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04-01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其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阶段,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阶段和创造性思维阶段。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作法和体会。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内在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事例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化学的《绪言》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带领学生跨进化学大门的好时机。以及生动的课堂演示,如:在用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白纸上喷石灰水,茶水变墨汁等,像变魔术似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许多"为什么",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注入激趣的兴奋点。如:在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后,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小亮帮妈妈去买盐,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把盐打翻在地,小亮该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十足,积极举手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学生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小亮应把掉在地上的食盐收起,放在容器中加水溶解,然后过滤、蒸发,就能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这时,我抓住时机问:"水应加多少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讨论,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能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化学就是我们身边实际发生的一些现象,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维。
  2巧设悬念,存疑设问,启迪学生思维
  化学教学中巧设悬念,存疑设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思维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解开疑问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相机诱导、启发、点拨,促其思索,帮其解疑,使之开窍、顿悟。例如,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再提问,学生的脑子里充满疑惑,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学生自觉、主动地看书学习,专心地听老师讲解,寻求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和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其中的实质和规律。这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突破创新,拓展学生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我推陈出新,先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吹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然后问学生如何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学生思维积极,讨论热烈。经过分析提出以下方案:一、在水瓶中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一下,如果瓶子瘪了,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既然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钠,那么只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三、把气球换成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进去,把夹子打开,水若倒吸,也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等等。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分别作了演示,且现象明显,效果极好,大家非常兴奋,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有力地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实验教学,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知识的"发现者"。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思维有了主动性,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一题多解,灵活新颖,发散学生思维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称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够沿着模式化的思路轻而易举地解答。但思维定势有时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易产生思维惰性。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求解,对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将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例如: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我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解法1:分别点燃每种气体,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解法2:将每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氧化铜还原为红色铜的是一氧化碳,无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解法3:分别把每种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一氧化碳;
  解法4:分别把每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一氧化碳。采用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有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做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刻注意保持主动争取知识和思维能力同步到位的心理,不放过知识和思维能力同步到位的每一个机会,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必修教学中明确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提问题时要注意提问语言的艺术性,提问应目的明确,提问时问题的选择要适度、适时、适量,有节奏的推进,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关联性、梯度性,尽量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学知识点。  关键词:提问技巧;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5-0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循序诱导
期刊
摘要:新课程高考理综同堂分卷考试,需要考生在考场上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顺序,审题准确,解答规范,遇到难题合理取舍并调整好心态,才能发挥最好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理综;答题策略;心态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2.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4-01  新课程高考理综采用分科分卷同堂考试,这既是考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比拼,又是考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的较量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具有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认知功能,培养学习化学的强烈的兴趣的动机功能,体验化学实验的科学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功能,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9-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化学实验起
期刊
摘要:物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此论文是笔者教学中的一点小技巧。  关键词:物理教学 磁场; 电流;实验演示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6-01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技巧;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89-01  高中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数学学困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严重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的优劣。良好的听课效率主
期刊
摘要:非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然而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如何有效的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高中物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并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非逻辑思维; 物理解题;想象;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8-01  非逻辑思
期刊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其教学的一个重点,尤其目标教学正在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渡时期,化学作为初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不可避免的承担起这个重要的责任。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究、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新理念和新思想层出不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有效性;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02-01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
期刊
摘要: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具有健全人格有信仰有灵魂的人。  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