R=PALakBHy得
LnR=C+aLn(L)+BLn(K)+yLn(H)
根据问卷统计的数据,以户为单位,把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数量、资本投入、农地面积分别作为R、L、K、H,利用spss软件对处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2.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由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中含有多个解释的变量,因此能反映回归系数对调查的样本的拟合程度。分析中数据R(0.845),R2(0.714)都说明拟合度很好,方案整体回归较好,DW的检验值为1.278,0
从分析的结果看,模型变量常数、种植面积、劳动力、资金投入的t检验统计量概率p值小于0.05,说明变量和常数都对应变量有显著性影响,表格VIF为共线性诊断统计量。回归模型共线性统计量是多元回归必不可少的,三个自变量的VIF均小于5,所以三个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又根据对宁南山区八个县的农户调查结果,劳动力务农的时间定为40d,根据对该地区的调查,当地农业雇佣工资水平为50元/d,那么一个劳动力从事自家农村价格为2000元/年,根据实地调查,土地承包费用平均值为360元/亩,单位土地承包的净收入为310元。
根据回归分析测算的PA、a、B、y的估计值计算宁南山区土地耕种适宜规模为:
H=( PAaaBBy(1-a-B-y)P1-ap2-BP3a+B+y-1)1/(1-a-B-y)
H=29.7
即宁南山区最适耕种规模是29.7亩。
3.3宁南山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的结果分析
根据spass的回归统计结果,农地面积、劳动力、投入资本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对农户家庭收益有显著性影响。对他们显著性影响排序为劳动力>农地面积=投入资本,并且各要素投入弹性之和大于1,即 a+B+y>1,说明样本区域农户的农业生产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示在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所带来的产出收益的增加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此时,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是有利的。
从实际情况出发,宁夏南部山区农地面积是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所以要提高户均农地规模,必须要减少种植户所占的比例,因此土地流转率低是阻碍宁南山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宁夏南部山区土地规模经营必须提高开放水平,改善与当地企业的关系,改善企业投资的环境,争取做到良好的招商引资带动这一地方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在宁夏南部山区建设规范的农业交易环境,还要在这一地区做好开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科]
【参考文献】
[1]钱贵霞,李宁辉.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J].统计研究,2004.(10).
[2]罗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兼论中国如何达到土地的最优经营规模[J].经济研究导,2008(7).
[3]杨钢桥,胡柳,汪文雄.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3):50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