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卫生计生委安排部署2018年卫生计生数据统计填报工作
为积极做好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2018年常规卫生计生数据统计报表工作,准确反映九江市柴桑区卫生计生各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确保卫生计生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率,九江市柴桑区卫生计生委对2018年卫生计生数据统计填报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要求委属各医防单位及各级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等各系统、各项指标的填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数据填报任务,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卫生计生数据统计填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负责,高度重视。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各单位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和人员配备,做到机构固定、专人负责。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批量审核。在各单位上传统计数据前,严格执行批量审核。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全覆盖督查,做到统计数据符合逻辑、真实准确,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王鸥 徐敏)
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建设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点 推动全民禁毒工程纵深发展
社区戒毒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里实现戒毒。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指出,把乡镇(街道、社区)政府作为基层开展禁毒、戒毒工作的主体,并确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几种戒毒形式,而社区戒毒将成为戒毒的主阵地。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戒毒专业人员、场地、经费、救治措施及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社区戒毒及康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近日,为切实改变戒毒工作现状,星子镇社区正式成立了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点。
一是打造办公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星子镇利用原星子镇林业站办公场地,修缮改建成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的星子镇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工作站配备有值班室、会议室、心理辅导室、验尿室等多个功能区,并根据戒毒(康复)人数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站本着真诚为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的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复吸问题,逐步建成抵御毒品的“安全岛”。
二是建立网格化、功能化管理机制。星子镇充分考虑地理布局和行政划分等多种因素,按照规模适度原则,将镇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网格化、功能化管理。同时成立帮教谈话、帮扶救助、信息宣传和打击管控等四个功能小组,功能网格与功能小组有机结合,以网格为单位,以功能小组为基础,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综合管理服务。
三是将禁毒工作纳入社会化、专业化轨道。星子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2名社工,为辖区内吸毒人员以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扶助、心理辅导等服务,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抵制毒品诱惑,预防复吸,最终达到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目的。
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村(社区)群众等开展各类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掌握毒品知识,了解毒品危害,提升拒毒、抗毒、防毒意识。
四是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一人一档”制度。将戒毒(康复)人员沾染毒癮的原因、个人性格等因素登记在册,建立戒毒(康复)人员专门档案,因人而异,制订具体的戒毒计划、帮教措施、阶段评估制度,实行人员档案统一管理,帮教措施分类。采取“电话、面谈、检测”等方法,定期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回访,了解戒毒(康复)人员的日常表现和生活现状。(贾民)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七策”驱动筑牢出生人口性别比根基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卫生计生办以孕情跟踪服务为主线,按照“根本抓观念、核心抓制度、长远抓保障、关键抓查处、基础抓服务”的思路,严格落实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人员资质认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流引产验查证明、分娩实名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住院分娩个案直报、死亡实名登记报告”等制度,前移服务关口,堵塞源头漏洞,杜绝居民信访隐患,“七策”驱动筑牢出生人口性别比根基。
一是创新宣传立体化,使制度入心入脑。街道在宣传引导上发力,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卫生计生政策法规,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画,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栏,利用广播电视、集市宣传,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医疗点、农村集贸市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式,确保“个性宣传、合同约束、全程服务、责任包保、利益引导”落到实处,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自觉性。
二是划红线出重拳,净化终止妊娠类药品市场。市东街道卫生计生办不断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干部评价考核机制,与26个村居、100余个单位和小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辖区所有从事相关医疗服务的单位、药物市场进行明察暗访,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溺弃女婴和非法销售、使用终止妊娠药品、非法代孕、跨域作案和采血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行为,对进行“两非”行为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筑牢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堤”。
三是做到有孕必报、知孕必访,堵塞违法生育漏洞。街道加强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拓宽“两非”案源发现渠道。对辖区已婚育龄夫妇,实施了协议管理、孕后公示、村周访视、流产或出生、死亡报告全程孕情跟踪服务制度,扩大随访服务范围,定期拉网式排查,对开具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引产证明夫妇和怀孕两个月以上迟报、孕情无故消失、未经批准终止妊娠等行为进行严查,确保不出现漏报、瞒报的现象,破解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难题,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四是开展抵制“两非”行为签名承诺活动,增加随访服务密度。强化孕情跟踪服务和干部包保责任制,定期开展孕情监测和孕期服务活动,向辖区26个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和所有B超操作人员、妇产科从业人员、涉药人员发放相关文件和制度,为群众提供送政策上门、送证件上门、送药具上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两非”行为,确保工作向纵深发展。
为积极做好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2018年常规卫生计生数据统计报表工作,准确反映九江市柴桑区卫生计生各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确保卫生计生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率,九江市柴桑区卫生计生委对2018年卫生计生数据统计填报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要求委属各医防单位及各级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等各系统、各项指标的填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数据填报任务,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卫生计生数据统计填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负责,高度重视。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各单位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和人员配备,做到机构固定、专人负责。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批量审核。在各单位上传统计数据前,严格执行批量审核。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全覆盖督查,做到统计数据符合逻辑、真实准确,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王鸥 徐敏)
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建设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点 推动全民禁毒工程纵深发展
社区戒毒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里实现戒毒。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指出,把乡镇(街道、社区)政府作为基层开展禁毒、戒毒工作的主体,并确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几种戒毒形式,而社区戒毒将成为戒毒的主阵地。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戒毒专业人员、场地、经费、救治措施及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等,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社区戒毒及康复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近日,为切实改变戒毒工作现状,星子镇社区正式成立了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点。
一是打造办公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星子镇利用原星子镇林业站办公场地,修缮改建成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的星子镇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工作站配备有值班室、会议室、心理辅导室、验尿室等多个功能区,并根据戒毒(康复)人数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站本着真诚为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服务的宗旨,最大限度的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复吸问题,逐步建成抵御毒品的“安全岛”。
二是建立网格化、功能化管理机制。星子镇充分考虑地理布局和行政划分等多种因素,按照规模适度原则,将镇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网格化、功能化管理。同时成立帮教谈话、帮扶救助、信息宣传和打击管控等四个功能小组,功能网格与功能小组有机结合,以网格为单位,以功能小组为基础,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综合管理服务。
三是将禁毒工作纳入社会化、专业化轨道。星子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2名社工,为辖区内吸毒人员以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扶助、心理辅导等服务,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抵制毒品诱惑,预防复吸,最终达到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目的。
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村(社区)群众等开展各类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掌握毒品知识,了解毒品危害,提升拒毒、抗毒、防毒意识。
四是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一人一档”制度。将戒毒(康复)人员沾染毒癮的原因、个人性格等因素登记在册,建立戒毒(康复)人员专门档案,因人而异,制订具体的戒毒计划、帮教措施、阶段评估制度,实行人员档案统一管理,帮教措施分类。采取“电话、面谈、检测”等方法,定期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回访,了解戒毒(康复)人员的日常表现和生活现状。(贾民)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七策”驱动筑牢出生人口性别比根基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卫生计生办以孕情跟踪服务为主线,按照“根本抓观念、核心抓制度、长远抓保障、关键抓查处、基础抓服务”的思路,严格落实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人员资质认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流引产验查证明、分娩实名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住院分娩个案直报、死亡实名登记报告”等制度,前移服务关口,堵塞源头漏洞,杜绝居民信访隐患,“七策”驱动筑牢出生人口性别比根基。
一是创新宣传立体化,使制度入心入脑。街道在宣传引导上发力,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卫生计生政策法规,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画,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栏,利用广播电视、集市宣传,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医疗点、农村集贸市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式,确保“个性宣传、合同约束、全程服务、责任包保、利益引导”落到实处,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自觉性。
二是划红线出重拳,净化终止妊娠类药品市场。市东街道卫生计生办不断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干部评价考核机制,与26个村居、100余个单位和小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辖区所有从事相关医疗服务的单位、药物市场进行明察暗访,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性别鉴定、终止妊娠、溺弃女婴和非法销售、使用终止妊娠药品、非法代孕、跨域作案和采血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行为,对进行“两非”行为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筑牢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堤”。
三是做到有孕必报、知孕必访,堵塞违法生育漏洞。街道加强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拓宽“两非”案源发现渠道。对辖区已婚育龄夫妇,实施了协议管理、孕后公示、村周访视、流产或出生、死亡报告全程孕情跟踪服务制度,扩大随访服务范围,定期拉网式排查,对开具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引产证明夫妇和怀孕两个月以上迟报、孕情无故消失、未经批准终止妊娠等行为进行严查,确保不出现漏报、瞒报的现象,破解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难题,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四是开展抵制“两非”行为签名承诺活动,增加随访服务密度。强化孕情跟踪服务和干部包保责任制,定期开展孕情监测和孕期服务活动,向辖区26个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和所有B超操作人员、妇产科从业人员、涉药人员发放相关文件和制度,为群众提供送政策上门、送证件上门、送药具上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两非”行为,确保工作向纵深发展。