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唐僧瓦屋能光小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说起曹洞宗与日本的渊源,一般都会想到道元禅师,然而在道元传禅350多年前,有一位名为瓦屋能光的日本留学僧来华学法,皈依曹洞门下,而后又定居益州传法,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将曹洞宗传回日本,而其本身也被湮没在历史当中。本文通过对瓦屋能光相关史料的归纳梳理,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抽丝剥茧,希望能揭开瓦屋能光这位曹洞宗史上最初的日本僧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瓦屋能光;曹洞宗;洞山;益州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
  卐元师蛮(1626-1710)所著《本朝高僧传》卷十九《蜀国碧鸡坊沙门能光传》,赞曰:
  李唐之代,自此方截海求法者,大率法相、三论、天台、真言而已。独瓦屋师传洞山古佛之禅,而振玄风于支那。以长龄之高终于西蜀。展如之人兮,吾邦之媛也矣。
  唐代大批日本僧人踏上中土,当时入唐僧大抵求学于法相、三论二宗,又或是拜于天台、密教二宗。当时,禅在日本佛教界并不受关注。大抵由于中国的禅思想与既成佛教诸宗相去甚远,因此不容易为日本佛教界所接受。
  但并非没有传承中国禅灯法之人。众所周知,大和元兴寺道昭传承达摩——慧可——僧那——慧满一系,成为日本禅的初传者。而大和大安寺道璿则继承神秀——普寂一系的北宗禅法统。传教大师最澄在师承道璿的大和比苏山寺行表门下习北宗禅,在唐学习期间又在天台山禅林寺学习牛头宗。除此之外,慧萼入唐拜南宗马祖门下盐官齐安为师学法,延请义空禅师赴日弘扬禅法。然而以上都不过是单方面传入日本的,最终都没有成为独立的宗派。
  其中,在中国曹洞宗初祖洞山良价门下学法的入唐僧瓦屋能光,其行迹与其他入唐僧完全不同,他在唐的活动值得特別书写一笔。
  能光的传记仅限于记载在《延保传灯录》卷一,《本朝高僧传》卷十九,《重续日域洞上诸祖传》卷一,《日本洞上联灯录》卷十二等江户时期的僧传和灯史上。因此至今外界对是否确有其人仍存在疑问。《本朝高僧传》的赞写道“瓦屋禅师之事,出于宋沈存中之梦溪笔谈矣”,然而实际上遍览北宋沈括(字存中)所写《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皆无能光的相关记叙。
  于是笔者尝试研究日本僧传、灯史中能光传中出现的禄虔扆、勾令玄、张平云三人的相关史料,有所发现,特别是北宋黄休复(字归本)所著《茅亭客话》卷三《勾居士》中有关能光的描写:
  勾居士,名令玄。蜀都人也。宗嗣张平云。有学人问答,随机应变。著火莲集、无相宝山论、法印传、况道杂言百余篇。有敬礼瓦屋和尚塔偈曰,大空无尽劫成尘,玄步孤高物外人。日本国来寻彼岸,洞山林下过迷津。流流法乳谁无分,了了教知我最亲。一百六十三岁后,方于此塔葬全身。瓦屋和尚,名能光。日本国人也。嗣洞山悟本禅师。天复年初入蜀,伪永泰军节度使禄虔扆,舍碧鸡坊宅为禅院居之。至孟蜀长兴年末迁化。时齿一百六十三。故有是句。
  《全五代诗》卷六〇“后蜀”也收录了勾令玄的《敬礼瓦屋和尚塔偈》。黄休复的《茅亭客话》中记载了很多蜀地轶事,成书时间较长,有可信度。因此日本的僧传、灯史都接受这个说法。能光的行迹中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依靠推测,但笔者想要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能光。
  关于能光的实际年龄,如果能光在长兴末年以163岁高龄仙逝这一说法可信的话,那么他就从公元771年一直活到933年。但是这个年龄长的离谱,很难让人信服。能光在洞山求法的时间是可以确定的,即使稍微把时间缩短点,假设他是唐贞元即日本延历年间出生的话寿命也超过了120岁。因此可以认为能光和他的师父洞山良价同岁或者年龄相仿。
  另外,“瓦屋和尚”真的是能光的字号吗?当时的禅僧都没有给自己起字号和道号的想法。况且无论是把瓦屋当作字号、道号、谥号还是外号都显得不太自然。一般情况是视作是僧人所住持或者修行过的寺院名。四川省雅安市荣经县南瓦屋山有一座叫光相寺的寺庙,但不能确定能光是否在那里修行过。因此想到是否和能光在日本的经历有关呢?但能光虽然是日本人,却没有任何有关其家乡和俗姓的传说。
  有关能光在日本的经历笔者想提出一个推测。在近江(滋贺县)神崎郡建部村,也就是现在的八日市市建部瓦屋町现存一座名为石崎山瓦屋寺的寺庙。后来由于这座寺庙通过云居希膺的门人——妙心寺第412世香山祖才得以重振,因此属于临济宗妙心寺派。不过石崎山瓦屋寺开创历史悠久,关于其由来,有圣德太子所造和百济归化人所造等不同版本的传说。如果能光是以这座寺庙的僧人的身份入唐学法,在中国也一直对这座寺庙念念不忘,因此自称为“瓦屋寺的能光”的话,那就意味深长了。
  那么能光是何时入唐的呢?僧传和灯史都倾向于认为能光是在青年时代入唐,但却没有可靠地依据证实。不过从常理上来说应该不会是上了年纪后入唐的,因此暂且认同上述说法。一般而言,随遣唐船队入唐的都是一些青年僧人。而且很难认为能光是在会昌破佛后入唐求法的,恐怕能光是在会昌破佛前为求法而远渡重洋,恰好遇上会昌破佛,不得已辗转中国各地,最终来到了筠州洞山。洞山良价是在会昌破佛后兴起的,如果能光对新兴的禅宗势力感兴趣并且接受的话,那他必须对中国的风俗习惯有相当的了解才可能。在当时的背景下,日本僧人是不具备入唐后直接去江西、湖南的条件的。
  在各宗派由于破佛而衰微的情况下,禅宗异军突起,遍地开花。其中,湖南出现了沩山派系,后经良价在筠州洞山发展壮大。破佛后中国社会动荡,日本又废止了正式的遣唐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能光还会积极地接受新兴禅宗吗?恐怕拜入洞山门下是能光上了年纪之后的事了。洞山派系不仅在中国各地传播,甚至有新罗僧人前来求法,意外地具有国际性。虽然并无良价和能光的对话流传于世,但能光求法于良价之事在《茅亭客话》中记载的清清楚楚。
  能光在唐末入蜀。五代十国时期,蜀地先后经历了王氏的前蜀和孟氏的孟蜀。能光在成都尹剑南节度使王建被封为蜀王、建立前蜀政权时入蜀。值得一提的是,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洞山门下的益州北通院(证真大师)和益州白二人都在益州即成都进行活动。另外,根据《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和《重修昭觉寺志》卷三《记》中的《重修昭觉寺记》的记载,居住在成都北关外昭觉寺的昭觉休梦(了觉休梦)也被认为是洞山的弟子。如此,西和湖南之外的地方也活动着洞山门下弟子。在天复年间能光入蜀时,蜀地已有洞山禅的足迹,这也为能光在这片土地上活动提供了可能。《茅亭客话》认为伪永泰军节度使禄虔扆为入蜀后的能光提供支持,禄虔扆把存于成都碧鸡坊一角的家宅作为禅院让能光居住。根据《重修成都县志》卷二《古迹》中“碧鸡坊”一节,碧鸡坊位于县城西面,在成都一百二十坊中名列第四,因汉王褒入蜀后在此地祭祀金马、碧鸡得名。关于能光居住的禅院,同卷二《舆地志》之“寺观”中“灵应寺”一节有以下文字:
  治北文庙后街,即古昭应寺。汉王褒,入蜀所祭碧鸡坊也。舆地纪胜,碧鸡祠在金马坊前。宋赐额昭应。庙封其神灵光侯。明嘉靖四十三年重建。崇祯十年左布政张发善重修,改灵应寺。自献贼焚毁。后仅存遗址。
  根据上述引文,可以推测能光的居所应该就是位于治北文庙后街的古昭应寺(后名灵应寺),但是既没有寺院开创的相关具体记载,也没有提到禄虔扆和能光。
  长兴年末,能光圆寂于孟知祥治下的成都,此时距离良价圆寂已过去65年,离洞山门下龙牙居循圆寂也已过去十年,能光可谓是最后一个洞山门人。虽然一百六十三岁的高寿很难让人信服,但鉴于能光以一百六十三岁的高龄圆寂的说法在当时广为流传,因此能光活了很长时间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
  黄休复笔下的寥寥数语让能光和尚留名禅史,然而在后人却对能光所知甚少,以至于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道元禅师被认为是将曹洞宗传入日本的第一人,然而能光受教于曹洞禅比道元还要早350多年,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能光最终没能将曹洞宗传回日本,然而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光可谓是时代的先行者,是曹洞宗史上最初的日本僧。
其他文献
摘 要:就餐礼仪即在就餐时应做好的各项准备和应该注意的各种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礼仪非常重视,对就餐礼仪也提出过许多观点,如“共食不饱,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等。然而如今人们对就餐礼仪却不够重视,孩子们从小便未培养起良好的就餐礼仪。因此对青少年的就餐礼仪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青少年的就餐礼仪。  关键词:青少年;幼儿;就餐礼仪;培养  作者简介:张婷婷(
摘 要:天葬是人类无数丧葬形式中的一种,大多数人觉得其野蛮无比,使人死后毫无尊严,充满了血腥暴力。而实际上其背后有着令人敬畏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其中包括佛教宿命轮回观,藏传佛教觉域派“施身法”割断我执来度化自身的吝啬与不堪,以达到为来世积福的目的。天葬是藏蒙两族地区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汤显祖是活跃于晚明文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牡丹亭》作为其一生最为得意的著作,反映了当时尊情思潮对于作品创作的影响,正是由于融注了尊情的思想,才使得整部戏剧凸显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正在觉醒着的女性意识,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尤为重要的借鉴。本文将立足晚明社会的尊情思潮的角度,深刻解读文本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探究汤显祖塑造
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这些独特而古老的新年习俗被炎黄子孙代代相传。而关于这些习俗的起源的传说,更为中国新年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There are many tales that are part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Many of them illustrate (说明) moral lessons, not so different from Aesop(
摘 要:“全民回忆”,可谓电影永不落空的王牌。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引发的火爆热潮,到如今人们对《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的追捧趋鹜,便可管窥这张“回忆王牌”的赫赫声势。它不痛不痒地撩拨着人们固有的怀旧情结,自然机巧讨喜。然而其原本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精神底色并不出言情小说式的一厢情愿、想入非非和单调狭隘,饶是它改换了门庭。  关键词:青春电影;回忆王牌;精神自恋;叙事模式  作者简介
摘 要:《左传》、《国语》和《史记》,三者对重耳流亡之旅的记述大体相同,许多细节甚至年份、人物身份却不同,本文不对相关年龄、身份考证进行探讨,主要比较欣赏流亡途中、称霸之前的重耳形象。  关键词:重耳;人物形象;比较欣赏  作者简介:邵珺(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一直被学界视为解读人生的一部力作,它犹如一幅波澜起伏的时代画卷,不仅展示了当时纷繁踏至的社会境况,更深入地揭示了生活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人生》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解读,以期得到一些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人生》;语言学;言语;语言艺术  作者简介:张坤坤(1990-),男,河南商丘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當代文学。  
摘 要:关于后四十回的作者,红学界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从对文本的分析入手,可以看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绝非出于一人之手。其中的重复错乱自不必说,最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后四十回中几乎被完全颠覆了。贾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家庭关系的转变,则是他性格前后矛盾的最好证明。  关键词:贾政;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作者简介:赵璠(1988.8-),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摘 要:本文通过层层递进分析的手法,对《白菜汤》中的农妇:从现实、处境、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此揭露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存现状的苦痛,同时,侧面反映出社会底层的强韧的蒲草精神。  关键词:孤苦;无依;底层生存;蒲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快乐与悲伤,本是人类最普通不过的情感,然而,细想下来,
摘 要:陈染作为女性主义写作的重要代表,以个人化的女性视野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笔触细腻敏感而富于自觉意识,突显了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抗争以及女性纯粹存在的追求,然而在凡尘世俗中女性主义理想无从实现,只能以孤独的姿态行走在自己内心的世界。  关键词:陈染;女性视野;孤独;菲勒斯中心  作者简介:陈佳佳(1987.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云南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